稿件搜索

嘉和美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23年度对外担保预计的公告

  证券代码:688246        证券简称:嘉和美康        公告编号:2023-019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被担保方: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嘉和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和信息”)。

  本次担保金额及已实际为其提供的担保余额:嘉和美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嘉和美康”)预计2023年度为嘉和信息提供担保额度合计不超过人民币50,000万元(含)。截止本公告日,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为35,400万元。

  被担保人是否提供反担保:否

  本事项已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至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进行审议。

  一、担保情况概述

  为满足嘉和信息日常生产经营与业务发展需求,保证其业务顺利开展,结合公司2023年度发展计划,公司及子公司嘉和信息拟向银行申请不超过人民币50,000万元的综合授信额度,同时公司拟为子公司嘉和信息申请的上述综合授信额度共计不超过人民币50,000万元(含)提供担保;实际贷款及担保发生时,担保金额、担保期限、担保费率等内容,由嘉和信息、嘉和美康与贷款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以上额度内共同协商确定,相关担保事项以正式签署的担保文件为准。

  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授权公司总经理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的需要,在担保额度范围内办理提供担保的具体事项,担保额度及授权的有效期自本议案经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日止。

  二、被担保人基本情况

  1、 公司名称:北京嘉和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 成立日期:2005年7月13日

  3、 注册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开拓路7号先锋大厦Ⅰ段三层

  4、 法定代表人:任勇

  5、 注册资本:51,000万人民币

  6、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软件开发;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运行维护服务;销售自行开发的产品、电子产品、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医疗器械II类、电气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系统集成;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预防保健咨询(须经审批的诊疗活动除外);健康管理、健康咨询(须经审批的诊疗活动除外);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中的银行卡中心、PUE值在1.4以上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外);委托加工电子产品;从事商业经纪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会议服务、承办展览展示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互联网信息服务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7、 股权结构:公司直接持有100.00%股权。

  8、 最近一年又一期的财务数据

  单位:万元

  

  三、担保协议的主要内容

  公司上述计划担保总额仅为公司拟提供的担保预计额度。实际业务发生时,担保金额、担保期限、担保费率等内容,由嘉和信息、嘉和美康与贷款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以上额度内共同协商确定,相关担保事项以正式签署的担保文件为准。

  四、担保的原因及必要性

  公司为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全资子公司提供担保,有利于提高公司整体融资效率,满足公司各业务板块日常经营资金需求。公司子公司生产经营稳定,无逾期担保事项,担保风险可控,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情形。

  五、董事会意见

  1、2023年4月26日,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3年度对外担保预计的议案》,同意公司全资子公司嘉和信息在申请信贷业务及日常经营需要时为其提供对外担保,担保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0,000万元,担保额度及授权经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至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日有效。本事项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2、公司独立董事发表的独立意见:我们认为,公司2023年度对外担保额度预计是结合公司2023年度发展计划,为满足公司及子公司日常经营和业务发展需要、保证公司业务顺利开展而做出的合理预估,所列额度内的被担保对象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对被担保公司具有形式上和实质上的控制权,公司正常、持续经营,风险总体可控,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因此我们同意公司2023年度对外担保额度预计的事项。

  六、累计对外担保金额及逾期担保的金额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为人民币35,400万元,上述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和总资产的比例分别是19.55%和14.01%。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及子公司不存在为合并报表范围外第三方提供担保的情况。公司无逾期担保的情况,涉及诉讼的担保金额为0元。

  七、上网公告附件

  1、独立董事关于第四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相关事项的独立意见。

  特此公告!

  嘉和美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年4月28日

  

  证券代码:688246     证券简称:嘉和美康     公告编号:2023-021

  嘉和美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会计估计变更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估计、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因此本次会计估计变更对嘉和美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和美康”)以往各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会产生影响。

  ● 本次会计估计涉及质量保证金的计提,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

  一、本次会计估计变更概述

  本次会计估计变更前,公司以往年度按照医疗信息化业务营业收入的2%预提产品质量保证金并确认为预计负债。本次会计估计变更后,公司本年年末按照医疗信息化业务营业收入的1%预提产品质量保证金并确认为预计负债。

  公司于2023年4月26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第四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的议案》,独立董事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本事项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二、具体情况及对公司的影响

