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诗钰
见习记者 毛艺融
看好中国经济,外资机构信心足。5月8日,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办公室报告指出,将中国全年GDP增长预测上调为至少5.7%。今年以来,我国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举措扎实落地,成果显著。不仅外资企业高管密集访华,外商投资重点项目亦加速落地。
“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因素,我国在商品和要素市场的对外开放,推动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外商投资规模不断创新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学院副教授陈建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要扩大制度性开放,对接全球最高标准的开放水平。未来,外商投资将通过促进市场竞争、加大创新和技术合作力度等途径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擦亮“投资中国”金字招牌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高水平开放持续推进,对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4月份,商务部启动“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系列活动,擦亮“投资中国”金字招牌。
地方层面也积极部署,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
例如,广东省推动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落地生效;海南制定“两个总部基地”建设;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北京市上线外商投资企业诉求采集系统。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084.5亿元,同比增长4.9%,吸收外资实现“开门稳”。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同比增长25.5%,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567.1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领域引资涨幅超过50%。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跨国企业高管密集访华,考察中国市场。3月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了十余名跨国公司“掌门”;随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吸引了约68家全球知名跨国公司领袖;高盛、汇丰、桥水、安联保险等大型外资金融机构负责人均到访中国;4月份,法国总统马克龙商务代表团成员来中国进行参观考察。
根据国家外汇局测算,近五年,我国的外商投资收益率是9.1%,欧美和新兴经济体分别是3%和4%至8%左右。“外资企业加大在华投资力度,有助于获得丰厚投资收益。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扩大招商引资,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长期成长。”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外商投资结构发生变化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22》显示,受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服务化加速发展等因素影响,外商投资从以往的制造业更多流向了服务业。
“外资在中国的投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外资70%流向制造业,现在外资75%至80%流向生产性服务,即研发、技术、设计、咨询、人才等方面的服务,以及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互联互通,这些都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非常迫切需要的,有助于实现传统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对记者表示。
在张燕生看来,当前更需要从微观政策方面,鼓励地方政府用企业合作和市场的力量来吸引外资。
根据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
地方政府亦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打造产业体系等方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实现产业升级。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依托大港口以及绿色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林浆纸等产业集群,与东盟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上深度融合,同时积极打造石油化工跨区域跨境产业体系,实现从“一滴油”(原油)到“两根丝”(锦纶、涤纶)的全产业链发展。
长期来看,外商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链的布局等有积极影响。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翁梓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面临很多难点,需要发挥外资的带动作用,加大吸引外资有助于提升技术实力和技术水平。同时鼓励外商投资进入元器件、零部件等短板领域,有助于补齐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展望未来,张燕生表示,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如何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式吸引外资是一大挑战。尤其是在招商引资团奔赴全球抢订单之外,如何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世界各国资本的新诉求,以更加信赖的方式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探寻招商引资的新经验、新模式,是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需要思考的问题。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