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亿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下转D40版)

  证券代码:600537        证券简称:亿晶光电         公告编号:2023-050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亿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近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管理一部出具的《关于亿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上证公函【2023】0449 号)(以下简称“《监管工作函》”),公司对《监管工作函》涉及的问题进行了逐项核实,现将回复情况公告如下:

  一、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00.23亿元,同比增长145.47%。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业务收入94.84亿元,同比增长148.6%,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94.62%,但毛利率仅为3.82%,明显低于同行业公司;加工费收入3.2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04.36%,毛利率为27.18%。

  请公司补充披露:(1)太阳能电池组件业务的业务模式、盈利模式、技术门槛、提供的主要附加值,结合上下游情况说明该业务毛利率显著低于同行业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涉及贸易类业务,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准则规定;(2)加工费业务涉及的主要产品类型和加工内容,说明该项业务收入毛利率较高的原因,是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差异及其合理性;(3)结合报告期内市场需求、客户变动及对应产品销量和单价变化,说明报告期公司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一)公司回复:

  (1)太阳能电池组件业务的业务模式、盈利模式、技术门槛、提供的主要附加值,结合上下游情况说明该业务毛利率显著低于同行业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涉及贸易类业务,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准则规定;

  报告期公司太阳能电池组件业务的主要业务模式:通过外购电池片以及外购硅片及相关辅料自制电池片生产成组件对外销售。(另外,报告期存在外协组件收入占组件总收入比重为20.54%,外协组件供应商包括江苏中清光伏、太一光伏等,具体供应商名单详见本节回复:“(1.3)毛利及毛利率分析”中,外协组件是以本公司品牌、同自产组件的形式对外销售,此类业务主要是为满足订单交付需要,在自有产能无法满足交付时,临时寻找组件供应商协助加工组件,公司派专人到外协单位跟单,定期质检抽测,保证产品是严格按照亿晶品牌及技术指标生产,不属于贸易类业务。)

  公司盈利模式: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主要由公司采购硅片、电池片等原材料后,进行电池片生产和组件生产等一系列连续的生产步骤,从而完成核心产品的制造,通过向境内外下游企业或经销商销售光伏组件的方式实现盈利,主要是从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品牌价值方面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来为企业带来利润。

  太阳能电池组件业务技术门槛从关注以下几方面:1、行业规范中的技术要求。2、组件产品可靠性技术要求。3、组件产品研发技术要求。

  太阳能光伏组件主要附加值:硅片经过清洗、扩散、丝网印刷等工序加工成电池片,电池片经串焊、层压、装框等工序加工成组件,经过研发进行技术优化和工艺优化,从而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高电池和组件的效率,组件产品的转换效率及良品率的提升,能使企业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公司毛利率水平较同行业低,一方面是公司为拓展销售市场,组件销售定价略低于同行业,成本由于产能规模及一体化程度的制约,略高于同行业所致,另一方面,公司业务结构中存在外购电池片生产销售以及外购组件销售情况,剔除外购组件的影响,组件毛利率可由3.77%上升至4.33%;均采用自产电池片生产组件毛利率约可达到6.48%。

  具体分析如下:

  (1.1)太阳能电池组件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及变动分析

  单位:万元

  

  报告期境内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毛利率为3.59%,境外组件毛利率为4.18%,太阳能电池组件综合毛利率为3.82%,较2021年-3.06%增长了6.88个百分点。

  (1.2)太阳能组件主营业务成本构成及变动分析:

  公司太阳能电池组件单位成本及变化趋势如下:

  

  太阳能组件单位成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系原材料成本在报告期内整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导致。由于公司扩展境外业务,运费上升也进一步导致了成本的提高。单位直接人工与单位制造费用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主要系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产能升级及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所致。

  (1.3)毛利及毛利率分析

  单位:万元

  

  2021-2022年公司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毛利率分别为-1.60%和3.77%,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022年公司组件毛利率为3.77%,同比上升5.3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公司积极拓展海内外销售市场,销售量大幅提升,以及公司新产线的投入、技术的提升、产品效率良率提升,产能利用率增加,降本增效工作初具成效。