  (一)本次会计估计变更内容

  本次会计估计变更前,公司以往年度按照医疗信息化业务营业收入的2%预提产品质量保证金并确认为预计负债。本次会计估计变更后,公司本年年末按照医疗信息化业务营业收入的1%预提产品质量保证金并确认为预计负债。

  (二)本次会计估计变更原因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第四条:“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有确凿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的,应当按照当前最佳估计数对该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嘉和美康根据历史期间实际发生的产品质量费用占上期收入比例对将发生的产品质量保证支出进行预估。嘉和美康对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医疗信息化产品质量保证费用实际发生额进行了复核。随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医疗信息化产品产品化程度逐步提高,产品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嘉和美康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产品质量保证费用实际发生额占上期收入比例均接近或低于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拟将产品质量保证金预提比例由2%调整为1%。以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嘉和美康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重新估计质量保证费用发生情况,如有变化,及时调整。

  (三)本次会计估计变更日期

  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

  (四)本次会计估计变更对公司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估计、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因此本次会计估计变更对嘉和美康以往各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会产生影响。

  根据嘉和美康2023年度医疗信息化收入规模测算,若2023年度医疗信息化收入同比增长50%核算,本次会计估计变更后,预计2023年度增加利润总额 1,068.85 万元,最终影响金额以经审计的金额为准。

  三、专项意见说明

  (一)独立董事意见

  独立董事认为:本次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综上,我们一致同意公司实施本次会计估计变更。

  (二)监事会意见

  监事会认为:公司本次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变更,符合相关规定,能够更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次关于会计政策及估计变更事项的决策程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综上,监事会同意公司实施本次会计估计变更。

  (三)会计师事务所意见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次会计估计变更事项出具了专项说明,嘉和美康2023年4月26日第四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会计估计变更情况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3号—日常信息披露:第十六号科创板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公告》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如实反应了嘉和美康的会计估计变更情况。

  特此公告。

  嘉和美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年4月28日

  

  公司代码:688246                                                  公司简称:嘉和美康

  嘉和美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之“四、风险因素”中的内容。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截至 2022年12月31日,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26,941,913.58元。鉴于母公司当前未分配利润为负数,尚不满足利润分配条件。因此 2022年度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也不进行利润分配。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 主要业务

  嘉和美康是国内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长期深耕临床信息化领域。公司主营业务为医疗信息化软件产品研发、销售及技术服务。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临床医疗、医院管理、医学科研、医患互动、医养结合、医疗支付优化等产业链环节的产品体系,致力于向医疗相关机构提供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公司现有主要产品包括电子病历平台、医院数据中心、智慧医疗产品、互联网医疗产品。

  公司在临床医疗信息化领域拥有长期的领先优势,重点产品电子病历平台、医院数据中心和智慧医疗产品协同应用,可以形成临床数据生产、数据集中、数据利用的闭环,全面支撑临床数据深度利用及智慧医疗。

  2. 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

  (1)主要业务类别

  公司的主要业务类别包括自制软件销售、提供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和外购软硬件销售。

  

  (2)主要产品及服务

  ①电子病历平台

  电子病历平台是公司核心软件产品,该产品在国内细分市场连续八年排名第一。

  电子病历平台以临床医护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对患者在院诊疗期间产生的各种检验、检查结果、医生诊断及治疗方案等全量信息进行结构化记录、汇集、存储、应用及质控,围绕患者诊疗周期提供管理功能,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协助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公司电子病历平台分为综合电子病历系统和专科电子病历系统,前者是适用于全院级的综合产品,后者是为满足专科临床需求而开发的具有临床深度、贴近专科流程的临床应用管理系统。

  综合电子病历包含多个子系统:住院电子病历、住院综合业务系统、门诊电子病历、门诊综合业务系统、临床路径系统、移动医护系统、病案归档系统、多学科会诊系统、医务管理系统、DRG综合管理系统、上报业务管理系统等,具体情况如下:

  

  专科电子病历系列产品的具体情况如下表:

  

  ②医院数据中心

  嘉和医院集成平台、数据中心作为嘉和智慧医院建设蓝图中,最重要的智慧中枢和数据管家,依托卓然的数据处理、整合、挖掘技术,为医疗机构平衡医疗质量、工作效率、运营成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医院构建数据生态体系,实现数据共享,多业态融合,跨机构协作等医疗数据高质量应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嘉和医院数据中心包含集成平台、数据中心、数据应用三个组成部分,具体为:

  

  ③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智慧医疗产品体系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以医院内真实诊疗数据为基础,以能够提供高度集约化、标准化数据整合、治理及服务的智能医学数据中台为支撑,形成的覆盖临床诊疗、科研支持、医务管理、患者服务等多个应用场景的智慧医疗全生态产品矩阵,能够实现“诊前-诊中-诊后”智慧医疗服务闭环,为医疗机构、科研院校、卫生主管部门等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的智慧医疗创新服务。

  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CDSS)、大数据科研分析平台、AI病历内涵质控系统、智能预问诊系统、智能分诊系统是智慧医疗产品体系的五大核心产品,具体情况如下表:

  

  ④嘉和互联网医疗产品体系

  嘉和互联网医疗产品是面向患者和医生提供智慧服务的创新产品体系,产品利用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实时音视频、聚合支付、病历资料聚合等技术,打通了互联网应用与院内业务系统的数据壁垒,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院内外一体化管理。产品采用云原生技术架构,可容器化部署、自动化运维,帮助医疗机构快速搭建面向患者的智慧就医服务体系和面向医生的移动医疗应用体系,实现互联网就医诊疗新模式。助力医疗机构快速实现“互联网+诊疗”转型。报告期内,互联网医疗产品处在商业化的早期阶段,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的贡献度较低。该产品体系的具体情况如下: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采购:

  (1)对于部分软件、硬件,由公司根据合同要求,实施采购并提供给客户。

  (2)公司自研信息化软件产品中所需集成的软件组件或知识库系统采购。对于此类采购,公司从产品设计初期就综合考量所需集成的软件组件或知识库提供商,并与其达成长期合作。

  此外,公司在项目实施阶段,会进行少量的接口技术服务和实施服务的采购。

  2.研发及生产模式

  (1)自有知识产权软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流程

  ① 软件开发阶段

  公司根据行业研究结果、客户反馈和需求调研结果进行研发立项。立项后进行产品的需求分析、技术预研,结合公司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完成初步的产品设计与研发,研发过程中既有复用公司已有的核心技术,也有在新产品、新场景中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从而形成公司新的核心技术的情形。

  产品初步研发完成后,一般会经过多个客户现场的磨合,根据不同客户的业务情况差异和所涉及第三方系统的差异,对初步研发完成的软件产品进行分析、调整及改进,对软件技术框架、组件、工具及微服务进行必要的修改及固化,形成可销售的正式版本软件,进行产品发布。

  ② 实施交付阶段

  客户购买软件产品后,实施交付团队在客户指定环境中依照合同约定进行交付,包括安装、部署、联调测试、培训、实现少量定制化需求(如有)、维护指导等工作,经客户验收通过后,完成项目交付。

  (2)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的提供过程

  当客户提出定制化开发或技术服务需求后,由项目经理或维护服务经理进行项目需求分析,确定服务内容后提供定制化软件开发、技术支持及维护服务。

  3. 销售模式

  销售模式包括直接销售模式和间接销售模式,具体为:

  (1)直接销售模式,指公司通过直接参加医疗机构、科研机构、院校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招标和采购活动取得业务订单;

  (2)间接销售模式,指公司通过与第三方非医疗机构合作,承接第三方非医疗机构取得的最终用户订单的项目,并向第三方非医疗机构或最终用户交付产品或服务。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主要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推广、销售及服务业务。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的“应用软件开发“(行业代码:I6513)。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新兴软件开发(代码1.3.1)”中的“医疗行业软件”,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战略产业。

  医疗信息化是传统软件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通过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甚至前沿技术手段,对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所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提取、处理和加工,为医疗业务提供各种质量和效率支撑的信息系统。根据Frost&Sullivan的相关研究,医疗信息化市场主要由医院管理信息化软件(HIS)、病历系统信息化软件(EMRS)、医院信息平台软件和新一代智慧诊疗应用体系等细分市场组成,进一步可细分为医院核心管理系统、数据中心、电子病历、HIS系统、检验信息系统、新兴医疗信息化系统以及其他市场。

  (1)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发展概述

  中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医院管理信息化(HIS)阶段、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建设阶段、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化阶段、区域信息共享利用及智慧应用阶段。

