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

下半年“既有压力也有信心”

  本报记者 韩 昱

  7月13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进口8.64万亿元,同比下降0.1%。

  “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吕大良介绍,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呈现出五方面特点,一是外贸规模稳中有进。二是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不断壮大。三是对“一带一路”进出口增速明显高于整体。四是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五是大宗商品、消费品进口增速较快。

  值得关注的是,民营企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外贸“成绩单”。据吕大良介绍,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进出口总值的52.7%,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也是外贸稳增长的主力军,上半年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6.8个百分点,规模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52.7%,拉动整体增长4.4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高级分析师冯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很多地方组织外贸企业“走出去”,将海外客户“请进来”,明显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在各类稳外贸政策扶持下,国内民营企业出口修复较快,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务增长势头良好。此外,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增长强劲。这些因素对冲了海外订单不足对我国出口的不利影响。

  据海关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在“买全球、卖全球”方面的优势和潜力继续释放,进出口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出口8210亿元,增长19.9%,进口2760亿元,增长5.7%,继续保持了好的发展势头,有效助力我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吕大良进一步介绍,上半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政策收缩外溢效应显现,国际市场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较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外贸进出口顶住了压力、稳住了规模、提升了质量,总体是符合预期的。具体有三个方面的积极变化,一是外贸活力走强、二是外贸结构更优、三是外贸动能汇聚。

  “外贸动能汇聚”方面,在外贸承压的态势下,我国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不断汇聚外贸新动能。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接近两位数,占进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34.3%;同期,对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分别增长7%和10.5%,国际市场更加多元。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分别增长8.6%和26.4%,开放平台作用发挥明显。“新三样”产品,即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绿色产业动能充沛。

  “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在塑造出口新动能。”冯琳表示,“新三样”出口量大幅增长,体现出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出口的显著促进作用。

  谈及下半年外贸,吕大良表示“既有压力也有信心”。他说:“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仍处于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短期外需回暖动力不足,我国外贸稳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发力,我们有信心、有基础、有条件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的目标。”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