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炎涛 贺王娟
近日,一则日本药企拟收购中国百年中药企业的消息引发了网友热议。根据出售方港股上市公司华控康泰5月5日的公告,目前相关交易仍在进行中。
天眼查显示,此次被收购企业陕西紫光辰济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辰济”)已经完成了工商信息变更,公司唯一股东为平安津村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经股权穿透,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日本津村株式会社,持股比例为56%。
有网友认为,此次日本制药巨头津村制药收购百年老字号紫光辰济折射了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隐忧,外资的介入是否会动摇我国中医药的影响力和地位?
交易为溢价收购
根据华控康泰4月13日的公告,此次交易在山西省产权交易市场以挂牌方式出售,出售方为华控康泰全资子公司同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买方为平安津村有限公司,交易标的为紫光辰济66%的股权,交易价格为1.68亿元。交易完成后,紫光辰济的财务业绩将不再纳入华控康泰财务报表。该交易还需要有关部门批准。
紫光辰济官网显示,紫光辰济最早可追溯到“达兴堂”药房,已有百年历史。公司前身为1958年公私合营创建的国营宝鸡制药厂,拥有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等九大剂型15条生产线和158个国药准字号产品,其中国家基本药物44种。
梳理宝鸡制药厂历史不难发现,其“主人”经历了多轮变换。1997年,宝鸡制药厂改制为陕西晨鸡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后宝鸡商业集团以增资扩股方式收购其66%股权,改名陕西辰济药业有限公司。而后,海航集团入主辰济药业。
2013年12月份,“清华系”旗下北京紫光制药有限公司(现“同方药业集团”)以2378万元接手辰济药业66%的股权,并更名为“陕西紫光辰济药业有限公司”。紫光辰济成为“清华系”公司。
2016年,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控股子公司、同时也是港股上市公司同方康泰收购同方药业集团。2019年,清华控股启动校企改革,山西国资运营公司成为同方康泰控股股东。2020年6月份,同方康泰控股股东转为山西建投集团。至此,紫光辰济亦正式纳入山西国资版图。2022年,同方康泰改名华控康泰。
此次交易的买方平安津村药业有限公司是日本津村株式会社与中国平安共同设立的合资公司,意在中国搭建起从中药药材种植到最终产品的全产业链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日本津村株式会社创立于1893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汉方药制药公司,生产超过120种汉方药,在医疗用汉方制剂领域市场份额超过80%。
《证券日报》记者查询山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了解到,此次交易标的紫光辰济66%股权的评估值为8783万元,最终成交金额1.68亿元,而紫光辰济全部股权的评估价值约1.33亿元。也就是说,此次交易为溢价收购。
而平安津村除了收购同方药业持有的66%股权之外,还从另一位股东手里收购了剩余的34%股权。紫光辰济100%股权作价约为2.5亿元。
“这一收购大大充实了其下游产品线和销售渠道,显然,津村制药要在中药产业上中下游全面布局。此次收购价格看起来是非常便宜的,因为现在要获得一个国药准字产品成本就是千万量级起步。”一位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紫光辰济作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此外,其拥有的中药品种也非常多,包括好几个进入医保的品种,可以说是非常优质的公司,津村以2.5亿元的价格购入是非常值得的。”中国中药协会科技交流与合作专业委员会中药策划顾问申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产业隐忧何解?
如此优质的中药企业,为何在国内没有发展起来,最终被外资收购?华控康泰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交易的原因是传统中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严重影响目标集团的盈利能力;目标集团的终端市场受到疫情不利影响,恢复缓慢;目标集团所处地理位置并非中国内地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这对产品运输、人才吸纳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均带来一定障碍。
在申勇看来,中医药企业面临发展困境,有其自身的原因。部分中医药原料成分存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同时,在西医循证医学主导下,中医理论不被一部分人所接受。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医药界“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的产业隐忧确实存在。这折射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被低估和未得到合理保护,同时也反映了中医药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战略谋划,需要加强中医药产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推动中药产业向品牌化、创新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巨丰投顾于晓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反映出中国中医药行业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中国中医药行业在科技创新、质量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这导致了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足。中国中药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包括药材采收、加工、存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不严格,以及部分企业追逐利润而忽视产品质量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的品质和安全性,也降低了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信誉度。
在申勇看来,如果通过这一收购,能够引起国内中医药产学研各方面对中医药产业的保护,对于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邓之东则认为,任何跨国企业的收购都应该在遵循当地法律的基础上进行,并且要注意到文化、市场等方面的差异。他表示,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了对中药产业的扶持,包括出台多项政策和措施,以支持中药企业发展。同时,有越来越多的中药企业开始注重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可以说,当前中国中药正在向着积极、有利的态势发展。
“中国中医药行业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中药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同时,中药企业也要加强国际化合作,不断提高中药产品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水平,增强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于晓明说。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