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第八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决议公告(上接C9版)

  (上接C9版)

  境外股权融资方面,海通国际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投资银行服务,在拓展费类收入来源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一个海通”的业务协同效应。2023年,海通国际完成香港联交所IPO保荐项目4单,数量位列香港市场第五,完成香港IPO承销项目6单,港股二级股权融资承销项目2单(不包含交易规模小于2,500万美元的旧股大宗交易项目)。

  (2)债券融资

  境内债券融资方面,公司以创新驱动发展,保持稳中有进。2023年,公司主承销各类债券1,228期,承销金额4,847亿元,其中企业债承销金额106亿元,公司债承销金额1,049亿元。公司聚焦国家战略,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主承销各品种绿色债券46期,承销规模150亿元;助推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主承销科技创新债券66期,承销规模209亿元;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行全国首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债券;支持构建离岸金融体系,发行全国首单券商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明珠债),荣获上海市金融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境内主承销债券项目承销规模变化

  

  注:其他包括除企业债和公司债以外的承销债券。

  数据来源:WIND

  境外债券融资方面,海通国际作为核心主承销商角色完成多笔具有代表性的明星交易;深入践行ESG和可持续金融理念,完成了11笔绿色及可持续债券承销,融资规模达23.8亿美元;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展债务管理及重组业务,全年共完成9笔债务管理项目。

  2.2.3 资产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伴随着中国经济和居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同时在资管新规、养老金体系逐步完善等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措施的推动下,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标准化、净值型资产管理行业成为金融子领域里面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板块之一,回归资管行业本源、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成为券商资管业务发展的关键。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2023年末公募基金存续规模27.6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2%。券商资管业务整体仍处于降通道、转集合的转型期,2023年末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存续规模12.41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3.28%,其中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存量产品规模5.30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5.59%。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贯彻落实证监会《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着力打造客户类型、投资市场以及投资策略全覆盖的产品体系,积极谋划资管业务转型并布局公募市场,推进资产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末,全集团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近2.0万亿元。

  (1)基金管理公司

  截至2023年末,富国基金资产管理规模1.4万亿元。公募业务方面,产品长期投资业绩优良,管理规模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多只创新产品跻身发行“首批”;权益类ETF规模突破500亿元,市场排名前十。非公募业务方面,各类养老金业务管理规模上升超10%,在基金公司中位列第六。

  截至2023年末,海富通基金资产管理规模4,129亿元,新中标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社保组合项目共20个;债券ETF产品规模293亿元,较年初规模接近翻倍,市场排名第一;货基零售化个人客户保有规模较年初新增112亿元。

  (2)海通资管公司

  海通资管公司以公募、私募双轮产品战略驱动公司发展,致力于打造全能资产管理机构。公募业务方面,积极谋划资管业务转型并布局公募市场,以参公改造的十余只公募产品为抓手,在维持产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为投资者提供较好的收益,树立公司的公募业务品牌。2023年,海通资管公司通过参公改造完成的17只参公大集合产品初步形成了产品风险等级由低到高、持有期限差异化的公募产品矩阵线,在充分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产品资产的增值。私募业务方面,依托良好的投资历史业绩及市场口碑,积极拓展与银行、三方等销售机构的业务合作,做好存量高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的维护及服务半径的拓宽,致力于打造客户类型全覆盖、投资市场全覆盖以及投资策略全覆盖的私募资管产品体系。2023年,海通资管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市场风险收益为基础,重点布局固定收益、量化、另类投资、组合投资和跨境资管的综合产品矩阵,满足不同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截至2023年末,海通资管公司资产管理规模707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规模696亿元,占比达98.42%;参公大集合指数增强系列、中短债系列、私募固定收益年年旺系列等产品投资业绩突出,“小微企业融资增信新路径”项目荣获上海市金融创新成果提名奖。

  海通资管公司业务规模及净收入变化

  

  (3)私募股权基金

  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将支持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助力我国经济与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速发展。一方面坚持聚焦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先进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相关领域项目投资金额占比超过50%且仍在快速提升;另一方面积极践行“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投资策略,通过海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中早期基金,累计投资中小科创企业数十家,有效促进企业成长。2023年,新增投资项目52个,投资金额31亿元;新增设立基金10支,实缴募资金额43亿元。截至2023年末,基金管理数量合计63支,基金管理规模合计333亿元。

