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投资端改革力度持续加大 中长期资金入市正当其时

  本报记者 孟 珂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正在形成合力。11月1日,证监会党委传达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时提出,“加大投资端改革力度,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据了解,证监会将持续加强部门协同,出台《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提高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推动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整体保持良性互动。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权益资产的估值已经处在历史底部区域,考虑到我国经济复苏的大趋势已经明确,三季度A股盈利周期也已经开始触底反弹,A股已经具备较强的配置价值,中长期资金入市正当其时。

  中长期资金入市

  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近年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在保值增值的同时,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份,养老基金委托投资合同规模超过1.64万亿元,较2020年同期1.1万亿元增长49%。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信息,截至今年9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为3.48万亿元,占比12.80%。

  “近年来随着监管部门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情况有所改善。”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长期资金更为注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关注企业的基本面而非追求短期热点。首先,中长期资金入市,将极大改善投资者结构,有助于减少市场短期波动,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其次,中长期资金挖掘优质标的,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中长期资金深挖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基本面良好、盈利能力突出的优质标的更容易脱颖而出。随着资金向优质上市公司靠拢,市场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有助于引导产业的长期发展。此外,中长期资金也是居民入市的重要渠道。在居民财富配置向权益类资产倾斜的大趋势下,中长期资金的引入将更好地发挥机构投资者的桥梁作用,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

  不过,据证监会披露,目前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6%,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普遍超过20%的水平。与此同时,2013年以来保险资金可运用余额中的权益类资产占比平均不足13%。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股市场中长期资金占比仍然较低,未能形成大规模的资金入市。

  “当前我国经济整体恢复向好,结合内部和外部经济、政策环境,以及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区间等角度看,当前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有利时机,各方应破除可能遇到的阻碍,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让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参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陈雳分析称,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估值较低、行业景气度较高、业绩优良、未来成长性较好的优质标的较多,中长期资金此时入市投资回报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政策信号密集释放

  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近期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信号密集释放。9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降低了对负债久期长的保险品种偿付能力要求,进一步引导“长钱长投”,同时,降低了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公募REITs的风险因子,并要求保险公司加强投资绩效长周期考核。

  10月30日,财政部网站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提出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期稳健经营,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的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加强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的长周期考核。

  章俊认为,当前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好时机,一方面当前A股点位较低、估值较低,投资价值凸显,对资金吸引力较高;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恢复向好,让中长期资金管理的投资回报水平有望提高,A股着力推进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领域均处在行业发展初期,其成长性较高,资金长期持有更能分享相关行业成长收益。

  谈及如何进一步增强A股市场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明明表示,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市场规则,维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完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制度和退市机制,提升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市场活跃度。

  在陈雳看来,增强A股市场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可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强化上市公司辅导,增强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为市场输送更多优质标的;推出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优惠政策,如优化交易流程,放宽中长期资金投资范围和增强投资便利性,对满足一定条件的中长期资金给予更多税收优惠、更低的交易费用等;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的创新金融工具、服务,以满足中长期资金风险管理需求等。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