  2018年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了电子病历数据应用价值的创新发展,以大数据及AI技术的发展及海量临床电子病历数据的积累为前提,建设智慧诊疗应用体系,包含管理决策、健康管理、智慧养老、医药研发、慢病管理、诊疗决策、科研分析等多种应用场景,逐步构建服务于医生、患者的智能健康生态系统。

  (2)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基本特点

  ① 国家相关政策持续推动医疗信息化行业快速发展

  医疗相关政策包括了医疗信息化政策、医疗卫生政策,两者直接推动了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a) 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推动医疗信息化系统加速

  分级诊疗制度是打破当前国内医疗服务资源错配困境的出路之一。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需要多方面的支撑,除了法律政策、各医疗机构的管理协同等,医疗信息化手段将在连接和打通上下级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资源的二次分配和资源共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医联体中,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接入统一的信息平台,各机构之间的信息系统需实现互联互通,才能实现医联体的一体化管理、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分工协作。

  b) DRGs与医保控费的深化改革需要医疗信息化先行

  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在医院端控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DRG付费模式贯穿支付全流程。在诊断前和费用发生前,信息系统通过医保知识库的医保规则运算和临床路径规则的管控,能给予医生提醒和规范,预防违规数据发生。在诊疗费用发生后,信息系统可针对违规记录进行事后统计分析,为控费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医保规则可能的优化制定提供支撑。因此,DRG与医保控费的深化改革需要医疗信息化这一基础设施的支撑。

  c) 医师多点执业的推广需要医疗信息化的支撑

  医师多点执业能优化医师资源配置,促进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多元化办医和公立医院改革。医师多点执业需要医疗信息化手段的支撑,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能实现各级医院居民健康信息共享,有助于多点执业医生更全面的掌握患者信息,提升诊断效率,降低患者支出。

  ②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IDC《中国医疗软件解决方案市场预测2022-2026》,2021年中国医疗软件解决方案的总体市场规模为160.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4.5%,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4.1亿元,未来五年中都将保持比较稳定的高速增长,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6.1亿元,2021至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0%。

  ③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系统架构成为医疗信息化的核心,电子病历正在向专科化、定制化、高端化的方向延伸

  传统的HIS系统并不能满足医院对医疗核心业务信息化的要求,各级医院正探索从HIS为核心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转变,同时以集成平台的形式与LIS、PACS等系统有效整合,最大限度的释放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对于行业发展和进步的红利。基于在临床数据、医嘱录入和临床管理等方面基础功能,电子病历系统将发挥其在医院业务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随着医疗机构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电子病历正在向专科化、定制化、高端化的方向延伸,注重普适性临床业务管理的综合电子病历已经无法满足特定科室的管理需求,专科对于本科室特有的电子病历需求日益凸显。由于专科的场景和数据维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此类电子病历系统需要进行专门的产品定义、开发和维护。同时,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电子病历的性能和水准将不断提高。

  ④ 数据互联共享及深度利用成为长期发展趋势

  “互联网+医疗”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够逐渐优化整体医疗服务及交互流程,改变现有医疗服务格局,重构医患乃至全国卫生健康领域的生态关系,医疗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加速。大量医疗机构的基础信息化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正在逐步加强医疗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大数据从初步的价值展现,向深度的数据挖掘以及基于数据的人工智能应用方向发展,这将是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医疗大数据的规模以及应用范围和应用形式将进一步扩大。

  但在大的趋势下,数据互联共享及深度利用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发展限制:a) 数据体系难以规范化标准化:为了保证医疗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医疗信息化系统需要保证数据格式的标准化,然而不同厂商的不同信息化系统往往有不同的数据格式,在目前医疗信息化产品供应商分散,统一标准未能建立的情况下,数据在不同系统以及不同医疗机构间的交互分享依然存在一定障碍;b) 数据/隐私安全防护有待提升:一方面,医疗信息化企业往往需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利用数据,实现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目的;而另一方面,医疗数据对于个人、医疗机构及国家而言均为铭感信息,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数据安全的风险,而目前相应的措施和法律监管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⑤ 新技术发展为医疗信息化创造发展机遇

