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上接D41版)四川福蓉科技股份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摘要(下转D43版)

  (上接D41版)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4、每股净资产=归母净资产/期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5、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2/(应收账款当期期末账面价值+应收账款上期期末账面价值)

  6、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2/(存货当期期末账面价值+存货上期期末账面价值)

  7、息税前利润=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

  8、利息保障倍数=(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9、每股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期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10、每股净现金流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期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注2:因公司于2022年6月实施了资本公积转增股本,2020年、2021年的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和每股净现金流量中的期末普通股股份总数已进行同期可比调整。

  (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的有关规定,计算公司报告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情况如下:

  

  (三)非经常性损益明细表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年)》,公司报告期非经常性损益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五、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

  (一)会计政策变更

  1、财政部于2017年7月5日发布了《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通知》(财会〔2017〕22号),要求境内上市企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本公司自规定之日起开始执行。

  2、2018年12月7日,财政部颁布了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财会〔2018〕35号),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并要求其他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本公司自规定之日起开始执行。

  3、2021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财会〔2021〕35号),“关于企业将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或者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对外销售的会计处理”、“关于亏损合同的判断”内容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本公司自规定之日起开始执行。

  4、2022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财会〔2022〕31号),“关于发行方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相关股利的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处理”、“关于企业将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修改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内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公司自规定之日起开始执行。

  报告期内,除上述根据财政部新修订的部分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调整外,公司未发生会计政策变更事项。

  (二)会计估计变更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会计估计未发生变更。

  (三)会计差错变更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六、财务状况分析

  (一)资产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资产规模逐年递增,从2020年末的173,269.55万元增长至2022年末的243,421.76万元。发行人资产逐年递增的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1)发行人业务规模扩大,经营业绩的持续积累;(2)发行人2022年在罗源设立子公司并新建厂房及生产线,导致2022年末非流动资产规模扩大。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63.21%、64.86%和51.23%,公司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好,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

  2、流动资产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资产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流动资产主要由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构成,报告期各期末,上述三项资产合计占公司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79.04%、86.36%和95.79%。

  公司主要流动资产的具体情况如下:

  (1)货币资金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货币资金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货币资金分别为22,482.53万元、13,077.63万元和46,557.33万元。2022年末受限资金系公司开立不可撤销的国际信用证保证金779.55万元和子公司福蓉源制造收到的园区配套宿舍奖补专项资金1,085.31万元监管使用。货币资金余额的波动原因参见本节“八、现金流量分析”。

  (2)交易性金融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为5,632.22万元、9,606.28万元和0.00万元,均为公司利用暂时闲置的资金购买的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

  (3)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融资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融资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融资合计账面价值分别为16,230.30万元、3,168.50万元和883.30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14.82%、2.72%和0.71%。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逐年减少,主要原因为:(1)2021年末,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较2020年末下降80.48%,主要系公司主要客户比亚迪推广使用迪链权证,自2020年逐步通过迪链权证方式支付货款,公司收到银行承兑汇票有所减少,导致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融资减少;(2)2022年,受下游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影响,公司2022年下半年主营业务收入低于2021年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导致2022年末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减少。

  (4)应收账款

  ①应收账款变动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39,523.55万元、55,450.82万元和47,700.52万元,占流动资产比重分别为36.09%、47.58%和38.25%。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随着营业收入逐年增长而增长。

  报告期内,发行人应收账款与当期营业收入对比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5.52%、30.29%和22.61%。报告期内,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先上升后下降,原因为:(1)公司主要客户比亚迪推广使用迪链权证,自2020年逐步通过迪链权证方式支付货款,鉴于收到迪链权证不满足应收账款终止确认的条件,公司仍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收到的迪链权证,导致2021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大幅增加;(2)2022年,受下游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影响,公司2022年下半年主营业务收入低于2021年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导致2022年应收账款余额减少。

  ②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情况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按类别列示如下:

  单位:万元

  

  其中,按账龄组合及预期损失率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龄结构稳定,账龄在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均在99%以上,主要系信用期内销售收入形成的应收账款。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下游客户资质良好,不存在长期未回收的大额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安全性较高、质量较好。

  ③主要欠款客户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前五名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注: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前五名系按法人单位口径披露。

