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中国油画市场四十年

  徐悲鸿 愚公移山 油画

  常玉 五裸女 油画

  匆匆回眸,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表层上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其本质上则是人们对于能够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化代表的艺术品价值的重新认识和认可的过程,而油画市场作为艺术品市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油画市场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足够丰富且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品作为市场资源。而回首中国油画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向西方学习、本土化以及国际化的过程,前后几代的油画家们创作出的大量优秀作品,为油画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丰沛的资源积淀。在此基础之上,中国油画市场发展的根本在于构成市场的各个组成要素,诸如画廊、拍卖、艺术品博览会的充分发展,它们是艺术家和收藏者之间的桥梁和商业中介。通过它们,艺术家作品内在的艺术价值最终得以呈现。按照发展特点和周期,国内油画市场的发展可以分成四个年阶段:改革开放之后到1993年;1994到2005年;2006年到2008年;2008年至今。

  改革开放之后到1993年这个阶段,国内刚刚有了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萌芽。1984年11月,美国石油商人哈默将陈逸飞的油画作品《故乡的回忆——双桥》赠送给邓小平同志,拉开了国内外收藏者对于中国油画关注的序幕。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内尤其是北京陆续出现了一些机构和画廊,其中代表性的机构,如东方油画厅、醉艺仙群体艺术画廊和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这些画廊开始通过举办展览的形式推出艺术家的作品,当时这些画廊主要销售的是中央美术学院靳尚谊、吴冠中、杨飞云、韦启美等艺术家的作品。与此同时,国外的画廊以及工作和生活在国内的外国人也开始在国内成立画廊,将西方成熟画廊采用的签约代理机制引入国内,开启了艺术家与画廊合作的全新模式。

  伴随着画廊市场的发展,油画也开始进入艺术品交易的二级市场——拍卖市场。标志性的事件当属1991年香港佳士得在秋季拍卖会举行了“现当代中国油画”的专场拍卖,这场拍卖打开了中国油画作品市场的另一扇门。香港苏富比则在1994年开始举行中国油画的专场拍卖。而中国内地则先后成立了中国嘉德和上海朵云轩两家专门拍卖艺术品的拍卖公司,其中嘉德拍卖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油画专场拍卖。

  几乎就在拍卖市场发展的同时,艺术博览会开始在广州、北京、上海先后出现,成为艺术家作品与公众沟通和交流的又一个渠道。例如1992年,由吕澎策划的广州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尽管打着双年展的名义,但它实际上是一次可以出售作品的艺术博览会,最终在该双年展上获奖的27件作品由深圳的一家公司以100万元购得,周春芽、王广义的作品都获了奖。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市场操作方式。

  1994年至2005年是油画市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各个市场环节的逐渐成熟使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进入到了上升期,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艺术家作品价格也有了质的飞越。1994年嘉德拍卖公司的首场拍卖就设立了“中国油画“专场,当时该专场的成交额为196.13万元,而到了同年的秋季,“中国油画”的专场拍卖取得了619.41万元的成交额。1997年中商圣佳拍卖公司(现中贸圣佳)由冷林策划了国内首场以“当代艺术”为名的专场拍卖,该专场的大部分拍品都是油画作品。

  2004年,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英文简称GIGE)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艺术博览会进入专业化发展时期,此前国内的艺术博览会参展主体主要以艺术家为主,而国际成熟的艺术博览会参展主体是画廊。伴随着国内画廊行业的崛起,以画廊为参展和推广艺术家主体的博览会开始在国内出现。画廊的发展也带动了艺术区的形成,北京798艺术区、上海莫干山艺术区逐渐由中外画廊的聚集产生了聚合效应,这些艺术区的出现成为油画交易一个新的场域。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活力还吸引了一批亚洲、欧洲的画廊选择到中国发展。

  2006至2008年是油画市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中国油画市场进入到爆发期,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市场的交易都非常活跃,油画市场上逐渐形成了诸如二十世纪老油画、学院写实、乡土写实、红色经典等若干交易板块。中国油画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因2006年苏富比拍卖公司在纽约举行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得到进一步彰显。这场拍卖引发了全球媒体和收藏者的关注,最终取得1300万美元的成交。最大的亮点当属张晓刚的作品《血缘系列:同志第120号》以97.92万美元高价成交,成为该专场成交价格最高的一件拍品。这场拍卖成为了随后三年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价格飙升的“导火索”。

  而在国内拍卖市场中,老一辈油画家的油画作品也接连创出高价。在北京翰海2006年春季拍卖会上,徐悲鸿的油画作品《愚公移山》以3300万元成交,“红色经典”板块中的代表性艺术家陈衍宁1972年创作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以1012万元高价成交。同样是在2006年,吴冠中1973-1974年创作的《长江万里图》以3795万元高价成交。这些成交价格都刷新了其作者的作品拍卖价格记录。“新生代”油画家代表刘小东的作品的行情也进入爆发期,在中国嘉德2008年春季拍卖会上,刘小东2005年创作的《温床 NO.1》以5712万元高价成交。张晓刚、方立钧、岳敏君等油画家的作品拍卖纪录几乎在每个拍卖季都会被不断改写。曾梵志1996年创作的《1996No.6》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以7536.75万港元成交,创出当时中国油画家作品在全球拍卖市场的最高价。这件作品的成交既是中国油画家作品价格达到阶段性历史高点的象征,也是中国油画家作品行情发展的转折点。

  2008春拍至今是中国油画市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尽管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11年达到历史行情的最高点,油画市场的成交额也创出新高,但整体来看,油画市场近十余年都处于调整期。原因有如下三方面:第一个原因是2006年到2008年间油画作品整体涨幅太大,导致价格增长空间被提前透支。第二个原因是经过上一轮的市场爆发,国际上收藏中国油画家作品的私人藏家和机构有所减少,需求的降低也导致中国油画家作品价格的下降。第三个原因是油画市场的热点比较散乱,年青一代艺术家的油画创作难以在市场上取得更广泛意义上的价值共识。而此前行情火热的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由于有太多同质性的作品频繁出现在市场中,导致藏家对于他们作品的“审美疲劳”,因此价格回落相当明显。

  尽管市场处于调整期,仍有一些艺术家的精品价格创出新高,而近期引领整个板块的力量来自以赵无极、朱德群、常玉为代表的海外艺术家,国内引领市场的当属吴冠中和曾梵志、靳尚谊、陈逸飞。这些艺术家的共同特征是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收藏人群,收藏力量的多元分布使得他们的作品行情稳定,他们的精品在2011年之后开始突破亿元大关。常玉作品《五裸女》以1.07亿元高价成交,而已经与全球最知名的画廊高古轩签约的曾梵志在2001年创作的《最后的晚餐》以1.42亿元高价成交,再次改写了其作品的拍卖纪录。目前,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成交价格最高的一件油画作品是在香港保利2016春季拍卖会上拍的吴冠中1997年创作的《水乡》,成交价高达1.98亿元人民币。近现代油画家精品佳作的高端市场行情比较稳定,但在创作领域,能够立足于中国社会变革的现实、着力表现中国社会的变化,呈现出具有中国精神气质和差异性的油画作并不多见,收藏者对于当下很多的作品价值也是莫衷一是,这是目前油画市场行情并不明朗的主要原因。(文/马学东)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