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林散之先生与安徽采石矶情缘

  林散之 行草书李白诗《横江词》二首 纸本 1977年

  林散之 草书李白诗《口号赠徵君》 纸本 1965年

  马鞍山采石矶

  林散之先生(1898—1989)祖籍安徽和县,生于江苏与安徽交界的乌江,与采石矶是一江之隔。林散之曾先后担任江苏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书协主席等职务,1963年起受聘为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师。林散之先生世称诗书画“三绝”,赵朴初先生曾写诗评价林散之“庄严色相臻三绝,老辣文章见霸才”。林散之平生视诗如命,曾自谓“以七分精力用于学诗,功夫最深,两分用于写字,画乃书法余事”。林散之一生作诗三千余首,或纪游,或咏史,或论艺,风骨洒落,典雅超逸。他著有《江上诗存》36卷及编外集6卷,发表的只是他诗作的一部分。在林散之的多首诗歌中都抒发了他钟情采石矶的浓烈情愫和心仪李白的不尽胸臆。

  江南名胜采石矶位于安徽马鞍山市境内的长江东岸,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旅游区。此地不仅是秦始皇唯一一次巡游江南的登临地,也是千字文的诞生地。李白在采石矶留下了《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横江词》等著名诗篇五十余首,留下醉酒后跳江捉月的传说。历史上文人墨客如白居易、刘禹锡、杜荀鹤、王安石、欧阳修、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都曾游历采石矶,凭吊李白诗魂,留下众多诗文篇章。

  林散之的安徽情节是有原因的:首先,他生于斯长于斯,很长一段时间学习、生活在安徽,他的三位恩师范培开、张栗庵、黄宾虹都是安徽人;其次,林散之妻子盛德粹也是安徽全椒人,姐妹也都嫁在安徽,林家祠堂就在安徽。到了晚年,他也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以安徽人自居。最重要的是他一生中最崇拜的人诗仙李白就是在安徽终老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林散之先生就曾写下《秋日偕友登采石矶二首》:心折东南胜,扶摇上翠螺。空青嵌断壁,虚白上层阿。水击三千里,松攒十万棵。我来不忍去,空月照江波。“翠螺”指的就是采石矶。1972年采石矶重修李白衣冠冢时,请林散之题写墓碑“唐诗人李白衣冠冢”,林散之欣然赋笔八个大字,字字力透纸背。

  1978年,林散之长女林生若被采石矶李白纪念馆邀请,做文史资料的研究工作,当时就住在太白楼。那时候交通不便,通讯闭塞,虽然一江之隔,父女却数月不见,由于经常思念长女,林散之对采石矶自然又多增添了几分情思。1978年10月,林散之偕陆俨少等诸多好友一行27人,再次来到采石矶太白楼,看望长女林生若。当天,先生兴致极高,一气呵成八首诗作,随后又作二首,成《太白楼十首》(手卷现存于采石矶李白纪念馆)。我们能从诗中感受到他对李白诗才与人品的倾慕,是发自内心的敬仰和膜拜。他在《太白楼十首》手札的序跋中写道:“采石矶为李白旧游之地,江山秀丽,风物宜人”,“留连至晚始归,故作绝句十首以纪胜概。幸勿笑我于诗祖宗面前狂妄如是也”。

  林散之生前书画作品中常写的内容除了自己的自作诗,最多就是李白的诗歌。1979年重修太白楼后,林散之还为太白楼撰写了一副对联:乘月归田庐,千载论交唯纪叟。大江流日夜,一生低首是宣城。1984年,南京电视台为林散之拍摄专题片,林散之提出,专题片中一定要有表达自己对李白崇敬的情节,要求到采石矶取景。时年已八十六岁高龄的林散之,再次登上了采石矶。采石矶成了他萦绕心头的执念,生不能与李白相伴,死当与李白为邻,期望自己百年之后能与李白为邻的想法日趋强烈。晚年时,他将这一心愿多次告诉过当时在李白纪念馆工作的长女林生若。经过自己和朋友们多次实地考察,他在与采石矶两公里的小九华山上,找到了一块与采石矶遥相对望的山坡,欲葬于此地。1981年,林散之将亡妻盛德粹骨灰先迁葬于小九华山,并亲手题写了墓碑“诗人林散之暨妻盛德粹合葬”。1989年,林散之写下绝笔“生天成佛”。遵他遗嘱所愿,先生被葬在小九华山上,初步实现了他与李白为邻的心愿。

  1987年前后,马鞍山市政府和林散之本人都有意向在采石矶建艺术馆,以将书画精品捐给国家集中展示,流传后世。1991年10月15日,林散之艺术馆举行了盛大的开馆仪式。馆内陈列的百余幅书画作品均由他的子女无偿捐赠。艺术馆主馆设计为古朴典雅的草堂,茅草覆顶,名为“江上草堂”,取自于故居的原名,由赵朴初先生题写匾额。园中一组随意散立着一亿三千万年前的硅化木也叫树化石,谐音寓意着“散木(墨)不朽”之意。1996年10月,林散之与妻盛德粹合葬之墓从小九华山迁入馆内。整个墓园设计巧妙,启功先生题写墓碑“林散之先生之墓”,墓碑后的花岗岩照壁上,镌刻着“雄笔映千古,巨川非一源”,为赵朴初先生手书。赵朴初将王安石两首诗当中的两句诗巧妙地组合,赞叹林散之博采众长,铸成大器,辉映千古!至此,完完全全了却了林散之先生“归骨大江之滨,谨依太白为邻”的宿愿。

  采石矶林散之艺术馆承载了林散之先生一生的艺术积淀,是马鞍山市乃至安徽省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艺术馆经常举行各种纪念缅怀活动,并积极参与众多文化艺术交流研讨活动及林散之先生艺术的研究工作。长江文化、李白诗歌文化与林散之艺术文化珠联璧合,成就了采石矶“大江绕绝壁,草圣伴诗仙”这一绝佳的自然人文佳话。(文/查亚凝)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