  (5)预付款项

  报告期内,公司预付款项主要为预付材料采购款。报告期各期末,预付款项分别为794.42万元、2,722.35万元和2,320.16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0.73%、2.34%和1.86%。鉴于公司原材料主要为铝锭等大宗商品,公司需向供应商预付材料款项。报告期各期末,预付款项的账龄构成情况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6)其他应收款

  报告期各期末,其他应收款坏账计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其他应收款主要为应收保证金、定金及备用金,余额较小。

  (7)存货

  ①存货构成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发出商品、库存商品和自制半成品构成,存货构成基本稳定。其中,原材料主要为铝锭、圆铸锭和中间合金等,发出商品和库存商品主要为铝制结构件材料。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4,556.97万元、32,117.02万元和25,205.50万元,占流动资产比重分别为22.42%、27.56%和20.21%。

  ②存货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存货与营业成本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2021年末存货金额大于2020年末、2022年末,主要系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订单较多,2021年末发出商品金额较大。

  ③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情况

  公司于每个会计期末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对于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④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充分性

  A、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产品类别、库龄分布及占比、跌价准备计提明细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库龄及跌价准备计提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库龄一年以内的存货余额占比分别为92.84%、95.91%和94.93%,库龄结构健康,可变现能力较强。公司库龄一年以上的存货占比较小,主要为原材料、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具体分析如下:

  a、报告期内,公司库龄一年以上的原材料主要为圆铸锭。圆铸锭属于铝制金属材料,其性能稳定且不会变质,不易受时间因素影响,不存在库龄较长、无法继续生产领用等情形,仍具备使用价值。报告期内,产成品存在较高的毛利率空间,测算的成品可变现净值大于预计总成本,公司的原材料圆铸锭未产生跌价损失;

  b、报告期内,公司库龄一年以上的库存商品主要为深加工白材。公司存在库龄一年以上的库存商品主要是由于公司库存商品对应终端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每年更新迭代,公司需对被迭代的产品保持小量的库存以满足客户补货需求。公司基于终端产品的迭代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对超过一定时间无订单的产品、终端产品接近生命周期末端的备货库存按照废铝的市场价值减去销售费用、相关税金为可变现净值计提跌价准备;

  c、报告期内,公司库龄一年以上的周转材料及低值易耗品主要为模具。模具属于可多次使用、价值相对高的周转材料,公司有较高的管理需求,因此,公司对模具采用五五摊销法核算。

  B、存货周转率

  报告期内,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5.48、5.21和6.07,存货周转率较为稳定,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基本一致,具有合理性。

  C、期后销售情况

  a、报告期内,公司发出商品余额、期后销售金额及占比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注:期后销售金额统计截至2023年3月31日。

  如上表所示,报告期内公司发出商品期后销售占比在97%以上,基本上已实现销售。

  b、报告期内,公司库存商品余额、期后销售金额及占比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注:期后销售金额统计截至2023年3月31日。

  报告期各期末,库存商品期后实现销售的比例分别为63.59%、54.79%和42.87%。公司库存商品期后未完全销售,主要原因为公司库存商品对应的终端消费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每年更新迭代,公司需对被迭代的产品保持小量的库存以满足客户补货需求。公司基于终端产品的迭代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对于超过一定时间无订单的产品、终端产品接近生命周期末端的备货库存进行识别,按照废铝的市场价值减去销售费用、相关税金为可变现净值计提跌价准备,或直接报废处理。2021年末跌价准备余额占期后未销售金额的比例较低,主要原因为2021年铝锭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用于判断预计可变现净值的废铝价格上涨较多,公司采用同样原则判定,部分预计可能存在跌价风险的库存商品余额低于可变现净值,整体测算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较小;2022年末,跌价准备余额占期后未销售金额的比例较低,主要原因为2022年铝锭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期后时间较短。

  D、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与行业上市公司分析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率对比如下:

  

  由上表可见,报告期内,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率为1.00%、0.23%和0.47%,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英力股份、格林精密存在一定差异,但与和胜股份接近,主要原因为存货可变现净值受产品材质的种类影响较大。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和胜股份存货材质与公司一致,均为铝制产品,铝制产品属于可回收可利用的再生资源,报废的铝制产品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基础为废铝的回收价值;和胜股份存货跌价准备率高于发行人,主要系受其汽车部件业务规模变动影响(和胜股份2022年1月定增反馈回复披露),而发行人无汽车部件相关业务,因此和胜股份存货跌价准备率高于发行人;同行业上市公司英力股份、格林精密均存在注塑产品业务,在产品报废的情况下回收价值不如铝制品,因此产生的跌价金额高于铝制品。以铝制产品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期末存货跌价情况如下:

