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吴毅艺术辑评

  吴毅,生于1934年,祖籍广东,1937年随父母全家移居澳门。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1980年被聘为南京书画院画家,同时当选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3年被推选为南京市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1985年旅居纽约至今,现为南京书画院终身荣誉画家,南京书画院名誉院长。出版有《吴毅山水集》《吴毅画集》《吴毅山水画册》等。

  吴毅 深壑流泉 66.5cmx44cm 纸本设色 1991年

  吴毅 屏风九叠云锦张 64cmx95cm 纸本设色 1978年

  吴毅 荷塘清趣 95cmx69cm 纸本设色 2004年

  吴毅20世纪30年代之初生于日本,返国后就读于澳门。196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打下了从事创作的基础。当时这位渐露头角的中年画家不仅有画家的眼睛,而且很能吃苦。为了研究大自然,履痕遍及黄山、桂林、天台、雁荡、峨嵋,也到过西北高原和华北,长期同崇山旷野对话,和巨川大海谈心。

  在技法上他不师一家,对沈石田、吴仲圭和清初“四王”的线条,都认真做过分析研究,在实践中不断综合升华,化古为新。西画的营养,如构图及线条的音乐性、现代感等等,也不排斥。对我的画法也能入能出,从不依样画葫芦。心胸、胆识、气度、学问,本来因人而异,笔笔像老师,便不是好学生。吴毅写南国风光绵丽深邃,秀而不薄,云蒸霞蔚,草木清华;画西北高原沉稳厚朴,雄而不粗,放而守法,以质胜华,有历史感。他把自己的向往、阅历、赤子之情,都溶化于笔墨之中,挥洒到笔墨之外,线条犹如琴弦,颤动着壮美旋律和乡土诗情。看了他的作品,很欣慰,也很振奋。

  ——刘海粟

  有怎样的人生和对宇宙的感悟,便有怎样格调和品位的艺术。多年来,品味吴毅君的艺术,我越来越感觉到,他是一位永远走在思考和探索路途中的艺术家。他的艺术语言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在美感中有强烈的力感,在他作品面前,你会有一种被他传达的理念愉快地征服的感觉。他有执着的艺术追求,又在有意无意之间的方式中流露出来,能用这种方式表达,说明他的艺术已达到“化”的境界了。艺术境界的高低,有技巧的因素,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艺术家的精神趋向。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吴毅的为人为艺:具有高度的精神性。

  ——邵大箴

  然善画者,初能与古人合,终则能与古人离。吴毅合于古人者深,离于古人者远。其会通中西,以传统笔墨为骨,复取西洋印象派之色彩加以变化而为相,浓墨厚彩,其势如飘风龙旋,鹏徙南溟,似天鼓雷音,震地裂山。其气生于笔,笔遗于像。浩浩乎放乎南溟而不知其津涯所际也。识者以为吴毅之画足为时代扛鼎之作,知言哉。

  ——陈传席

  吴毅老师画作,纵横淋漓,意兴遄飞,通篇是不可遏制的郁勃涌动,气格之大,似难以见容于纸端。以我偏见,远比海粟老人雄浑恣肆,较宾虹先生的苍润华滋,更见局势的扩张,若以老辈的眼光而下望,诚哉后生可畏。海粟老人复出,见吴毅几厚册黄山速写,竟都留在自己身边;亚明先生则从来对吴毅另眼相看。他的画向来豪放重气势,不肯拘泥于任一史说、派系或风格,也不愿核对山水画史的历代画理;他所心向往之的总是大山大水大气象:他早年沉醉于黄山的雄奇百态,晚岁则叹赏昆仑山脉的无古无今。吴毅老师今已八十多岁了,数十年来每天画中国画,我在中国画的门外,算是见证了一位山水大统的当代遗民。吴毅老师以山水画作成自己的叛逆与承续,并以持久的豪情,回应这不属于山水画的时代。

  ——陈丹青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