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尚伃
今年以来,券商已完成股、债承销金额合计超14万亿元。虽然受股权承销规模下降的影响,券商投行业务收入整体承压,但长期来看,投行业务仍是券商最具增长性的业务之一。未来,业务质量、专业化水平以及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是券商投行业务制胜关键。
产业链服务能力分化
Wind数据显示,按发行日期统计,今年以来,券商完成股、债承销金额合计达14.18万亿元,同比增长18.78%。
具体来看,券商年内完成股权承销金额合计为10300.2亿元,同比降幅为35%,这也将直接导致券商投行业务收入承压。其中,“三中一华”包揽前四名,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华泰联合证券的承销金额分别为2358.39亿元、1090.54亿元、1071.55亿元、908.79亿元,四家公司整体股权承销合计金额占据53%的市场份额。
年内,券商完成债券承销金额合计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27%。债券承销中头部效应持续凸显,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联合证券、中金公司位列前四,承销金额均超万亿元,分别为18618.94亿元、14656.32亿元、11708.85亿元和11439.51亿元。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券商投行业务具有较强的头部效应,不过也有部分中型券商实现“黑马”突围。例如,民生证券、国金证券、中泰证券等打造的“精品投资银行”模式颇具看点。
“行业层面,短期内,投行业务‘身处寒冬’,但长期看,政策有望带动投行业务高质量发展。”招商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郑积沙团队表示,公司层面,券商投行业务产业链服务能力形成分化,马太效应或持续加剧。股权方面,目前大型投行已在部分行业形成优势。另外,并购重组作为“投行业务的皇冠”对于投行业务的专业硬能力和软实力均有更高要求,在股权承销收入大减背景下,大型投行依赖其专业能力、集团资源、品牌效应拥有更厚实的“缓冲垫”。
广发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陈福认为,随着市场回暖,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结束,投资银行各类业务规模将有一定程度上升。预计券商2024年投行业务收入将保持稳步上升,IPO承销规模在保守、中性和乐观情景下分别同比增长0%、5%、10%。
行业生态正经历重塑
当前,“培育一流投资银行”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推动提升投行业务质量将成为券商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11月底,券商2023年投行业务质量试评价启动。
中国银河研究院策略分析师、团队负责人杨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全面注册制下,市场的选择权显得尤为重要,一流的投资银行能够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看门人’的作用,通过严格的项目筛选和合理的资本配置,促进优质企业的融资,从而提高整个市场的运作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优质的上市公司能获得更高的估值,这不仅促进了公司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也改善了整个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
在行业推进“投行+投资+投研”的发展模式下,券商正持续加码另类投资业务。截至2023年11月底,证券行业共有83家券商设立了另类投资子公司,其中,中小券商积极通过子公司从事另类投资业务。
“跟投机制促使投行向‘投资+投行’商业模式转变。”民生证券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面注册制下,将新股定价权更多地下放给A股市场机构及个人投资者,使其能够更多参与到市场定价机制中。作为市场定价的重要角色,未来专业投资者不仅深入参与发行阶段定价,而且在上市之后将长期持有并影响二级市场价格。
今年以来,在市场波动加剧的趋势下,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参与科创板新股跟投合计实现浮盈收缩至3.86亿元。不过,拉长周期来看,从科创板开市至今,券商旗下另类投资子公司跟投浮盈合计约为193亿元。
面对投行业务收入的下滑,各家券商正在积极应对,包括着眼于中长期投行转型建设,落实好各项战略举措,以及储备和培育好IPO项目,坚持全产品发展的业务策略,进一步强化再融资并购重组、公募REITs等业务的布局。
“无论自身发展路径如何,不断提升资质仍是投行业务发展核心要义。”东兴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刘嘉玮表示,作为注册制下资本市场的“守门人”和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全面注册制落地打开了券商投行业务增量空间。与此同时,投行业务需要更多的自我提升以承载更大的时代使命。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