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赵澄襄(澄子),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工笔重彩创作研究员、汕头画院画师。长期从事中国画、现代水墨、现代剪纸创作和散文写作。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美术馆、湖北美术馆等多家文化和美术机构和海内外收藏家收藏。
赵澄襄 雅舍和风图 92cm×200cm 纸本设色 2023年
赵澄襄 小园故事 76cm×48cm 纸本设色 2016年
赵澄襄 民居风景 99cm×10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赵澄襄 惠风和畅 69cm×69cm 纸本设色 2015年
“雅舍和风”是澄子(赵澄襄)给自己系列画作的一种命名。“雅”与“和”,在画家笔下充分地濡染,成为她画作的文化格调,也成为她画作显著的艺术特征。澄子向我们传达的“雅”与“和”,是通过她的画境——一种文化的想象来实现的。如果你邂逅过澄子的画作,便不难看出画家的怀旧情愫,她怀念并力挽即将消逝的文化及其熏染下的生活状态。那些旧时的雕花屏风、嵌石板的红木太师椅、漆成红色的靠椅和案几及五斗柜和大立柜、装食物的几屉的花篮、铜脸盆、青花瓷器、线装书……都在符号化地表现画家的内心,诉说画家的某种情愫。澄子就是通过构图和色彩把这些符号嵌入个人的梦境——一个滋养画家的扎根于儿时记忆中的乌托邦!
澄子给自己画作起名有“时光的声音”“秋日花语”“岁月如意”“吾乡吾土”“今夕何年”“旧日情思”“老屋里的时光”“遥远的歌谣”等,似乎不尽的怀旧思乡之水绵延而来。而澄子画中的旧日之乡、老屋,只是她的文化想象,而不是具体可指的某个乡、某处屋;只是她寄予生活理想的乌托邦,而不具有确凿的地理位置。因此,她的怀旧思乡,是一种具象生活之外的富于文化想象和审美想象的抽象生活。正是这样一种存在于心灵世界的生活,成就了她对“雅”与“和”的追求。她画过去的,其实也是她现在的。
澄子在汕头这座城市的一隅有一处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名曰:“澄境居”,我想,是取意“澄明之境”。这是临街的建筑,外面车水马龙,市井喧嚣,室内却是素雅清明,书画溢香。她给自己营造了一个“雅”“和”的世界,又希望从这里将她的文化想象寄托在色彩的“雅”“和”世界里。“澄境居”成了她造梦的乐园,她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的美好回望或前瞻,都打上“澄境”的标识。
“雅”与“和”是澄子乌托邦梦境的两大营构。生活在“澄境”中的澄子不是世俗之辈,她所营构的“雅”是不为流俗所倾慕的古雅、淡雅、文雅、高雅;她所营构的“和”是不为粗俗所谄媚的和婉、和畅、和善、和美。
澄子的画作中少见人影,往往只画居室里的生活摆设,但是人活动其间的痕迹无处不在,让观画者感觉人气充盈其间,挪动过位置的椅子、翻开的书页、喝了一半的茶、留在椅上的折扇……给人一种类似于“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审美期待。澄子把人隐于画外,让出画面给各种古雅的家具摆设,让这些家具摆设构成一个可以想象的雅舍和美画境,观者的再造想象很自然地从画境中看到人的存在,一个不被现代生活浪潮吞噬的人的存在。
澄子想过的是一种传统文人生活。她构筑的“雅舍”,她生成的“和风”,是她自己能够藏身其中的快乐之所,为的就是在内心建立一种能够与喧哗都市、世俗浊气间离开来的生活。尽管这样的生活往往只是一种想象,但是,对于需要自己的内心生活的文人来说,这已经非常自得其乐。在一个快乐很容易被别人掠夺的世界,能够自得其乐已经不易。澄子有理由让自己的文化想象构成一个不被侵扰的独立自足的世界。(文/鲁澄南)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