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年内港股公司回购金额超770亿港元 同比增长39%

  本报记者 谢若琳

  见习记者 毛艺融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按公告日计,截至9月21日,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已有148家公司累计回购股票770.09亿港元,同比增长39%。

  据恒生指数公司预测,2023年港股上市公司总回购规模将达到929亿港元,约为此前五年回购均值的3.9倍。

  都会金融香港研究部主管岑智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股票回购,往往是上市公司认为其股票价格被低估,通过回购行为,提高每股盈利,改善公司估值。近期恒生指数再次跌入低位,预计后期将出现反弹机会。

  随着港股市场下跌,股票回购频次、金额、家数将大量增加。数据显示,2022年,港股市场同比下跌18%,而港股公司股票回购金额则增至1049亿港元,同比增长175%。

  今年以来,该趋势延续。9月份以来,已有76家港股上市公司发起回购,回购次数达到510次,回购数量达到6.09亿股,回购金额达到114.59亿港元。仅9月20日当天,有42家港股上市公司进行了股份回购,合计回购5283.86万股,回购金额7.37亿港元。

  从恒生行业来看,楼宇建造、电讯设备、投资及资产管理、银行、保险等港股公司回购频繁,年内回购次数均在160次以上。

  以回购频次来看,友邦保险、亿都国际控股、ESR、天福、康圣环球等5家公司回购次数居前,均在百次以上。以回购金额来看,多家大市值公司回购金额超百亿港元。以腾讯控股为例,年内共出手82次累计回购金额达到297.57亿港元,回购数量8792.57万股,每股回购均价为341.06港元。

  从回购动机来看,港股公司回购往往处于市场被低估的环境下,与所处行业、资本架构、财务成本、现金水平等因素有关。

  其中,市值被低估是港股公司回购的考虑因素之一。以恒生综合指数为例,包含517只成份股,覆盖了港股市场95%的市值。从股市表现来看,自今年年初至9月21日,恒生综合指数进一步下跌7.98%,预期市盈率远低于以往5年平均水平。

  此外,由于股价远低于公司价值,部分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18家港股上市公司正式发起或推进私有化退市。在私有化退市方案中,部分公司以高于现有股价的溢价回购注销目前的流通股,以安抚其他股东。

  协纵策略管理集团创始人黄立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港股公司密集开展回购的考虑因素可能有多方面,包括提升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入市;利用现金储备回购股票,提高每股收益。由于投资者对市场前景持谨慎态度,市场抛压增大,公司回购股票从而稳定股价、减少市场波动。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