  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深耕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更多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的新模式、新方法,在母基金业务方面做出尝试并取得初步成效。2023年,公司先后完成浦东新区引领区母基金、安徽海螺工业互联网母基金、海通兴泰长三角合作发展基金等3支母基金签约,合计规模超140亿元,后续将积极发挥母基金“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作用,做好母基金投资相关工作。

  私募投资基金业务规模变化

  

  (4)境外资产管理

  海通国际资产管理团队强调客户导向,加速产品转型,优化资产结构,深度挖掘和服务客户在境内外市场的投资及配置需求,帮助海外机构客户投资中国市场。2023年,海通国际资产管理团队继续降低投资风险敞口、改善资产管理结构,不断探索新的产品和业务机会,在保持业务收入整体稳定的同时,成功实现外部客户资管规模的逆市增长,同时顺应市场机会,新增成立两支货币基金,成功改造一支ESG主题型公募股票基金,并成功发行一支于欧洲注册的主动管理型亚洲投资级债券基金。

  2.2.4 交易与机构服务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以来,A股市场先扬后抑,整体表现略显平淡,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全年分别下跌3.7%、11.4%、19.4%、11.2%,北证50一枝独秀,上涨14.9%。H股整体走势与A股相似,恒生指数全年下跌13.8%。央行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债券市场整体平稳,主要利率在低位窄幅波动,中债国债总净价指数、中债企业债总净价指数、中债总财富指数全年分别收涨2.0%、2.3%、4.7%。

  经营举措及业绩:

  (1)交易业务

  公司固定收益业务在稳住自营债券投资基本盘的同时,积极开展客需业务,推动报价回购业务、衍生品业务发展。积极参与债券市场建设,各品种交易量全方位提升,债券现券交易量超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670%,国债期货交易量超80万手,同比增长约130%;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社会责任投资超600亿元。2023年,公司荣获“中金所国债期货十周年(2013-2023)最佳贡献奖”“上海黄金交易所优秀会员”“优秀债券投资机构(自营类)”等多项荣誉。

  公司境内权益投资业务面对市场不利行情,积极优化持仓结构,多措并举控制风险。衍生产品与交易业务通过场外衍生品工具提供多种表内非标准化衍生产品,不断丰富公司表内产品“工具箱”,推出全面涵盖股指、商品、利率、策略指数四大类的收益凭证产品。做市业务聚焦服务能级提升,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获得基金做市业务和权益类期权做市业务的所有资格。2023年,基金做市业务主做市品种超过440只,头部基金公司全覆盖,沪深交易所上市基金主做市商年度综合评价、基金通平台做市商年度综合评价均为A,年度股基交易量超1万亿元;期权做市业务荣获中金所2023年度股指期权优秀做市商金奖。股票做市业务策略调整成效初显,新三板做市标的数量全年净增26家至79家,市场排名大幅提升至第三,获评2023年度优秀做市规模做市商。

  海通创新证券按照坚持“专业、专注”、坚持“两个聚焦”(聚焦重点行业、 聚焦重点投资阶段)、践行“三个服务”(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科创战略、服务“一个海通”)的战略要求,精选直接股权投资项目,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设备制造和环保等行业的优质企业。2023年,新增股权直投项目6个,新增基金投资4个,新增科创板跟投项目10个。

  受全球高息环境和地缘政治局势等因素的影响,香港股票和债券市场呈现疲弱态势。海通国际固定收益销售及交易团队根据市场情况,持续巩固一、二级市场销售及交易固收类产品的业务地位,在资金成本仍处于高位的市场环境下,适度扩张债券类回购的流量融资业务,解决客户融资需求。同时,坚持“一个海通”、立足香港、面向全球的业务定位,强化与母公司的业务协同,在债券、利率互联互通方面探索新的业务机会。

  (2)机构业务

  公司不断完善“大销售”建设,提升机构客户服务能级,推动机构服务方式转型,依托公司综合全面的牌照和业务版图,打造具备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和服务经验的团队,通过陪伴式服务,提升与机构客户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大销售”建设得到境内外客户的普遍认同。2023年,公司持续加大服务力度,积极拓宽服务场景,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一方面大力推行综合服务,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与特点,持续挖掘服务空间,推动综合业务合作;另一方面打造海通机构服务品牌,为公募、保险、私募、银行及理财子、QFII等机构客户提供全面、长期、高质量的投研服务,切实提升投资人获得感。WFOE业务方面,成功落地公司第一只外资公募券结产品及多个外资公募专户产品;综合金融服务方面,和境外两家大型商业银行先后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合作模式由点到面的突破;QFII机构服务方面,协助QFII机构参与了多个IPO战投及定增项目,形成综合金融服务的突破口,QFII交易量同比增长59%。