  

  注:豪美新材2022年存货跌价准备率较高,根据其年报披露,主要系其子公司科建装饰正在履行以前年度项目,未签定新项目,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未履行完合同成本上升,导致合同亏损,因此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如上表所示,报告期内,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率与以铝制产品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较为接近,不存在较大差异,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较为充分。

  综上,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库龄主要在一年以内;存货期后销售情况较好;报告期内存货周转率与同行业基本一致;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率与以铝制产品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差异较小;报告期内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政策符合会计准则及自身实际情况,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充分。

  (8)其他流动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流动资产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流动资产余额分别为178.79万元、153.07万元和1,929.55万元。2022年末,公司待认证进项税额和留抵税额大幅增加,主要系罗源子公司工程设备投资增加所致。

  3、非流动资产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非流动资产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非流动资产分别为63,750.15万元、63,132.66万元和118,713.02万元。公司非流动资产主要由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构成,报告期各期末,上述三项资产合计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91.79%、97.74%和92.64%。

  (1)固定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及其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51,742.08万元、50,997.45万元和49,195.95万元,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为81.16%、80.78%和41.44%,2022年末公司固定资产占比下降主要系公司当年投资建设罗源子公司新增在建工程、土地及预付设备款导致非流动资产规模扩大所致。

  (2)在建工程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在建工程具体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在建工程分别为1,902.25万元、5,949.10万元和35,854.49万元,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98%、9.42%和30.20%。2021年末、2022年末,工程物资余额主要为尚未安装的机器设备;2022年末,在建工程大幅增加主要系公司2022年投资建设罗源子公司。

  (3)无形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无形资产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无形资产分别为4,875.13万元、4,761.04万元和24,921.41万元,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为7.65%、7.54%和20.99%,2022年末,无形资产大幅增加主要系罗源子公司购置工业用地所致。

  (4)其他非流动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其他非流动资产主要为预付工程设备款。

  (二)负债分析

  1、负债构成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负债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负债总额分别为23,848.58万元、14,919.87万元和56,089.83万元。从负债结构来看,公司负债以流动负债为主,报告期内,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分别为81.94%、91.20%和78.57%。报告期内,公司负债总额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1)2020年末至2021年末,公司负债总额下降,主要系公司2019年首发募集资金到位后,权益融资增加,且公司新增资本性支出较少,借款融资逐步减少;(2)2022年末,公司负债总额增加,主要系公司罗源子公司项目投资建设,导致银行借款有所增加。

  2、流动负债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负债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1)短期借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短期借款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短期借款主要系公司为满足日常运营需要借入的银行借款。公司于2019年首发募集资金到位后,短期借款总体呈下降趋势。

  (2)应付账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付账款金额分别为6,468.31万元、5,111.89万元和21,451.14万元,公司应付账款主要包括材料采购款、应付工程款、应付设备款等。2022年末应付账款大幅增加,主要系2022年罗源子公司项目投建,导致应付工程设备款增加。

  (3)应交税费

  报告期各期末,应交税费按税种列示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交税费余额为1,351.51万元、1,522.56万元和3,099.58万元,主要由企业所得税构成。

  (4)其他应付款

  报告期各期末,其他应付款的具体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应付款分别为3,227.93万元、3,031.22万元和4,634.84万元。2022年末,其他应付款增加主要原因:公司设立子公司新建厂房及生产线,收取的供应商履约保证金有所增加;公司2022年销售收入增加导致技术服务费相应增加。

  (5)其他流动负债

  报告期各期末,其他流动负债的具体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3、非流动负债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非流动负债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1)长期借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长期借款分别为3,800.00万元、500.00万元和9,806.71万元,公司长期借款余额为保证借款,其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已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022年末,公司长期借款增加,主要系公司罗源子公司项目投资建设,资金需求增加。

  (2)递延收益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递延收益分别为502.51万元、811.68万元和2,214.70万元,递延收益均为收到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三)偿债能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如下所示:

  

