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精微广大——浅析邹传安的工笔花鸟画

  邹传安,生于1940年,字书靖,斋号知止,湖南省新化县水车镇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湖南省娄底文联副主席、名誉主席,娄底美术家协会主席,娄底画院院长。出版有《工笔花鸟画技法》《邹传安画集》《邹传安工笔花鸟作品精选》《天籁之境·邹传安作品集》《中国画精品系列丛书——邹传安工笔花鸟作品选》等。

  邹传安 梨花纹鸠 52cm×65cm 纸本设色 1982年 中国美术馆藏

  邹传安 花月无言 47.1cm×51.2cm 纸本设色 湖南博物院藏

  邹传安 岁月 95cm×499cm 纸本设色 2017年 湖南博物院藏

  邹传安 古胄凌烟月上时 95cm×173cm 纸本设色 2010年 中国美术馆藏

  邹传安 芙蓉 96.8cm×67.5cm 纸本设色 1982年 中国美术馆藏

  邹传安先生是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领域的大家,一生勤勉、默默耕耘。他将毕生心血投入中国工笔花鸟画研究。其早期创作质朴写实、饱含乡土田园气息,有别于“南陈北于”花鸟模式的个人面貌初步显露;中期创作将西画调性融入传统中国画技法,以“光色”和“山水”为切入点探索花鸟画的空间表现,从而开创了独有的虚实美学;晚期创作在工写之间侧重写意性,立意深远并注入岁月感悟,发散着诗意之光与人格魅力。纵览邹传安先生各阶段风格迥异的代表作品,它们循序渐进地呈现出其勇于攀登艺术高峰的不懈追求。

  一花一叶尽精微

  《清荫》《芙蓉》《梨花纹鸠》在1983年“湖南工笔画展”展出后悉数被中国美术馆购藏,标志着邹传安先生的花鸟艺术正式进入全国视野。这三幅作品均以对角线构图、单线勾勒轮廓、大面积平铺颜色,层次结构简洁,主体对象突出。这类花繁叶茂的自然田园景象与改革开放之初工笔画的复苏氛围贴合紧密。它们集中体现了先生早期创作中所偏重的两个特点:其一是强调时间性,如《芙蓉》运用色彩的浓淡深浅将花朵由待放至将败的全过程平铺直叙地一一展现,精到巧妙;其二是引入光感,增强画面空间,《梨花纹鸠》以明月为起点,将蓝灰色背景处理成由明至暗的晕影效果,完美地烘托着酣然入眠的鸠鸟的生存环境,打造了纵深悠远的恬静空间。

  虚实美学彰个性

  1985年,邹传安先生调入湖南省娄底地区文联工作,他将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创作中,并将目光聚焦“宋人檐外”,认为传统工笔花鸟画在造境及物神物态的表现等方面,尚有可以延展的余地,力图“破一破工笔画的既有程式”。基于这样的创新理念,一方面,他汲取西画、摄影中的光影要素,以光感丰富物象的结构层次,同时又以浓墨泼彩取代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留白,打造一种真与幻交织映衬的意境空间;另一方面,他将花鸟置于更为宏阔的大山大水之中,通过表现生灵与自然界的互动,扩展了花鸟在生态环境中的韵味。二者构成了他最为独特的视觉语言图式,成为我们理解其虚实美学的两条路径。作品《花月无言》运用了泼彩和撒盐技法表现朦胧夜色,烘托出一片静谧梦幻的景致。肌理效果处理意在加强质感上的对比,以突显花瓣的透明色泽,使之迸发出一种蓬勃生长的气息。

  文人志趣致广大

  邹传安先生退休后寓居深圳近二十年,居闹市如住深山,半隐居的生活让他更加专注读书与写作。他在绘画上则一改流光溢彩的视觉语言,用色更为清淡古雅,笔墨更趋写意性,作品流露出更多深层次的生命意识及人文关怀。诚如先生之言:“避开自然界五光十色的浮踪掠影,褪尽万物表面的豪华,捕住它的本质,忘掉前人,忘掉自我。摈除身前身后的震响,辨清心灵深处的音符,追光摄影,浑然与万物凑泊。则生平襟抱,都化作花魂鸟魄,一身解数,全融入物形之中。”

  五米长卷《岁月》便是邹传安先生晚年重要代表作品。此画在表现主体物象时,点厾技法的运用尤为突出,体态轻盈的白鹭被置于山石古木之间,指引观者参悟岁月的沧桑。四季轮回,岁月无言,先生集数十年古树的写生素材和多次试稿,历时近两年的时间完成此幅巨作,再次将山水画与花鸟画进行有机的融合,缔造出了具有当代气象和格局的“大花鸟画”范式。

  从邹传安先生79岁创作的白描精品《金香馥郁》画跋中可见“盖欲迹踵前贤遗韵”一句,便知他对传统工笔花鸟画的长久坚守。这种风骨与风范,“非为炫技,尤非求售敛钱,只为存此文化庙堂一线气脉,以飨后之来者”。换言之,先生是通过将自身对工笔花鸟画领域的探索与思考捐赠给博物馆的形式,激励后人继续奋勇向前,体现出一种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具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和艺术情怀。邹传安先生以宏观的视角面向大自然,并以时代传承视角把自己一生的创作作品和创作过程等手稿文献资料无偿捐献给新时代,这样的觉悟与担当是当代画家学习的榜样。

  (文/唐哲昊)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