  由于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报告期组件收入较上期增长了148.60%,根据订单交货时间需求,公司存在外协加工组件销售业务,外协组件销售数量约为1,117.64MW,收入总额约为19.23亿元,成本总额约为18.92亿元,毛利率1.64%。剔除外购组件的影响,组件毛利率可由3.77%上升至4.33%;自产组件销售4,268.20MW,其中:领用自制电池片销售约2,008.46MW,占比约47.06%,领用外购电池片销售约2,259.74MW,占比约52.94%,均采用自产电池片生产组件毛利率约可达到6.48%。外协组件是以本公司品牌、同自产组件的形式对外销售,此类业务主要是为满足订单交付需要,在自有产能无法满足交付时,临时寻找组件供应商协助加工组件,产品严格按照亿晶品牌及技术指标生产,不属于贸易类业务。上年同期无此类业务,此类业务不属于公司经常性业务模式。

  公司外协组件前五大供应商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根据收入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向客户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涉及其他方参与其中时,应当根据合同条款和交易实质,判断其身份是主要责任人还是代理人。在判断是否为主要责任人时,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其是否对客户承担主要责任、是否承担存货风险、是否拥有定价权以及其他相关事实和情况进行判断。企业应当按照有权向客户收取的对价金额确定交易价格,并计量收入”。公司外协加工组件销售业务中,承担主要责任,主要责任人应当按照已收或应收的对价总额确认收入,公司以总额法确认收入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太阳能电池片是组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毛利率的重要因素。按使用自产/外购电池片划分,公司组件毛利率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由上表可见,报告期内,外购电池片成本占比31.30%,自产电池片成本占比32.06%,由于组件产品中使用外购电池片成本偏高,受此影响,组件产品成本有所增加。

  单位:元/W

  

  注:上表中收入成本均为不含税。

  2021年度,电池产能处于爬坡期,公司电池产能仅为2.17GW,产能利用率为76.96%,自产电池片成本较外购电池片成本高。2022年度,电池4GW产能投入生产,并且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2.95%,自产电池片成本有所下降,使用自产电池片生产的组件成本为1.63元/W,使用外购电池片生产的组件成本为1.73元/W。

  (1.4)同行业毛利率情况

  其中:报告期公司主要产品太阳能组件与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对比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同行业可比公司定期报告等公开资料。

  报告期公司组件毛利率较同行业低,主要系生产销售规模、产业一体化程度、客户分布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隆基绿能、天合光能等同业公司在硅片、电池片等产业一体化程度高于公司,且该等头部企业由于出货量大,下游议价能力较高,公司销售价格相对偏低而成本相对偏高导致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各可比公司业务模式如下:

  

  同行业组件业务模式中,未单独披露是否存在外购电池片生产或外购组件销售业务,对比组件销售成本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同行业可比公司定期报告等公开资料。(其中隆基绿能组件收入数据取自“光伏产品主要指标”境内+境外组件收入合计)。

  从组件销售情况看,可比公司产能销量规模较大,出货量大于本公司,公司组件销售单价1.74元/W,销售定价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从产品成本来看,产业链整体成本仍处于高位,如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的组件单位成本分别为1.59元/W、1.58元/W;公司由于产能产量的制约,以及采购议价能力低于头部企业, 2022年组件单位成本为1.67元/W,成本与同行业相比,仍相对较高。故毛利率水平未及可比公司。

  (2)加工费业务涉及的主要产品类型和加工内容,说明该项业务收入毛利率较高的原因,是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差异及其合理性;

  报告期由于春节、疫情、以及市场硅片供量不足等因素,电池片的产能利用率在各月份不同,上半年产能利用率较低,公司为充分利用好新建电池4GW产能,按销售订单及客户需求,有新增的电池片代加工业务。

  单位:万元

  

  公司代加工主要产品类型为电池片代加工业务,由客户提供硅片,公司代加工为电池片,2022年电池片代工业务平均单位售价为0.25元/W,单位成本为0.19元/W(即除硅片成本外的非硅成本),代加工业务平均毛利率为27.18%。

  加工费收入销售定价主要按合同框价协议约定“含税加工费:甲方每月报价,实际价格按每月签订的代工合同执行,定价规则参照代工费=PVInfoLink182电池片均价*单片平均瓦数-隆基或中环官网价格(具体价格由甲方决定,如有特殊情况另行协商),双方协议后签订。”

  该项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小为3.23%,毛利率相比太阳能电池片组件较高,主要原因是加工费成本的构成中,不包括硅片的采购成本,其成本不受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且加工费收入也不受产品的功率变化的影响 ,毛利率水平较有保障。

  (3)结合报告期内市场需求、客户变动及对应产品销量和单价变化,说明报告期公司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

