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中长期资金加快发展权益投资正当时 资本市场再引源头活水可期

  本报记者 谢若琳 见习记者 毛艺融

  8月24日,证监会召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时提到,“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机遇。”

  中长期资金不足是制约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从我国资本市场来看,根据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此前介绍,目前,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6%,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普遍超过20%的水平。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证监会等相关部门正致力于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以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从市场表现来看,中长期资金正积极进入市场,银行、券商、石油等权重股表现可圈可点。

  配套政策有待落地

  中长期资金潜在配置空间大

  “各类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频出,表明当下中长期资金入市体量还有进一步增长空间。从发展机遇来看,中长期资金一定程度上能进一步提高市场稳定性及价值投资理念。”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中长期资金入市布局的情况来看,养老基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等配置股票市场的比例较低,均存在显著的提升空间。养老基金方面,据中信建投证券统计,截至今年3月末,含权益类企业年金组合资产金额累计2.56万亿元。保险资金方面,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截至今年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为27.15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总规模约3.53万亿元,占比为13%。银行理财方面,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其中,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8万亿元和0.04万亿元。

  从实践来看,中长期资金入市过程中,在投资比例、投资范围、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具体部署多方面举措,例如,“支持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扩大资本市场投资范围”“研究完善战略投资者认定规则,支持全国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参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积极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树立长期投资业绩导向,全面建立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等。

  陈雳表示,从资本服务实体经济角度出发,监管目前允许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的投资范围更值得期待。此举措意味着将有更多不同种类的产品能得到长期资金的青睐,同时也倒逼机构丰富优化产品种类,对产品的风险监管、质量把控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董忠云补充道,期待监管的进一步举措,尤其是投资端加大改革力度,促进权益类基金快速发展,包括继续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引导头部基金增加权益类基金发行比例,建立“逆周期布局”激励约束机制,放宽基金投资股票股指期权、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品种的投资限制等。

  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

  为资本市场发展带来新趋势

  目前,养老基金、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快发展权益投资正当其时,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

  中信建投证券非银行金融及金融科技首席分析师赵然表示,随着经济内生动力的增强,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大,经济有望持续恢复向好,权益投资仍可带来优秀长期投资回报,各类资管机构应予以战略重视。

  在东吴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刚看来,从中长期资金发挥的功能来看,当前股票市场需要助力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助力解决“卡脖子”难题,中长期资金入市也有利于市场环境的稳定。同时,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将是新阶段居民资产财富效应的来源,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信心。

  中长期资金入市加速,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董忠云表示,一方面,为市场带来流动性,提高市场活跃度,有利于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稳定市场价格,减少市场的极端波动;另一方面,优化投资者结构,引导投资理念转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充分挖掘优质企业投资价值,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此外,推动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衍生品等多元化标的制度的完善,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

  展望未来,董忠云表示,可以从四方面着力:一是鼓励引导上市公司加大现金分红力度、实施股份增持回购等,提升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能力;二是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持续完善对外开放产品体系,为境内外投资机构提供丰富的创新产品;三是严格退市制度,畅通退市渠道,实现“应退尽退”,促进风险类公司出清,加快上市公司新陈代谢速度,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四是继续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完善权益投资的业绩评价等制度安排,解决中长期资金入市痛点,夯实中长期资金入市基础。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