  注: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和短期偿债指标存在一定波动。2020年至2021年,随着公司2019年首发上市募集资金到位,权益融资增加,短期借款融资逐步减少,同时公司经营积累增加,公司短期偿债能力逐步上升,资产负债率逐步下降;2022年初公司启动投资建设罗源子公司,2022年末应付账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有所增加,公司的负债率水平有所上升,短期偿债能力相应下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合并)为23.04%,不存在偿债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息税前利润分别为37,818.06万元、34,521.76万元和47,201.57万元,利息保障倍数分别为77.45、187.68和69.41,公司具备较强的偿还借款利息的能力。

  同行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指标情况如下:

  

  注:数据来源于Wind;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发行人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存在差异,主要系:①发行人业务板块聚焦于消费电子板块的铝制结构件业务,而同行业上市公司业务范围较发行人广泛;②发行人主要面向苹果、三星等消费电子中高端品牌,而同行业上市公司涉及的产品和终端品牌更多。经查阅同行业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度报告、招股书等资料,同行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对应终端品牌如下:

  

  注1:主要产品销售比例=该类产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取自同行业上市公司及发行人2022年报数据);

  注2:同行业公司上市公司主要终端品牌:英力股份取自2022年年报披露,格林精密取自创业板首发招股书披露,和胜股份取自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披露。

  综上,发行人专注于消费电子铝制结构件,面对的客户主要为三星、苹果等消费电子中高端品牌,因此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存在差异。

  (四)营运能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资产周转率指标如下:

  

  同行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情况如下:

  

  1、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报告期内,发行人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为稳定,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处于较高水平。

  2、存货周转率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5.48、5.21和6.07,存货周转率较为稳定,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基本一致,具有合理性。

  (五)财务性投资情况

  1、财务性投资及类金融业务的认定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除金融类企业外,最近一期末不存在金额较大的财务性投资。

  根据《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8号》,“金额较大的财务性投资”是指:(1)财务性投资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类金融业务;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业务(不包括投资前后持股比例未增加的对集团财务公司的投资);与公司主营业务无关的股权投资;投资产业基金、并购基金;拆借资金;委托贷款;购买收益波动大且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等。(2)金额较大是指,公司已持有和拟持有的财务性投资金额超过公司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三十(不包括对合并报表范围内的类金融业务的投资金额)。

  根据《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7号》,类金融业务指除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批准从事金融业务的持牌机构为金融机构外,其他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均为类金融机构。类金融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商业保理、典当及小额贷款等业务。

  2、最近一期末不存在金额较大的财务性投资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能涉及财务性投资的资产科目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1)其他应收款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其他应收款为112.38万元,主要为应收保证金、定金及备用金等经营性往来款,不属于财务性投资。

  (2)其他流动资产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其他流动资产为1,929.55万元,主要为待认证进项税额、留抵税额和应收退货成本,不属于财务性投资。

  (3)其他非流动资产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为7,683.89万元,主要为预付工程设备款,不属于财务性投资。

  综上所述,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不存在最近一期末持有金额较大的财务性投资的情形。

  七、盈利能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成果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65,416.31万元、193,064.19万元和225,386.35万元,呈逐年增长趋势,2020年至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16.73%,总体实现较快增长。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较2020年增长16.71%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略微下降6.98%,主要原因为:(1)2021年公司产品销量为59,807.27万吨,较2020年的58,551.24万吨略有增长,同时,2021年原材料铝锭价格较2020年大幅增长,由于公司产品主要采用“基准铝价+加工费”的定价方式,铝锭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了销售单价的上涨,因此2021年公司产品销量和单价的上涨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2)在出口业务中,公司与主要客户采用了协商确定价格的定价方式(综合考虑铝价行情、竞争程度等因素),2021年原材料铝锭价格大幅增长,销售价格调整略有滞后,导致公司出口业务毛利较2020年有所下降。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较2021年同期同比增长16.7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99%,主要原因为:(1)公司抓住高端品牌旗舰机型等中高端机型需求旺盛的市场机遇,积极开拓市场,实现销量同比上升,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受高毛利产品销量占比提升以及美元兑人民币大幅升值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较2021年同期有所提高,汇兑收益有所增长。

  (一)营业收入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电子产品铝制结构件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生产产品经进一步加工后用于制作智能手机中框结构件、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外壳等。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消费电子材生产与销售,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废铝的销售。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65,416.31万元、193,064.19万元和225,386.35万元,2020年至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16.73%,总体实现较快增长。公司营收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为:

  (1)近年来,远程办公和在线教育需求增加,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抓住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新增市场需求,实现用于该两类产品的铝制结构件材料销量持续增长。

