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春莲
12月27日,由《证券日报》社主办的“2023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在“构建中国特色ESG生态体系”圆桌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就ESG未来发展及生态体系建设积极出谋划策。
近年来,国内ESG投资规模不断增长。今年6月26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首批两份国际可持续准则,为投资者提供了更清晰可比的信息。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北京办公室能力建设专员程红粤表示,构建ESG生态体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最基础的问题就是需要一套大家公认的高质量信息披露体系,而ISSB就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和基础。
而对于信息披露涉及的具体内容,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数据平台主任宋伟泽表示,中国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的地区之一,气候变化风险里有一个概念叫转型风险,中国经济社会在向碳中和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出台很多气候政策以及做出重大的技术突破。
嘉实基金ESG研究部负责人韩晓燕表示:“气候变化是ESG框架里最核心的议题,公司在ESG投研的过程中,将气候变化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双碳’目标出台后,国内ESG体系建设加速,上市公司ESG水平和意识逐步提升。”
据了解,在ESG评价体系和指数产品方面,今年4月份,国新咨询发布了中国国新ESG评价体系,这是从国有运营公司的角度发布的A股市场评价体系。
国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研究员朱清艳表示:“从2022年10月份成立以来,公司积极做本土ESG体系的探索和实践者,也参与了一些标准建设,不断推动本土ESG生态圈建设。”
评价标准不统一是目前ESG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朱清艳表示,目前大家对ESG的关注还比较笼统,很多披露的模板也比较笼统,不同的企业需要结合行业、区域还有业务多做研究。
也正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漂绿”现象。对此,韩晓燕认为,“漂绿”很大的成因是还没有形成比较统一、一致性的ESG信息披露标准。不管是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需要从自身运营和目标上做深入的研究和布局,需要意识到ESG是长期且必要的。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