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斯,1980年生于湖南衡阳。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油画学会会员。
近几年来,彭斯的绘画从一种图像的古典主题,逐渐转向了那种穷究“物理”的古典性。之前,他描绘传统的山水图像或者西方古典的人物肖像,显得比同代大部分艺术家都要复古,他当时也很满足于这种集体记忆或者说文化想象中的“古典情怀”。
但这个时代真正的古典似乎只能是向内求索,在一段茫然停滞但又灵光乍现的阶段后,彭斯把在视觉效果与图像意义上的用心,转向了对每一笔的在意。从构成绘画行为的最小单元“一笔”出发,彭斯给自己的古典情怀找到了内心与外应的立论基础,他逐渐开启了一种禅宗功课式的绘画,尽量的把注意力落到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更重要的是心流中每一波念头上。
从这个观念出发,他所在意的便是绘画过程中的每一笔,以及整个过程中不断调整与校正的体验,而绘画最后形成的那个图像已不太重要,这正是彭斯从所谓具象转向所谓抽象的内在理据与契机。在此观念的转变下,绘画亦被拆解成了无限可分的细节,这正是我们所说的古典性背后的世界观——世界由那些基本的单元(元素或原子等) 所组成,要探寻事物的本质,必须把世界还原到这些基本单元上去。这是最为质朴的本体论。
这也是最朴素的心理学。人的无意识包含着无限的细节,但我们的意识和理性却要把这些细节整合成为秩序,变成整个符号体系中的一部分。当无意识暂时挣脱这种秩序控制的片刻,我们通常称之为“出神”,实际上,在彭斯的“抽象”作品中,观众时常能体会到这种出神之感。
彭斯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描述他对每一笔的在意与迷恋:每一笔都住着一个纳西索斯(编者注:纳西索斯为希腊神话中最俊美的男子人物。他爱上自己的影子,最终变成水仙花)。但我倒觉得与其说这是一种艺术家的自恋,不如说这是艺术家通过每一笔对自己心性的确认,每一笔都是面镜子,让他看清楚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是什么样子。
彭斯把注意力投入到这种无限可分的细节中,总让我想起分型几何的无限次递归特征,局部乃是整体的再次复现,从局部出发,最终能把握整体。在这个意义上,彭斯的肖像作品可以被视为山水画,人物面孔上的起伏就像是山石堆垒及气势转换,其意义亦相当于给皴法笔墨提供施展之地,或许在某种意义上,彭斯发展出了自己的“一画论”。(文/鲍栋)
彭斯 鱼山晚照 油画 140cm×240cm 2010年
彭斯 山水少年 油画 40cm×34cm 2016年
彭斯 寒江行吟图 油画 140cm×240cm 2009年
彭斯 北山帖 油画 120cm×290cm 2014年
彭斯 双松帖 油画 120cm×300cm 2016年
彭斯 聆听 油画 138cm×118cm 2011年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