  (2)公司是目前国内少数具备研发和生产供应7系可阳极氧化处理消费电子产品铝型材厂家,也是目前生产7系铝制结构件材料质量最稳定的厂家之一。7系铝合金材料满足高端智能手机轻薄化、高硬度的要求,在主流品牌高端机型产品中的应用逐渐增多,2022年公司用于智能手机的铝制结构件材料销量大幅增长。

  (3)公司在消费电子产品铝制结构件材料领域深耕多年,在高品质圆铸锭的铸造、高品质铝合金的配比、高精度铝合金的挤压以及自动化生产关键等核心环节具备技术优势,能够兼顾快速响应和供货质量稳定,与著名品牌厂商如三星、苹果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4)报告期内,铝锭平均价格大幅上涨,由于公司产品主要采用“基准铝价+加工费”的定价方式,公司产品的销售单价随基准铝价变动呈上涨的趋势,在销量稳定或增长的情况下,公司营业收入增长。

  1、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列示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列示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专注于高附加值6系、7系合金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结构根据市场需求比例有所变化。

  (1)6系合金

  公司6系合金主要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2020年至2021年,公司6系合金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9.66%,主要原因为:①近年来,远程办公和在线教育需求增加,公司用于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铝制结构件材料的销量大幅增长;②受基准铝价上涨影响,6系合金销售单价上涨,实现营业收入增长。

  (2)7系合金

  公司7系合金主要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等。2020年至2021年,公司7系合金营业收入较为稳定;2022年,公司7系合金较上年同期增长52.39%,主要系随着7系合金在高端智能手机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及公司实现7系合金用于平板电脑的工艺突破,公司对终端品牌三星的销量增长约40%,带动公司7系合金收入增长。

  2、主营业务收入分地区列示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地区列示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以内销为主,内销收入占比约为70%;外销收入以直接销售境外企业为主,出口至保税区为辅。公司直接销售至境外的主要客户为三星及其越南代工厂商,主要出口区域为越南;公司出口至保税区的客户主要为富士康集团设置于保税区内的下属公司。

  3、主营业务收入按业务模式列示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业务模式列示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要业务模式为直销,直销模式收入占比分别为93.07%、96.50%和98.59%。发行人直销收入占比逐年增加,经销收入占比逐年减少,主要系与深圳睿创达销售模式由经销模式转为对终端客户的直销模式所致。深圳睿创达为发行人经销商,其销售的终端客户为长盈精密(300115.SZ),2020年6月起,为了稳定与终端客户的业务合作关系,发行人与深圳睿创达的交易模式逐步由经销模式转变为对长盈精密直销模式,长盈精密与深圳睿创达已签合同、订单未执行完的产品由深圳睿创达继续供货直至订单结束。因此,发行人经销模式收入占比自2020年起逐步下降。报告期内,发行人对深圳睿创达和长盈精密销售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4、主营业务收入按季度列示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季度列示如下:

  单位:万元

  

  发行人生产经营存在季节性特征,2020年、2021年销售收入集中在下半年,主要系消费电子品牌主要在下半年发布当年新品,且下半年感恩节、圣诞节等节日较多,亦为终端消费者需求旺季;消费电子品牌厂商在新品发布、正式发售之前提前生产备货以满足后续市场需求,从而给消费电子铝制结构件材料行业带来一定的季节性波动。2022年公司上半年收入占比略高于下半年,主要原因为:(1)2022年下半年智能手机市场需求有所下降;(2)三星于2020年8月发布S7系列平板电脑,2022年2月发布S8系列平板电脑,因三星平板电脑发布时间不同,导致发行人2022年三星平板电脑相关收入集中在上半年。

  (二)营业成本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成本主要是由主营业务成本构成,占比超过85%;其他业务成本占比较小,其他业务成本主要为废铝销售的成本。

  1、主营业务成本分产品列示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主要由6系合金、7系合金构成,两类合金占比大于99%,与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基本一致。

  2、主营业务成本构成情况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直接材料占发行人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81.83%、83.68%和83.30%,发行人主营业务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构成。

  报告期内,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变动较小。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成本中的直接人工占比较小,占比在4%至5%之间;公司报告期内的制造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在12%-13%之间。

  (三)毛利及毛利率分析

  1、毛利构成分析

  (下转D43版)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