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天励飞”或“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项目的保荐机构,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负责云天励飞上市后的持续督导工作,并出具本持续督导半年度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二、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无。

  三、重大风险事项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公司所在的人工智能领域存在前期研发投入高的特点,在产品实现规模化销售前,公司需要持续进行投入。2023年1-6月,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分别为-21,054.11万元、-26,012.22万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合并口径累计未分配利润为-141,962.64万元,公司尚未盈利及存在未弥补亏损。未来一段时间,由于人工智能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存在持续进行高强度研发的需求,公司收入规模有可能无法支撑公司进行持续大规模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等活动,公司可能将面临持续亏损的风险。即使公司将来能够实现盈利,公司亦未必能在其后期间保持盈利。预计公司短期内无法现金分红,对股东的投资收益将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人工智能行业是人才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是公司赖以发展的根本,人才是公司的关键资源,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对公司至关重要;同时,为了获取市场份额,公司需要进行持续的市场开拓和营销投入。如果公司持续亏损,则公司可能面临因可使用资金受限而导致的业务拓展困难、人才引进和团队稳定困难、研发投入不足的风险、市场开拓无法达到预期的风险等。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2023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63.82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0.90%,主要系受大环境影响,去年下半年新增项目储备不及预期所致。公司未来业绩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市场竞争、人工智能行业政策等外部环境以及公司技术研发、产品市场认可度、市场推广及销售等内部因素的综合影响。如果前述外部环境或者内部因素发生不利情况,进而可能使未来销售收入增长不及预期,可能存在营业收入大幅下滑的风险。公司为保持核心竞争力,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产品开发投入,公司为促进销售收入增长,将持续加大市场推广投入,导致相关成本及费用持续增长。公司成本及费用的增长金额可能会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金额,导致营业利润大幅下滑或净利润大幅下滑,存在业绩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研发工作未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作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需要对现有产品的升级更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人工智能算法和芯片技术等属于前沿科技领域,研发项目的进程及结果的不确定性较高。此外,公司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也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未来公司在研发方向上未能正确做出判断,在研发过程中关键技术未能突破、性能指标未达预期、或者研发出的产品未能得到市场认可,公司将面临前期的研发投入难以收回、预计效益难以达到的风险,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产品升级更新及技术迭代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人工智能行业技术升级迅速,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市场对技术与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和变化,对于行业内企业的持续研发能力、技术灵活性、准确把握行业变化趋势的能力等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开展持续的研发和保持领先的技术水平是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如果公司未能及时实现原有产品的升级换代,或者研发与生产不能满足市场供应的要求,或者不能正确判断和及时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的演进路线并投入充足的研发力量布局下一代的人工智能算法和芯片技术,可能导致公司无法保持当前的技术先进性及产品竞争力,将会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3、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及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

  人工智能行业为典型的技术密集行业,核心技术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目前公司多项产品和技术处于研发阶段,核心技术人员稳定及核心技术保密对公司的发展尤为重要。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核心技术信息保管不善、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等情况导致核心技术泄密,这将对公司业务发展和研发工作进程造成不利影响。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行业内各公司培养、集聚了一批业内顶尖技术人才,高科技行业内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若公司不能建立完备的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技术保密机制,维护现有研发团队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技术人员加盟,而导致核心技术人才流失,可能会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公司AI产品未来应用落地及商业化的不确定风险

  虽然许多国家已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布局的重点,我国亦自上而下出台了诸多政策性文件予以支持,但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的落地应用需要与具体的行业相结合,通过对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升进而逐步带动对产业的渗透。尽管人工智能已经在某些领域如安防等证实了其应用价值并进行了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但整体而言,人工智能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各行业中何时能实现规模化落地以及渗透率提升的整体速度受制于多种因素,每个行业因其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影响到人工智能落地的时间和效率。在当前市场规模、解决方案落地效果和政策导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安防、零售、金融等场景已产生较高的商业化渗透和对传统产业提升度;而其余产业中,出于成本效益比、数据获取难度较大、安全性等原因,人工智能应用仍较为边缘化,短期内渗透释放难度较大,产品落地及商业化的进度与效率存在不确定性。