  (3.1)行业发展情况

  报告期内,根据光伏行业协会数据,国内和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持续增长,具体如下:

  

  2022年,全球和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复合增长率34.67%,全球和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受到原辅材料供应紧张且价格处于高位等因素影响,2022年度,光伏行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海内外需求增大,公司太阳能组件销售5.39GW,较2021年度销量增长2.96GW,增幅122.15%,导致营业收入大幅增加,提升了公司的盈利空间。

  (3.2)公司生产经营状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以及生产经营模式保持稳定。公司主要产品太阳能组件产能利用率及产销率情况如下表:

  2022年度,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较2021年度明显改善,组件产能利用率为89.25%,较2021年度54.52%大幅增长34.73个百分点。一方面,境内外销售量合计增长130.77%导致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另一方面,产能利用率提升降低了公司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分摊,提高了公司组件销售毛利率。

  (3.3)境内外销售差异及变化

  报告期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按照销售区域划分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产品销售在境内与境外均有涉及。上图所示报告期内,境内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38%和62.61%;境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8.62%和37.39%。报告期内境外销售收入占比逐步上升,尤其2022年度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大幅提升,欧洲各国对能源稳定性的需求度持续提高,能源结构转型进程加快,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光伏装机需求量的增长。2022年公司抓住该机遇扩大海外市场,境外组件销售量为2.06GW,同比增长208.66%。

  公司境内与境外销售产品均为太阳能组件,销售量及收入情况如下:

  

  由上表,报告期组件收入增长了151.47%,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境内外销售量增长了122.15%,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组件市场销售单价上涨,公司境内销售单价的增长14.97%,境外销售单价增长5.23%。

  境外组件销售增长分地区对比:

  单位:万元

  

  (3.4)新老客户销售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自于新客户和老客户的金额及占比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上图所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来自新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44.34%和55.12%,新客户收入占比逐年增长。2022年度,公司新客户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大幅上升主要系公司拓展海外新客户所致。拓展新客户的同时,公司与老客户合作较为稳固,客户延续性较强,报告期内来自老客户的主营业务收入金额整体呈上升趋势。

  报告期新增客户前五大情况如下:

  

  综上所述,由于公司产能、产量增长,销售量增长,以及组件产品市场售价增长,报告期收入成本大幅增加。

  (二)会计师核查意见:

  1、报告期内公司没有上游硅料及硅片产能,产业一体化程度较低,同时总体规模偏小,采购成本没有议价优势。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产业一体化程度高于公司,且该等头部企业由于出货量大,下游议价能力较高,公司销售价格相对偏低而成本相对偏高导致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为满足客户订单交货时间需求,公司外购组件数量为1,117.64MW,收入总额约为192,340.93万元,外购组件是以本公司品牌、同自产组件相同的形式对外销售,不属于贸易类业务。相关会计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2、报告期内公司加工费收入主要为电池片代加工业务,成本中不涉及到主要材料成本,因而毛利率较高;

  3、报告期内公司拓展新客户的同时老客户合作较为稳固,客户延续性较强,在手订单充足,产销两旺,销售价格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金额大幅增长。

  二、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约为42.83亿元,同比增长约215.16%;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约为25.53亿元,同比增长约90.1%。此外,公司本年度海外业务收入为37.3亿元,同比增长225.42%,占公司本期营收的比重为37.2%,占比较高且增速较快,但毛利率仅为4.18%,低于国内业务6.52%的毛利率。

  请公司补充披露:(1)报告期内前五大供应商和客户的名称、交易金额、交易内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报告期内主要供应商和客户及相关购销交易的定价、结算方式是否发生变化及原因;(2)报告期内主要海外客户的名称、交易金额、交易内容及回款情况,结合海外市场需求、竞争格局等,说明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增速较快但毛利率较低的原因,是否与同行业公司存在差异及其合理性。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一)公司回复:

  (1)报告期内前五大供应商和客户的名称、交易金额、交易内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报告期内主要供应商和客户及相关购销交易的定价、结算方式是否发生变化及原因;

  (1.1)报告期内前五大供应商采购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注: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客户,合并计算采购额。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与上述供应商不存在关联关系。

  (1.2)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情况如下:

  

  注: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客户,合并计算销售额。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与上述客户不存在关联关系。

  (1.3)主要供应商及客户产品购销交易的定价、结算方式如下表:

  

  

