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画事微言

  范治斌,1972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9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获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国画院青年画院院长,华夏湿地水墨画院副院长。

  范治斌 瓶花 纸本设色 2022年

  1、每个伟大画家作品里的核心部分别人是学不去的。作品中最迷人的,是闪烁着的生命密码,彼此区别,熠熠生辉。换言之,我们能学的,只是皮毛。就像我们寻找到心仪的先贤,总欲追随他,以获取灵感。而如果你足够优秀,那么,先贤对于你的价值,恰是激发,使你最终找到自己。除此之外,你将一无所获。

  2、有时,修改一张画像是一种修行。墨落于纸,已成过往,宛若我们已经经历过的生命旅程,是对是错,都不可挽回。墨落于纸,不可能总是酣畅淋漓,有如我们总是不能圆满的人生。当水墨需要调整时,只能使用加法,虽然不厌其烦地修改不会令笔墨回到酣畅,但也许会增加厚重,这恰似一场生命中忍辱负重的修行。

  3、画家用一生来完成自己的风格。每一个过程中看似成熟的面目,以一生作为比照,都是艺术风格的片段和局部。

  4、我们看儿童画,常常被感动,因为里面荡漾着本然的心性。但那还不算艺术,艺术需要技巧。我们学习技巧,不是要用技巧背离心性,而是要通过技巧有分寸地传递心性。当技巧达到一落笔就是心性的时候,就恍如孩童涂鸦,却又无时不透露着智慧的光芒。

  5、技法,既是指引,又是牵绊。技法,是成就者攀爬高峰时留下的脚印,循着它,你可能不会走偏,但也只能在成就者的身后,而自身也不会留下足迹。探索者都需有一意孤行的勇气。循着前辈的脚印,只是为了学习稳步前行,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撇开脚印,找寻新的方向。

  6、有时,看到了一处好的景物,一心想把它画好,于是就较了劲儿画,却往往适得其反,感觉心灵受到约束。但这也符合由“必然”迈向“自由”的规律。真正好的状态,是举重若轻,看似不经意,点染之间,美妙就从笔底流淌出来。

  7、我们如今能获取的资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我们拥有的时间不是大把而是琐碎凌乱。人们讲,有舍才有得。艺术亦是如此,不能面面俱到,也要警惕被纷繁杂沓所干扰。须心性既定,心无旁骛,专注一处,即使是一意孤行,也未必不能有所大成。

  8、自然中充满了线条之美。在清泉流淌的山谷里,各种植被以最旺盛的姿态绽放生命。我所能感受和感动的是自由恣肆的生命状态,无论是一棵树,还是一丛野花或小草,抑或是从岩石中生长的虬枝带着令岩石崩裂的力量。有时,它们以墨的色彩呈现,清晰、遒劲,舞动、自由,为每个凝视它们的画者作最易激发灵感的示现。

  9、拙,在绘画里是一种品味。例如,生拙,往往是说并非酣畅的但是执着的表达;憨拙,是见字如面般的真性情流露;稚拙,则是孩童或如孩童般涂鸦式的本真。这些个“拙”,都有个“趣”藏在里面,这个“拙”装不出,藏不住,只能是真趣,值得观者玩味。但如果画面体现的是“笨拙”,那就只能是“笨拙”了。

  10、与朋友探讨绘画题材,讲到俗与不俗的问题。我以为,除去极端的题材,没有雅俗之分,而画家却有高下之别。雅致的题材一旦落入俗手,也会是件难堪的事。画别人不常画的题材,或可出新,但画那些已被人画烂了的内容,也许更能见画家的才情,因为在优秀者那里,总有一些新鲜让你品出他的与众不同来。

  11、关于情绪与情怀,弟子柳谦有这样的表述:水墨生宣,是最敏感的媒材,然奇妙的是,水墨并不支持情绪的宣泄,却最适合情怀的发露。情绪是非理性的,倏然而逝的;而情怀是在时间的洪流中沉淀下来的,能够引起他人共鸣的生命体验。千载而下,莫不有同慨,此即情怀之谓也。

  12、写生,在我的生活中是常态。记得考学前,经常在各处画速写。大学时,尤其是鲁美三年,更是全时段的写生。当老师后,也与学生强调写生的重要性。我以为,写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它可以使“物我相遇”,以期找寻题材,也能促使“物我交融”,以至神遇而迹化。写生,是一种不甘重蹈覆辙的创造心态,为可能的创造力提供了不尽的契机。

  13、人们有可能赞美自己的家乡,是因为已经离开它,站在一个远方,从记忆中凝视它曾给予过的温暖。是的,熟悉的地方也许没有景色,但有的是温情,有温情,就会留恋,就会觉得美。老舍写过一篇《济南的冬天》,很美,那么,在每个游子的内心里,何尝没有过“家乡的四季”?每一个你生活、停留、驻足过的地方都美,那是因为你的情感融入过。(文/范治斌)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