  以往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更多的是帮助医疗机构更好、更高效的管理业务流程,属于存量业务的升级和整合。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医疗领域的渗透率也逐渐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带给医疗行业的提升前景巨大,伴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医疗数据共享、智能问诊、智能分诊、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等领域都将迎来突破,带动医疗机构服务增量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全民全社会的医疗服务和健康卫生服务的品质。

  (3)主要技术门槛

  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技术壁垒主要包括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新技术和医学专业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医学影像辅助诊断,其将提升影像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而目前用于临床诊断和辅助治疗的人工智能系统开始起步,未来将驱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而除了人工智能以外,医院内的运送机器人技术、基于物联网的护理、诊断和医疗物资管理也逐步成熟起来的新兴技术等都将构建新的信息系统,促进传统的升级以及与新技术应用系统的集成。而目前大部分医疗信息化企业的新技术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研发的时间周期长,投入较大而风险较高,为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天然壁垒。

  而由于医疗信息化针对的是医疗机构这一特定的服务对象,供应商不仅需要掌握软件研发核心技术,还需要掌握医疗行业的知识背景。医疗机构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医疗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医疗机构类型、规模、业务流程、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医疗信息化需求的个性化程度很高,在医疗信息化业务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医生与患者的联动。因此,医疗信息化业务需要对包括临床医学、医疗机构建设规划、医疗机构功能设置、医疗机构业务流程等在内的医学技术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而缺乏长期积累的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具备相关能力。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公司是国内电子病历临床信息化软件的先行者,在电子病历领域内长期保有市场第一的竞争地位

  公司自2006年开始针对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多年来,随着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各级医院广泛部署,公司积累了大量的电子病历开发实践经验,产品的功能、流程设计等方面成为该行业的参考标准,是电子病历系统研发推广先行者。基于电子病历积累的丰富客户资源和对国内医疗信息化领域内客户需求及技术趋势的准确把握,公司先后推出了专科电子病历系统、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应用等软件系列产品,均取得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凭借在电子病历的先发优势和运营经验,公司在该细分市场取得了持续领跑的地位。根据IDC数据,公司在中国电子病历市场中连续八年排名第一(2014年-2021年,数据来源:IDC报告)。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业务范围已延伸至除台湾地区外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拥有医院客户1,550余家,其中三甲医院500余家,占全国三甲医院比例超过四分之一,是国内最具实力的医疗信息软件开发及服务商之一。

  (2)医院数据中心产品已经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同

  公司开发的医院数据中心产品很好地满足了医疗机构对医疗数据交换、存储和治理的数据管理需求,已经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同。公司是国内最早采用大数据技术在大型医院成功落地数据中心产品的公司之一,数据中心为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和大数据技术的实时全量数据中心。同时,该产品还采用嘉和自研的医疗数据引擎,基于SOA的架构进行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通过各种协议的适配器,实现应用及数据服务封装,注册,调用,并围绕其自主开发了包括患者主索引、主数据管理等多个协同应用组件,积累了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公司是国家互联互通测评标准制订参与者,公司医院数据中心产品客户中已有50家医院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4甲及以上认证,该数量和规格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3)公司在国内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具有丰富的技术与经验储备,智慧医疗类产品在全国市场排名领先

  在国家“新基建”政策的推进下,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逐渐成为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临床、科研、医药、保险等方面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成为撬动医疗体系效能提升的关键力量。

  凭借深厚的临床信息化建设经验和上千家医院核心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优势,公司对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二次创新转化,自主研发了智能医学数据中台,对大规模多源异构医疗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和分析,对不同维度数据进行聚合、关联,形成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数据模型,打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覆盖智能诊前服务、临床决策支持、病历内涵质控及大数据科研等不同应用场景的医疗AI系统,实现了数据驱动下的患者服务、临床辅助、科研反哺、质控护航的多位一体医疗服务模式,完成了对“诊前-诊中-诊后”全量医疗数据的全流程闭环应用。截至报告期末,已在智慧医疗领域内积累核心技术8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1件,申请中发明专利41件。

  公司智慧医疗类产品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广安门中医院等国内顶级医院均有落地应用,市场认可度很高。公司在2021年中国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二。(数据来源:IDC报告)

