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冷翠华
随着较高预定利率或保证利率的人身险产品自8月1日起停售,哪些产品将接力备受关注。
记者了解到,8月1日以来,险企陆续“上新”符合要求的人身险产品,综合来看,预定利率2.5%的分红险、预定利率3.0%的普通型人身险以及保证利率2%的万能险是三大主流产品。其中,预定利率2.5%的分红险销售表现最为突出。
新旧产品切换进行时
今年以来,我国储蓄型保险持续热销。其中,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以其回报率较高、产品设计灵活等特点,成为市场上最为热销的储蓄型保险产品。
然而,较高的预定利率也使得保险行业利差损风险隐患增加。为此,自8月1日起,预定利率3%以上的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2.5%以上的分红险,以及保证利率2%以上的万能险全面停售。
预定利率全面“降档”之后,险企陆续推出新产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保险公司当前主要销售的储蓄险产品一般包含以下三大类:一是预定利率3.0%的增额终身寿险,采取保证收益模式,保额一般随保单年度以3.0%的速度递增;二是分红险,采取“保证利率+浮动收益”的模式,预定利率多为2.5%,消费者的收益由保证利率和保单红利组成,但保单红利具有不确定性;三是年金险+万能账户,也是“保证利率+浮动收益”的模式。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说,新的市场环境下,分红险更受欢迎。从消费者角度看,增额终身寿险尽管收益确定,但年度保额增速降到了3%,分红险2.5%的预定利率与之相差0.5个百分点,但可以享受险企派发的红利,如果权益市场表现良好,保单持有人有望受益;拉长投资周期看,整体收益率有较大可能跑赢增额终身寿险。同时,分红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利率下降风险。
从保险公司角度看,与此前的增额终身寿险相比,新的分红险给予消费者的保证收益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负债的刚性成本下降,可以减轻保险公司绝对投资收益率的压力,有效分散部分利差损风险。
泰生元精算咨询公司创始人、英国精算师协会会员毛艳辉对记者分析称,“保底+浮动收益”的险种将保险公司和客户的利益绑定在一起,同时,保底收益较低,保险公司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可以多一些灵活性,或能增加权益资产配置,有机会博取超额收益,与投资者共享。
短期冲击不改长期向好
预定利率的下调、主推产品的变化,对消费者以及保险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西部证券罗钻辉团队在专题报告中认为,二季度,储蓄险产品配置需求前置释放叠加产品切换的影响,预计8月份至9月份人身险业务平台阶段性承压。在一季度负债端迎来行业性拐点、二季度储蓄险需求前置释放拉动业绩高增的态势下,预计险企全年业务目标达成进度亮眼,叠加产品切换影响,步入8月份,预计险企进入短期“休养生息”阶段,在夯实存量队伍根基的同时蓄力增员。
徐昱琛认为,随着预定利率的下调,加上部分需求前置,短期来看,未来几个月增额终身寿等普通型人身险产品市场将进入冷静期。从分红险来看,新的市场形势下,其相对优势较为突出,但无论是从客户的适应性还是保险公司销售团队的转变来分析,都还需要时间,最终的市场效果也还有待观察。
在毛艳辉看来,尽管预定利率下调,但储蓄型产品仍然有较大的吸引力。在市场利率整体走低的背景下,保险业不可能一直维持过去的高预定利率。“保证+浮动收益”模式的保险产品的魅力在于其可以很好地穿越周期,作为长期投资产品,有望给消费者带来稳定的收益。
罗钻辉团队认为,随着人身险行业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保险公司不再是简单的产品销售方,而是一站式风险保障解决方案的提供方,此前爆款单品“打天下”的产品策略恐难带来长期可持续的业务增量。站在客户需求角度,丰富产品种类、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有望帮助险企发掘“红海市场”表象下细分赛道的蓝海市场,在促进业务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潜在客群及舆论环境对保险产品的固有印象,有助于被市场逐步认可为大财富管理生态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