  综上,公司国内销售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定价,交易结算方式根据合同约定;合同定价采用市场定价方式,定价公允,客户二、三、四为2022年新增客户。公司对于上游电池片、硅片供应商的款项结算方式报告期内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2)报告期内主要海外客户的名称、交易金额、交易内容及回款情况,结合海外市场需求、竞争格局等,说明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增速较快但毛利率较低的原因,是否与同行业公司存在差异及其合理性。

  (2.1)按销售区域分析

  公司境内主营业务包括组件销售、电池片销售、发电业务及加工等其他业务;公司境外主营业务仅包括组件销售,各类业务具体销售及毛利率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境内综合毛利率为6.52%,高于境外外毛利率4.18%,主要是由于境内业务结构中包括发电业务等毛利率较高的业务。

  2021-2022年海外组件收入分别为114,641.22万元、373,068.92万元,报告期内增长了225.42%。

  境内外组件销售单位收入、成本及毛利对比情况如下:

  单位:元/W

  

  报告期受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滞后传导效应使得境内组件市场销售价格在本期上涨较快,但由于境外销售价格仍略高于国内市场,达到1.81元/W,导致本期境外销售组件毛利率高于境内。

  (2.2)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客户较为稳定,主要为境内外大型能源集团或光伏应用企业。2022年度,国际销售团队抓住境外需求尤其是欧洲地区对光伏产品需求大幅增长的机遇,西班牙新能源开发商GrupoCobra、丹麦可再生能源开发商EE Construction DK ApS及希腊EPC承包商ArchirodonConstruction (Overseas) Company Limited等企业新增成为公司当期主要客户。

  国外客户前五大收入均为组件销售收入,以及回款情况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由上表,海外客户前五大合计21.3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1.40%,报告期拓展的主要新增客户收入合计18.92亿元是海外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客户3在2023年一季度回款总额为3.64亿元,相应款项已全部收回。

  (2.3)海外收入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对比情况: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同行业可比公司定期报告等公开资料。

  可比公司海外收入本期均有增长,本公司海外毛利率4.18%,低于上述其他可比公司。公司毛利率水平较同行业低,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公司为拓展销售市场,组件销售定价略低于同行业;另一方面,海外组件成本偏高的原因同上述国内组件成本,存在采购外购电池片生产,外协组件销售等业务模式,以及公司产能规模及一体化程度的制约。以上因素共同影响,使得公司海外组件毛利率略低于同行业。

  (二)会计师核查意见:

  1、报告期同前五大客户和供商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报告期内与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相关购销交易的定价、结算方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2、新增客户业务增长,是海外业务大幅增长的主因。与同行业相比,售价略低,成本略高,毛利率低于同行可比上市公司。

  三、年报披露,报告期末公司存货余额为13.8亿元,同比增长106.86%,其中库存商品11.16亿元,同比增长146.9%。公司本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1244万元,转回或转销减值准备4299.5万元,其中对库存商品计提跌价准备约1120万元、转回或转销4107.8万元,计提比例仅约1%,远低于去年同期的8.88%。

  请公司补充披露:(1)结合业务模式、产品类型、在手订单、备货政策、存货库龄分布情况等,说明报告期末库存商品余额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2)结合行业产品价格波动情况、公司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及销售单价变化情况,说明本期库存商品减值准备计提比例明显降低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同行业公司存在差异及其原因;(3)本期库存商品跌价准备转回或转销涉及的产品类型、对应金额、原因及会计处理依据,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一)公司回复:

  (1)结合业务模式、产品类型、在手订单、备货政策、存货库龄分布情况等,说明报告期末库存商品余额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采用“生产+销售”经营模式,公司综合考虑订单情况、市场趋势、生产线运行平衡及节能需求,采用以销定产及安全库存并行的生产模式。

  (1.1)存货分类以及产品类型

  公司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在产品及库存商品构成。报告期内存货账面余额增加主要系业务量增加导致库存商品较上期增加。库存商品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库存商品2021、2022年存货余额分别为45,237.39万元和111,567.39万元,占存货余额的比例分别为63.71%和80.41%,2022年底库存商品账面余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46.63%。

  库存商品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由上表看出,2022年末库存商品中的电池片账面余额低于上年同期,主要系公司加强了存货管理,对电池生产工序产生的不能满足组件生产工序的低效电池片及时进行了销售处理。