  (4)公司是国家电子病历、互联互通评级标准制定的参与方

  公司是国家电子病历、互联互通评级标准制定的参与单位,曾在2009年受邀参与完成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的编写,并于2017年配合北医三院参与《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的修订工作,公司还参与编写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与应用》《电子病历技术与应用》、《移动互联网医疗应用安全 风险防控白皮书 (2021年)》等业内技术发展应用方面的专业书籍;《脑血管病电子病历数据集标准》、《医院质量信息化建设标准》等多项行业团体标准。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渗透越来越深入,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也不例外,具体如下:

  (1)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中国政策法律环境的不断宽松,互联网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在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网上药店、门诊预约、网络支付、检查结果推送、健康监测与健康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国内互联网医疗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几乎涵盖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就诊安排、疾病诊疗、费用结算、后期康复等全服务链。

  但目前互联网医疗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是其自身条件和配套条件尚不成熟,传统医疗行业标准并不适用,新标准尚未建立完善,难以统一实行;其次是互联网医疗概念被滥用,业内产品同质化严重,但本质上未能真正高效的解决医疗行业的实际问题;最后是医院间信息互联互通尚未大范围实现,信息共享程度较低,目前业内缺乏标准的数据接口,难以实现数据互通,同时国内的病种编码、收费代码、药品和耗材数据库等数据标准不统一,而医疗信息的共享部分涉及到医疗行业的商业秘密、核心技术与体制机制,难以做到完全的信息共享,这些都阻碍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2)医疗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情况

  医疗大数据产业是全球竞相建立和拓展的产业,它的发展能为全民健康素质提升、疾病防治、药物研发等相关健康产业的发展提升,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和支持。

  如今的医疗大数据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在部分医疗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包括基本的电子医疗记录收集,让每一个病人都有自己的电子记录,包括个人病史、家族病史、过敏症以及所有医疗检测结果等,通过安全的信息系统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共享。每一个医生都能够在系统中添加或变更记录,而无需再通过耗时的纸质工作来完成,同时也能帮助病人掌握自己的用药情况以及医学研究的重要数据参考;此外在X射线、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波等医疗影像领域,用图像等结果构建模型算法,算法反哺临床医生的诊断。

  现在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包括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数据资源无法共享、数据资料质量不统一等缺陷,极大阻碍了中国医疗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为建立医疗大数据人才库、尽快共享和整合医院医疗数据库、将医疗数据结构化并建立质控标准、促进医疗大数据的安全应用等。

  (3)物联网与医疗的融合发展情况

  如今,物联网作为全新的连接方式,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在医疗领域,也可以在各级大型医疗单位建设大数据中心,通过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接入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接入社会上私人医疗机构、家庭、个人移动终端的方式,从而利用物联网和医疗相融合的方式实现医疗系统全域覆盖。

  物联网医疗建设主要包括传输网络建设、数据中心建设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医疗物品管理、远程监控、血液管理、医院管理等;在医疗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患者与医护人员管理、身份确认、门诊自助挂号收费管理等;在医疗设备管理领域主要包括医疗设备购置、医疗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设备使用状态管理、设备维修管理等。

  目前的物联网与医疗融合发展仍未完善,除了技术的发展支持外,物联网和医疗的融合发展仍然需要国家政策上的引导和保障,包括加快完善医疗物联网和健康大数据相关标准、制定医疗智能可穿戴设备及配套信息平台行业标准、出台针对物联网企业在医疗领域投入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的鼓励政策等。

  (4)人工智能与医疗的融合发展情况

  人工智能技术指通过算法和软件,分析复杂的医疗数据,达到近似人类认知的目的。因此AI使得计算机算法能够在没有直接人为判断干预的情况下形成相关结论成为可能,未来围绕核心医疗生态体系,人工智能将与医疗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展开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基础性诊断效率,促进药物研发及基因检测的速度与准确率,完善患者预防诊断的周期管理。

  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融合发展包括医疗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方面;在医疗诊断领域,包括AI+基因检测的诊前预防、AI+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的诊中判断及智能机器人等诊后治疗;在药物研发领域主要为AI+药物挖掘,AI将助力缩短新药研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使低成本、快速研发个性化治疗药物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包括AI+预防管理、AI+医院管理、AI+分级诊疗等。

  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还有极大发展空间,受限于目前的AI技术发展和用于学习的算法数据质量可应用程度较低,大部分产品尚处于前期探索阶段。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详见本报告“第三节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的相关内容。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