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国资委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央企加速布局做强做优主业

  本报记者 杜雨萌

  见习记者 毛艺融

  3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时强调,要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充分发挥中央企业优势,做强做优主业、提升效率效益。

  在当前全球能源市场大变革形势下,能源结构的持续优化,一方面要求其破解传统资源企业转型升级难题,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另一方面,这也对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内在要求下,中央企业要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能源结构的持续优化,进而为筑牢国家能源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贡献。

  加大风光电投资力度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在2023年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占总装机容量比重在2023年首次超过50%,煤电装机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持续推进。

  《证券日报》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2023年,石油石化、电力电网、冶金有色、通信企业等领域完成投资合计3.3万亿元,同比增长9.3%,占全部投资比重的53.2%。其中,电网电力企业聚焦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新能源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8万亿元,同比增长16%。

  上述会议强调,要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充分发挥中央企业优势,做强做优主业、提升效率效益,加快构建以风电、太阳能发电大基地为主体,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发展,氢能、新型储能支撑调节、前沿核心技术引领带动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从能源结构优化角度出发,近年来,中央企业已持续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记者从多家能源央企获悉,下一步,大力发展风电、光电也是其投资的重中之重。

  作为一家大型清洁能源中央企业,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李亦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中广核的新能源业务发展节奏将进一步加快,投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从结构来看,仍将以风光为主,并不断拓展协同风光主业的“清洁能源+”业务。从项目布局来看,下一步,中广核将在沙戈荒大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光热示范、海上风电、风光制氢等方面持续发力。

  《证券日报》记者从中国华电集团获悉,2024年,中国华电将以可再生能源发展为主,打好结构调整攻坚战,大力发展风光电,加快常规水电开发,稳妥发展气电,优化发展煤电。具体来说,公司将加快西北沙戈荒、西南水风光、沿海海上风电、东中部集中式和分布式、东北“新能源+”等基地化、集群化开发建设。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延伸“氢”“储”“碳”“智”等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产业链,打造华电综合能源产业圈。

  在吴琦看来,近年来,尽管中央企业加快了对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开发利用,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占比,有力保障了能源安全供应,但在能源结构优化上,依然面临一定的挑战。比如,新能源供需时空分布严重不均。由于中国风光等清洁能源多分布在西北等地区,电力需求量则集中在东部地区。因此,解决中国能源尤其是新能源生产消费区域分布不均衡、发电和用能时间不匹配等问题,将成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新能源大规模使用的重要基础。

  超前部署研究先进储能

  随着我国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当前以风能、太阳能、水能为主的新能源使用占比快速提升,但新能源发电也出现波动性大、间歇性明显等问题。因此,这也对储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会议除了明确新能源发展的总体方向和路径外,还强调“推动能源科技加快创新,发挥能源技术变革作用,明确能源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充分考虑资源条件、技术基础、环境容量、经济合理等因素,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重大技术装备,超前部署研究先进储能等战略性前沿技术”。

  吴琦表示,先进储能具有高效性、可靠性、长时性、灵活性和绿色性等特征,是解决新能源并网消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能源效率和电网稳定性、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同时,先进储能的研发应用还可以有效带动材料化学、电化学、电子信息、机械工程等多个行业的创新。因此,先进储能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重点打造的产业方向。

  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中广核新能源将以国家级、省级储能示范项目为牵引,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储能业务布局,同时,加快长时储能技术储备和能力提升。

  “目前,储能成本依然较高,未来,中央企业还需继续进行技术突破、创新储能商业模式以降低成本。”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