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 鹏
8月18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贯彻落实情况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提高上市公司投资吸引力,更好回报投资者。
作为重要措施之一的分红,上述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强化分红导向,推动提升上市公司特别是大市值公司分红的稳定性、持续增长性和可预期性。研究完善系统性长期性分红约束机制。通过引导经营性现金流稳定的上市公司中期分红、加强对低分红公司的信息披露约束等方式,让投资者更早、更多分享上市公司业绩红利。
从现实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分红计划大部分集中在年报中披露,中期分红的公司相对较少,这就使得中期分红动态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而相关上市公司则自然成为市场热议对象。以深市为例,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深市共有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现金分红预案,预计分红金额合计达49.46亿元。
多家公司
延续现金分红传统
现金分红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相关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同时,能按期进行分红的上市公司,其现金分红金额往往较为稳定且连贯性很好。
在上述13家披露2023年半年度现金分红预案的公司中,不乏长期稳定且持续分红的代表。例如,双汇发展自2000年起已连续23年向股东分配现金红利,累计现金分红金额达523亿元。据公司8月15日披露的2023年中期分红方案显示,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5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5.98亿元,再次延续企业现金分红传统。
百润股份自上市以来,现金分红累计已达18.39亿元。同时,还包括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累计使用现金2.13亿元,两者合计达20.52亿元。此次,公司抛出2023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现金分红5.21亿元,目前相关方案已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
公司盈利能力及发展战略往往是企业实施分红计划的前提条件。从拟分红企业的上半年业绩看,上述13家公司中,多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例如,铭利达公告称,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4亿元,同比增长57.27%;欢乐家公告称,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56.45%。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要平衡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增加投资者获得感的同时,也要为后续发展留足资金。”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多是以公司净利润增长的良好表现为基础。同时,上市公司制定现金分红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发展表现、行业周期,以及公司发展实际情况。
主动分红意识
正逐步增强
多家上市公司接连发布2023年中期分红预案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现金分红逐渐步入常态化阶段,上市公司主动分红意识正逐步增强。
回顾2022年情况亦可寻得踪迹,数据显示,2022年,深市公司持续提质增效,共有1740家公司宣告分红预案,年度累计分红合计超4200亿元,平均股利支付率35%。其中,1178家连续三年实施分红。
例如,美的集团自2013年上市以来连续10年实施分红,累计分红总额达867亿元,股利支付率均超过40%;迈瑞医疗自2018年上市以来连续5年实施分红,累计分红总额157.68亿元,股利支付率由2018年的32.69%大幅上升至2022年的56.79%;中国广核自2019年上市以来现金分红总额累计达165亿元,分红比率由38%稳步增长至44%等等。
在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看来,很多上市企业愿意将未分配利润与股东共享,以回报投资者,通过实施高比例现金分红,可以向市场传递利好信息,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增强股东们的持股信心,展示公司的成长实力。
从金额看,有66家公司年度派现10亿元以上,11家派现50亿元以上。从进程看,截至2023年8月18日,深市公司基本完成年度分红现金分派,合计派现约3700亿元。从板块看,主板公司分红规模大,创业板公司增长趋势明显。主板已派现公司873家,派现金额合计约2886亿元。近三年,创业板公司平均分红金额逐年增长,分别约为7804万元、8458万元、10258万元,中小公司表现出较强的分红意愿。
从主题领域看,当前,深交所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三大领域,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深市已派现公司中,超四成来自上述三大领域,合计已派现约1525亿元,占整个深市上市公司派现的42.36%,近三年现金分红总额呈逐年增长态势。
谈及未来如何引导上市公司主动分红意识进一步增强,深交所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下一步,将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促进价值投资与上市公司质量优化的良性循环。不断推动和规范上市公司完善现金分红体制,发挥市场传导作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实现上市公司、投资者和市场各方共赢。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