  2022年末组件期末余额较上年同期有上升,主要系公司为开拓国际市场及应对组件需求上升,备货增加所致,尤其是2021年起子公司亿晶欧洲存货大幅增长。出口销售量的增加,使得海外在途商品量增加。库存商品剔除亿晶欧洲库存商品后占存货期末余额比例有所下降。

  报告期,本公司库存商品增长146.62%,与从同行业可比公司来看,库存商品余额报告期也呈上涨趋势,东方日升期初库存商品12.32亿元,报告期30.72亿元,增长149.35%;天合光能期初库存商品41.27亿元,报告期64.32亿元,增长55.85%。

  2021-2022年末亿晶欧洲存货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1.2)在手订单情况:

  单位:万元

  

  由上表,公司2021-2022年末在手订单金额占存货账面余额比重分别为310.06%,273.62%,订单量充足。

  (1.3)公司存货周期以及存货库龄分布情况:

  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周期在3-7天,为了避免订单量突然增加造成的压力,公司实行安全库存制度,根据原材料使用频率,一般批量采购5-10天的库存。公司产品平均生产周期较短,生产流程分为电池片生产及组件生产两阶段,其中,电池片生产包括清洗、扩散、SE激光、钝化等环节,生产周期通常为一天;组件生产包括激光划片、串焊叠焊、层压、装框等环节,生产周期约6-8小时。同时由于公司连续生产,通常生产线上存在一定量的半成品。公司销售周期主要取决于终端客户的需求量、工程进度及需求时间,通常从生产入库到完成销售交货的销售周期约为0-3个月。

  整体而言,公司采购和生产周期较短,而产品的销售周期相对较长,2022年公司原材料周转天数为6.28,与采购周期相匹配;在产品周转天数为3.53,与生产周期以及公司业务特点相匹配;库存商品周转天数为29.92。2021年以来公司海外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加大备货,销售周期有所增长,整体上与销售周期相匹配。

  存货库龄分布情况:

  单位:万元

  

  由上表可见,公司2021-2022年库存商品库龄一年以内占比为99.54%,99.55%,说明公司不存在库存商品库龄积压、呆滞等情况。

  (2)结合行业产品价格波动情况、公司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及销售单价变化情况,说明本期库存商品减值准备计提比例明显降低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同行业公司存在差异及其原因;

  (2.1)2021-2022年度,公司存货跌价准备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对部分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安排一定规模的备货库存,并于每年末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对期末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021-2022年度,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分别为4,095.01万元和1,244.06万元。

  (2.2)行业产品价格波动情况、公司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及销售单价变化

  光伏行业产品主要原材料硅片硅料的市场价格走势如下:

  

  

  数据来源:集邦新能源网EnergyTrend

  

  数据来源:集邦新能源网EnergyTrend

  公司外购材料的价格及组件销售价格走势如下:

  

  

  

  (2.3)期末库存商品余额以及减值准备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由上表看出,2022年末库存商品中电池片存货余额低于上年同期,主要系公司加强存货管理,对电池工序生产的不能满足组件生产的低效电池片及时进行的销售处理。电池片按片计算生产成本,低效电池片与高效电池片成本分摊一致,但低效电池片价值低于高效电池片,期末进行存货跌价测试,其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61.65万元,2022年末低效电池片存量远低于上年同期,故年末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大幅下降。

  2022年各季度组件销售单价及生产成本单价情况如下:

  单位:元/W

  

  2022年末组件库存商品账面余额较上年同期明显上升,2022年组件价格呈上升趋势,虽然年末光伏市场行情原辅材料以及组件价格有所回落,但组件订单的签订到执行要经过一段时间,组件价格的调整反应到销售价格的执行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022年1-4季度组件销售单价分别为1.69元/W、1.74元/W、1.72元/W、1.77元/W,年末在手订单的价格也处于较高的位置。从上表看,2022年一、二季度自制电池片与外购电池片生产组件成本相近,公司报告期各季度产能利用率分别约为51%、68%、82%、96%,由于第三、四季度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提升,自制电池片单位非硅成本下降。

  年末其他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原材料周转速度较快,采购价格下跌使得四季度组件成本总体下降。公司备货组件以及组件发出商品98%左右均对应订单,按照在手订单合同售价测试发生存货减值的几率较小, 在测试时点未收到调价协议,当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时,针对已备货部分,不会进行调价,调价只针对未备货部分的订单。经测试匹配订单的库存商品组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为233.34万元,未匹配订单的库存商品组件按市场价格测试确定其可变现净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31.84万元。

