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七个“持续”传递信号:稳经济不松劲、不减力

  

  董少鹏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令人振奋的是,会议作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的判断,这既说明形势总体好转,也是对前期工作的充分肯定。会议同时指出,“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并用多个“持续”来强调巩固现有成果、进一步增强发展动能的必要性,作出具体工作部署,为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提供了遵循,注入强大信心。

  会议在阐释下一阶段总体要求时指出,“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在阐释需求问题时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在阐释激发企业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时指出,“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会议还要求“继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抓好安全生产”。这些有关“持续”的表述,一是强调前期采取的一系列稳经济、稳就业、稳物价的政策措施是正确的,二是强调广大经营主体攻坚克难、拓展市场、创新发展的积极努力是有效的,三是表明我们持续推进风险隐患化解的行动是务实的。

  今年以来,稳经济措施充分体现了“持续”二字。3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和优化实施部分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包括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减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减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所得税、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预计每年减负规模达4800多亿元。随后,在稳外资、稳外贸、稳就业、提振消费、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既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又针对薄弱环节适当加力,体现了科学精准施策、注重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的思路。目前已经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传递出浓浓暖意,是市场对政策的积极回应。

  本次会议进一步强调“持续”二字,体现了一种期待,要发挥好政策效应,推广有益做法,既为当前扩大需求、提振信心、激发活力而加力,也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这一长期任务而蓄势。要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对传统产业实行结构调整;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重点环节、薄弱领域实现突破,加快做优做强;要以制度型开放吸引外资外企,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促进内外统筹发展;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提升自身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水平,同时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注入稳定性。

  会议在强调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同时,特别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通用人工智能产业、房地产业、公共基础设施、平台企业等领域提出进一步要求,对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提出要求,是统筹当前和长远、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生动实践。总的方向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好企业等经营主体的作用,促进产业、金融、科技创新实现良性循环,同时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当前困难和挑战还很多,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