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年内已有71家企业终止IPO 69家为主动撤回

  本报记者 谢若琳

  见习记者 毛艺融

  今年以来,IPO终止数量迎来阶段高峰。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记者发稿,年内已有71家企业IPO项目终止审核。其中,除了2家企业因为审核不通过或终止注册外,其余69家企业均为主动撤回,超过去年同期(44家)。

  证监会近日表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受访专家认为,今年证监会多次强调IPO“申报即担责”,对上市门槛也会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还将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增加“不提前告知直接开展检查”的机制,严监管趋势之下,预计有更多企业主动撤回申请。

  据记者统计,仅3月1日至3月19日,已有19家企业主动撤回IPO申请。此前1月份、2月份主动撤回的企业分别有32家、18家。其中,撤回最多的是拟主板上市的企业,今年以来已有21家主动撤回;其次拟北交所上市的企业有20家、拟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20家,拟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有8家。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去年一些企业欲冲刺北交所上市,目前,部分企业已降低预期,转向并购重组计划。”

  从前述69家企业主动撤回的节点来看,大多数是拟上市企业被监管进行了多轮问询后做出的选择。同时,超六成撤回企业在去年首次进行IPO申报报送。

  从行业来看,主动撤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领域。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企业撤回IPO申请可能是市场环境变化、监管政策收紧、公司自身问题等多方面因素所致,但更重要的因素是穿透式监管的强化。

  从申报IPO企业的财务数据来看,部分主动撤回的企业业绩表现不佳,营收和净利润存在不确定性。例如,近七成主动撤回的企业最新一年净利润尚不足1亿元,超五成主动撤回的企业营收不足5亿元。

  此外,业绩增长放缓、商誉准确性、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公允性、公司重要股东股权被冻结、实控人过往纠纷等是企业在撤回前被监管问询的高频问题。一些企业在经过多轮问询后,长时间仍未回复后亦选择主动撤回。

  围绕企业发行上市活动监管,证监会提出多项举措,包括压紧压实发行监管全链条各相关方责任,提高上市门槛、提升现场检查比例等。

  在田利辉看来,监管层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共同构成了对“带病闯关”现象的强大震慑力,提高了IPO市场的规范性和公信力。

  在提高上市门槛方面,证监会表示,将从严监管未盈利企业上市。中国银河研究院策略分析师、团队负责人杨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征求行业相关部门的意见来评估未盈利企业的科技成色,可以更准确地识别那些真正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而不是简单地以盈利作为唯一标准,这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严格筛选上市公司,可以减少市场上低质量、高风险的公司数量,从而降低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市场波动性,维护市场稳定。

  随着严把IPO“入口关”的各项举措落地,未来IPO生态将发生变化。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IPO排队企业数量有670家。

  田利辉建议,企业务必注重自身的基础建设,包括财务健康、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以及公司治理的规范性等。确保在达标的情况下再申报,否则难以通过评审,还会因作假受到惩戒。这要求企业深入了解并遵守监管政策,确保自身的经营行为和IPO申请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企业还要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积极配合监管机构的现场检查和审核工作。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