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精准治理互联网金融问题症结 专家建议不断加强监管力度

  本报记者 孟 珂

  9月2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在《认真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倾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文中就互联网金融(即互金)业务相关监管经验作披露。据介绍,该局在工作实践中“精准治理互联网金融问题症结”,并“切实扛起属地消费金融法人机构监管责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互联网金融已进入规范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具备互联网和金融的双重特点,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化促使互联网金融能提供更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接入,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基于大数据的应用能更好地实现客户画像,降低个人征信成本;另一方面,金融业务的普及化促使客户融资变得更加容易,让无抵押小额贷款更加普及,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使得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互联网金融具有平台化、普惠性、高效率和高风险的特征。依赖于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往往进行平台操作,影响广泛。鉴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和平台特征,监管机构需要不断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互联网金融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网信办9月15日联合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以来,各地就如何在金融消保实践中聚焦热点焦点难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布案例分享。

  例如,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瞄准数据滥用、过度授信、诱导消费等突出问题,出台了重庆版互联网贷款合作业务监管细则,率先建立完善网络小贷业务统计指标体系与报告制度,对头部网络平台“贴身”监管、“窗口”指导,探索出“重庆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双重特征使其面临双重的风险挑战,一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的金融业务存在监管漏洞、信息泄露或逃避监管责任的风险;二是互联网金融系统本身又面临技术风险,即面临计算机病毒攻击或存在系统性崩溃的风险隐患。”刘向东分析称,需要采取双管齐下的手段加强互联网金融的治理,防止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欺诈等不法行为。

  田利辉认为,为了更加精准地治理互联网金融问题,首先监管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风险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其次,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和规则,明确监管的范围、标准和要求;同时,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处置机制,防止风险的扩散和蔓延,加强国际合作,应对互联网金融全球性的风险和挑战。

  在扛起监管责任方面,田利辉建议,监管机构需要坚持依法监管,不断提高自身的监管能力和水平,推动公正、公平、透明、有效的监管发展态势。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市场的沟通,了解和理解投资者的心态和问题,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和规则提供依据。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