  2022年末原材料及其他存货为销售订单备货,用于继续生产的材料,依据其实际生产数据换算为其可生产的产成品数量,结合在手订单单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运费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可变现净值。由于年末在手订单价格较高,而年末材料价格下跌,采购的原材料账面成本较低,因此原材料及其他存货发生减值较小,2022年末除库存商品外的其他存货计提存货减值准备124.04万元。

  (2.4)存货跌价准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对比情况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相比情况如下:

  

  2022年度,随着公司对已减值存货陆续处置,当前存货基本适应生产及市场需求,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持续下降,而同行业可比公司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略有上升,主要系公司产品主要为光伏组件,与可比公司在产品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可比公司如隆基绿能等由于产品向产业链前端延伸较长,受到2022年第四季度硅料降价影响更为严重。

  综上所述,公司存货库龄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期后销售的情况良好,订单覆盖比率较高,随着公司对已减值存货陆续处置,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逐年下降。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方式进行存货减值测试,对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总体较为充分。

  (3) 本期库存商品跌价准备转回或转销涉及的产品类型、对应金额、原因及会计处理依据,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单位:万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各类存货跌价转回和转销情况如下:

  本期库存商品存货跌价转销4,107.81万元,其中:电池片转销存货跌价准备2,534.17万元,主要系2021年末库存低效电池片本期销售后转销存货跌价准备2,459.74万元,其余为生产领用电池片形成组件对外销售转销存货跌价准备74.43万元;组件转销存货跌价准备1,540.62万元,主要系2021年末库存组件以及发出商品本期实现销售转销存货跌价准备。其他为期初蓝宝石产线的呆滞存货本期处置,转销存货跌价准备33.02万元。

  根据会计准则中规定,“对已售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的,还应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当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公司对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进行销售并冲减主营业务成本,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二)会计师核查意见:

  1、公司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在手订单充足,报告期末库存商品余额大幅增长,符合企业的经营情况,库存金额合理、状况良好:

  2、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低于同行可比上市公司,库龄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期后销售的情况良好,随着公司对已减值存货陆续处置,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逐年下降,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方式进行存货减值测试,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准确:

  3、本期库存商品跌价准备转回或转销涉及的会计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四、年报披露,公司报告期末受限资产余额约为54.72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高达46.38%,其中受限货币资金36.69亿元、受限固定资产12.29亿元、受限应收账款约为1.5亿元、受限使用权资产约为1.44亿元,受限原因主要为用于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抵押借款、售后回租等。此外,截至2022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约75.68%,速动比率仅约0.89,短期有息负债约为5.73亿元,账面非受限货币资金仅约5.63亿元。

  请公司补充披露:(1)相关受限资产所涉及的交易事项、交易金额,对应保证金用途的受限资产规模较大的原因,与公司应付票据、销售收入规模是否匹配,是否存在其他未披露的用途及受限情形;(2)相关受限资产涉及的融资安排、融资金额、借入资金去向、受限期限等,说明用于抵押借款的受限资产规模较大的原因,借入资金是否存在流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他关联方的情况;(3)结合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现金流情况等说明短期负债的偿还安排,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请年审会计师就问题(1)(2)发表意见,请独立董事就问题(2)发表意见。

  (一)公司回复:

  (1) 相关受限资产所涉及的交易事项、交易金额,对应保证金用途的受限资产规模较大的原因,与公司应付票据、销售收入规模是否匹配,是否存在其他未披露的用途及受限情。

  (1.1)公司各类受限资产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1.2)货币资金受限以及用于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情况:

  单位:万元

  

  2022年度公司经营规模迅速扩张,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145.47%,采购付款额随之增长,加之公司2022年东厂区5GW组件生产线的投入,应付设备和工程款增加,公司签订的采购合同结算方式大多为银行承兑汇票,开具银行承兑汇票需求量加大。另外由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开具保函的需求量亦猛增,按销售合同约定,以合同总额的10%、5%开具履约保函和质量保函。由于融资机构的授信额度有限,公司在银行授信额度使用完后,以全额保证金的形式存入银行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开具保函,公司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均为6个月期限,履约保函期为3-6个月,质量保函为1年,因此保证金资金占用较大。

  2022年末用于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受限资产为305,155.27万元,应付票据余额311,484.03万元,银票保证金占应付票据比为97.97%;用于开具保函的受限资金为55,386.58万元,2022年营业收入1,002,308.25万元;保函保证金占营业收入比为5.53%。

  (下转D40版)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