  在AI芯片领域,一方面公司AI芯片业务未来是否可以实现持续销售、持续获得订单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有可能因为市场环境变化、用户需求变化等导致芯片需求量下降,另一方面AI芯片技术不断突破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迭代,有可能因为技术突破而导致公司产品不再具备持续竞争力,进而在后续商业化方面遇到困难。

  2、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的风险

  2020年5月,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对《出口管制条例》中涉及先进计算集成电路、超级计算机和半导体制造设备相关规则进行了修订,并对包括公司在内的28家已列入“实体清单”的主体适用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截至目前,该等事项未对公司日常对外销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但对公司采购美国生产原材料、采购或使用含有美国技术的知识产权和工具等产生一定限制。就此,公司需要通过提升供应链国产化程度、加强自主技术研发等予以应对,并需要避免违反“实体清单”对公司采购、研发等环节的限制措施,以避免自身受到经济处罚或受到进一步的技术限制措施,同时,虽然公司目前主要聚焦国内市场,但如果未来公司对海外市场加大开拓力度,也势必将受到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影响,将对公司的技术研发和日常经营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鉴于国际形势的持续变化和不可预测性,公司能否被移除出“实体清单”以及是否会受到来自于美国的进一步技术限制措施均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公司受到进一步的制裁措施,不排除会出现供应商断供乃至影响公司业务研发和销售等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的事项,“实体清单”影响的长期持续或公司受到进一步的技术限制措施均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带来负面影响。

  3、经营依赖数字城市业务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数字城市场景下的业务收入,公司在人居生活场景下的业务拓展尚在初期,人居生活场景下业务收入的成长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公司预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将以数字城市业务为主。如果公司在该等业务场景下遇到新增业务拓展困难,或者增速不达预期,可能会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不达预期或者盈利未达预期的风险。

  (五)财务风险

  1、研发投入相关风险

  2023年1-6月,公司研发投入为14,389.17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98.13%,较上年同期增加19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仍保持较高水平。为加强技术壁垒的构建、保持技术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将进行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可能将对公司的盈利产生较大影响。

  2、大额股份支付的风险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相结合,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在上市前进行了股权激励。2023年1-6月,公司发生股份支付费用4,210.38万元。

  确保人才和管理团队的稳定是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实施持续、有效的员工激励有利于公司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公司未来不排除会持续采取必要激励措施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若未来公司实施新的股权激励计划,仍将可能产生大额股份支付费用,进而延迟公司实现盈利。

  3、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2022年1-6月及2023年1-6月,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5.72%和29.55%。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为客户提供数字城市场景下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其主要由自主研发软件、外购硬件及安装服务构成,如果公司外购硬件或者安装服务的成本上升,将会导致毛利率相应下降。另外,人工智能行业随着新竞争对手的加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化,市场竞争有所加剧,从而导致公司的毛利率存在进一步下降的风险,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4、经营活动现金流相关风险

  2023年1-6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485.3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973.49万元,主要系因业务发展需要支付购买商品、劳务的现金增加所致。人工智能行业存在持续的研发投入需求,公司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进行持续投入,研发投入金额较大且持续增长。未来,公司预计仍将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强度,研发投入金额可能继续增长,在公司盈利水平无法同步较快增长的情况下公司存在经营性现金流量持续为负值的风险。如果公司现金流状况持续恶化,且无法获得外部融资,将对公司资金状况和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5、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47,328.42万元,占当期资产总额的比例为9.60%。公司的终端客户主要为各政府机构,信用记录良好。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账龄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为76.87%。但未来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规模也会相应增长。若公司客户出现财务状况恶化、无法按期付款的情况,则将会加大公司应收账款坏账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经营稳定性、资金状况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六)行业风险

  1、行业竞争风险

  近年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速,竞争愈加激烈。公司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众多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同时还面临着来自海康威视、华为、英伟达等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在产业链内部延伸而带来的市场竞争。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进行进一步的市场开拓和已有客户的维持能力将直接影响经营的持续性。

