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若琳
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是构建稳定、均衡和高质量资本市场的重要因素。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1月23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再次提出,“深化投资端改革,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
投融资动态平衡,引入中长期资金是关键。中长期资金为资本市场带来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为企业提供更加持续稳定的融资环境,促使市场形成以价值投资为主导的理念,尤其是在市场波动时,可以起到稳定信心的作用。
在1月12日证监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机构司副司长林晓征表示,目前,证监会正全面对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作为未来一段时期统筹解决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的行动纲要。
笔者认为,当前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正是时候,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持续完善长期投资激励机制,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和频次,树立回报股东意识,强化长期不分红的“铁公鸡”的信息披露提示,同时加大长期持有股票的投资者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
二是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优化投资者结构。支持并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资产管理产品,尤其是设计和推出适合中长期投资的金融产品,如政策性基金、指数基金、长期债券、分红型保险产品等,为中长期资金提供更多投资选择,从而提升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比重。
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15.9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幅超1倍,持股占比从17%提升至23%。尽管机构投资者已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是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放宽外资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限制,同时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以此吸引更多境外中长期资金进入A股市场。
总体来看,截至2023年底,已有802家境外机构获批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主要为境外养老金、主权基金、公募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等,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但从仓位来看,据高盛统计,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持仓有所降低。
归根结底,让广大投资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形成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才是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关键。正如1月24日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股市的长期回报要能高于存款、债券的收益,才是更加可持续的”。
这需要监管层、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携手努力,一方面,完善制度压实责任,对违法违规行为重拳打击;另一方面,把好IPO入口关,强化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力促上市公司创新成长,同时提高投资者长期回报。惟其如此,才能让中长期资金愿意入市、放心入市、稳定入市,并使资本市场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