  由于目前公司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随着未来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若不能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技术发展情况,为下游客户不断提供更新迭代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开拓产品应用场景、开发客户资源,公司将存在市场拓展受限等风险。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产业链多方势力加入,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即使人工智能的规模化落地与渗透率提升速度与预期相符,行业取得快速发展,如果未来公司在研发方向上未能做出正确判断、研发出的产品未能得到市场认可、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推出及新场景开拓落后于竞争对手,将导致公司未来在新兴应用场景落地及商业化的程度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对公司未来开拓新市场、获取新客户、保持营业规模持续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2、政策制度的风险

  人工智能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若国家的支持政策落地不达预期,或国家产业政策发生调整,人工智能行业将受到不利影响。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且仍在不断进化,人工智能技术被不当使用或被滥用都可能令潜在客户对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却步,也可能影响社会对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普遍接纳程度,引起负面报道,甚至可能违反中国及其他司法辖区的相关法律法规,面临诉讼和相关监管的风险。

  (七)宏观环境风险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宏观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若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经济步入下行周期、或因国际关系紧张、战争、贸易制裁等无法预知的因素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公司将面临业务波动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八)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

  公司首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项目“城市AI计算中枢及智慧应用研发项目”、“面向场景的下一代AI技术研发项目”、“基于神经网络处理器的视觉计算AI芯片项目”正逐步实施。若政策环境、市场规模、投资成本、行业竞争等发生变化,或研发过程中关键技术未能突破,公司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存在不能顺利实施或实施完毕后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经济效益的风险。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大公司的研发投入,同时也会新增较多的折旧和摊销费用,从而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四、重大违规事项

  2023年上半年度,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一)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二)主要财务指标

  (三)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1、营业收入变动原因说明:2023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63.82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0.90%,主要系受大环境影响,去年下半年新增项目储备不及预期所致。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485.3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973.49万元,主要系因业务发展,支付购买商品、劳务的现金增加所致。

  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变动原因说明: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50,845.73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312.38%,主要系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所致。

  4、总资产变动原因说明: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492,999.76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203.49%,主要系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所致。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端云协同”技术路线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致力于面向场景实现算法和芯片技术的融合,并致力于实现端侧数据智能采集、处理与云侧数据深度处理的交互和自适应。基于“端云协同”的技术路线,公司在端侧应用自研的DeepEye1000人工智能芯片部署可重定义智能摄像实现数据的高效采集和前端处理,在云侧与基于公司自有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的业务系统实现高度适配,从而可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需求进行灵活调整,真正实现数据的前端智能采集和云端处理,为下游客户提供自主可控的“端云协同”AI解决方案,通过算力前置实现终端分布式算力与云端中心算力的动态平衡,通过在终端设备中部署公司的可重定义芯片实现云端业务系统与终端设备的动态适配,大幅提升AI解决方案整体的动态适应能力和灵活处理能力,降低解决方案的落地成本,加速AI解决方案的推广与落地。同时,随着端侧部署规模的不断扩张,及满足客户业务实时性、安全性、隐私性的需求,公司还自研了DeepEdge10系列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可实现性能更强的轻量级边缘智能设备并支持边缘智能计算加速卡,满足AI解决方案在更靠近数据源头的用户现场灵活部署的需求,进一步加强“端云协同”AI解决方案的场景适应能力。

  2、面向场景的算法芯片化能力

  公司创始团队拥有丰富的处理器指令集和架构全流程设计经验,搭建了算法分析-指令集定义-芯片架构设计-工具链设计的AI芯片研发设计流程,基于对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特点及行业场景计算需求的深刻理解,通过自定义指令集、处理器架构及工具链的协同设计,实现算法技术芯片化,提升芯片技术平台在产品和解决方案中的高效性及场景适应性。公司现阶段研发的可重定义AI芯片主要面向嵌入式前端和边缘计算应用,可灵活支撑多类算法框架,提高算法实现的效率,降低后台处理成本,具备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优点。公司自研芯片技术平台可高效运行自有及第三方人工智能算法,对硬件设计进行优化,从而为市场和行业提供更优方案。

  3、深入的场景理解能力和大规模场景解决方案落地能力

  基于场景需求进行技术研发,通过技术研发支撑各类业务场景,是公司重要的技术优势。公司是业内较早实现动态人像系统在国内一线城市大规模落地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在项目落地过程中积累了城市大规模业务场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的深刻理解,具备了大规模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落地能力。在面向业务场景的实践过程中,公司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及产品的产业化。目前,公司已经在智慧安防、城市治理、应急响应、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泛商业等领域陆续实现了场景业务落地。公司所积累的行业经验及场景理解,能够为公司未来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提供重要支持,使公司提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能更好满足下游客户的核心需求。公司大规模场景解决方案落地能力,能帮助公司在未来的城市级解决方案构建中,实现更高效的方案落地。

  4、技术积累优势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取得60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24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外观设计专利154项,已登记的软件著作权169项。公司的技术先进性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优异的产品性能、稳定的产品质量、可靠的技术支持为公司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公司已经获得了业内多项殊荣:2017年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18年度中国知识产权领域最具影响力创新主体百名榜单中位列第93名;2019年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2019年深圳市科学技术奖(专利奖)等荣誉称号;2018年公司获得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2020年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专项奖芯片项目一等奖”;公司申报的“面向智慧城市的大规模动态人像识别和实时检索系统”获得2018年度深圳市科技进步(技术开发类)一等奖;2019年12月,公司的“云天励飞智能终端人脸识别系统”和“面向智能安防及机器人视觉应用的终端神经网络芯片”均作为工信部的国家人工智能重点任务揭榜,体现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得到广泛认可。2022年,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完成的“大规模视频结构化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第十一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3年2月,公司与鹏城实验室、北京大学、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康威视、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特征流与模型流协同的大规模视频智能处理技术及城市交通中的应用”项目荣获2022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5、人才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注重技术研发团队的建设,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一支覆盖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芯片、大数据处理三大技术平台的487人的研发团队,公司创始人陈宁曾获得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第十六届广东省青年“五四奖章”、深圳市孔雀计划A类人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等荣誉称号。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组建的研发团队中,有161人拥有硕士及以上的相关学历。2023年1-6月,公司的研发投入为14,389.1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8.13%,体现了公司的研究实力和由创新驱动业务的实质。优秀的研发团队带头人和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是公司保持行业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二)核心竞争力变化情况

  2023年上半年度,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变化情况

  单位:元

  (二)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核心技术的来源为自主创新。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搭建了两大技术平台,即人工智能算法平台、人工智能芯片平台,公司在销售的AI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中运用公司研发的算法和芯片技术形成收入。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主要核心技术与变化情况如下:

  (1)算法

  公司已研发的关键算法包括:大规模视频结构化技术、大语言模型技术、大规模训练及部署技术。其对应专利及商用情况如下:

  (2)人工智能芯片

  公司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包括芯片技术、工具链技术、基础系统软件技术,其技术来源、用途及商用情况如下:

  1)芯片技术

  2)工具链技术

  3)基础系统软件技术

  上述关键技术为公司产品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持。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2023年1-6月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44件,申请外观设计专利9件,申请软件著作权6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4件,外观设计专利16件,软件著作权6件。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拥有有效授权发明专利424件、软件著作169件、外观设计专利154件。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如下: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

  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一)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及结存情况如下:

  单位: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募集资金专户的开立及存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公司于2023年4月28日召开了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在确保不影响公司募投项目实施和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公司使用不超过人民币300,000万元(包含本数)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购买安全性高、满足保本要求、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本次现金管理事项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在前述额度及使用期限范围内,资金可以循环滚动使用。

  报告期内,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于2023年4月28日召开了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并于2023年5月26日召开了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在保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和募集资金项目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同意公司将部分超募资金人民币15,000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根据实际资金需求,尚未将上述超募资金补充流动资金。

  (二)募集资金是否合规

  报告期内,公司募集资金存放和使用符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要求,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放和专项使用,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2023年6月30日,云天励飞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数量未发生变动,持有的公司股份均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的情形。报告期内,原董事、首席科学家、副总经理王孝宇先生辞任首席科学家、副总经理,并在2023年7月31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后,因董事会换届不再担任公司董事;报告期内,原副总经理尉衍先生离任不再担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仍在公司任职。截至2023年6月30日,王孝宇先生、尉衍先生的持股情况未发生变动,仍继续遵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及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所作的相关承诺。

  十一、本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截至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出具之日,不存在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