  公司坚持打造业内一流的研究品牌,以研究驱动机构业务发展及投行业务拓展;强化集团内部协同,加强对分支机构、营业部客户服务支持力度;通过网络直播、电话会议、线下论坛等多种形式精准服务机构客户,品牌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挥。研究业务持续加强对宏观及各产业链研究力度,以“长三角科创金融大会”“新能源产业链投资策略会”“年度投资策略会”等大型会议为纽带,综合服务政府园区、持牌金融机构、参会企业过千家,并覆盖分支机构财富客户;积极统筹集团研究资源,联动集团内外部业务需求,积极承接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高校等课题委托数十项,发挥智囊智库作用。2023年,在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比中,获得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第五名。海通国际股票研究团队共覆盖大中华、日本、美国、印度等多个地区逾1,800只股票。2023年,海通国际在国际权威金融媒体《亚洲货币》(Asiamoney)券商年度评选夺得10项团队和分析师类别奖项。

  2.2.5 融资租赁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在国家金融监管顶层架构优化调整的背景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仍处于统一监管逐渐完善、转型优化加速出清的关键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受监管环境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融资租赁企业数量、租赁合同余额继续小幅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坚定实施,融资租赁行业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契机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融资租赁凭借自身“融资+融物”禀赋优势,以回归租赁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聚焦主责主业,将服务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等作为业务转型重要方向,有望在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经营举措及业绩:

  2023年,海通恒信把握国内社会经济全面复苏的契机,紧跟国家战略及政策导向,坚定立足租赁本源,调整优化资产布局,加速推动产业生态圈建设,深耕属地化战略,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有效夯实资产质量,保障海通恒信规模稳健、收益持续提升。2023年,海通恒信实现收入总额84.12亿元,实现年度溢利16.07亿元,年度溢利同比增长4.9%;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为6.86%,加权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为8.88%。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通恒信资产总额达到1,233.51亿元,权益总额达到202.45亿元,权益总额较上年末增长7.5%;不良资产率1.12%,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265.82%。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注:1.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东性质为股东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登记的账户性质。

  2.上表中,境外上市外资股为H股。本公司H股股东中,非登记股东的股份由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代为持有。

  3.上海国盛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国盛集团资产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A股和H股共计135,632.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38%;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A股和H股共计64,690.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5%。

  4.因公司股票为融资融券标的证券,股东持股数量按照其通过普通证券账户、信用证券账户持有的股票及权益数量合并计算。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1 公司所有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单位:亿元  币种:人民币

  

  5.2 报告期内债券的付息兑付情况

  

  5.3 报告期内信用评级机构对公司或债券作出的信用评级结果调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4 公司近2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财务报表分析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7,545.8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1,632.44亿元。2023年度,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29.5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08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61%。其中,子公司实现收入108.60亿元,占比43%。

  1.1 主营业务分析

  1.1.1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1.1.2 收入和成本分析

  (1)营业收入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分销售模式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分销售模式情况的说明

  2023年全年,集团财富管理业务营业收入83.15亿元,同比(94.53亿元)减少11.38亿元,减幅12.03%,主要是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减少;公司持续推进财富管理机构化转型,推动全能型分公司建设,构建战略客户服务体系,不断探索“投、融、保、研”和财富管理的深度联动,有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投资银行业务营业收入36.31亿元,同比(42.62亿元)减少6.31亿元,减幅14.80%,主要是A股市场融资金额同比下降,公司股权承销收入减少;公司继续深化改革,加强资源整合,保持“专业化”“区域化”的战略定力,继续巩固科创板领域业务优势,业绩排名位居前列。资产管理业务营业收入26.49亿元,同比(30.86亿元)减少4.37亿元,减幅14.16%,主要是资管子公司管理规模下降,管理费收入同比减少;公司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坚持长期投资理念,不断提升产品创新力度和投研能力。交易及机构业务营业收入-29.24亿元,同比(-17.05亿元)减少12.19亿元,主要是资本市场波动影响。融资租赁业务营业收入51.22亿元,同比(50.90亿元)增加0.32亿元,增幅0.63%,公司立足租赁本源,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加大在先进制造、能源环保、交通物流、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业务投放力度,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3)营业支出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4)重大采购合同、重大销售合同的履行情况

  公司为多个行业中的各类机构和个人客户提供服务。公司的客户包括大型国有企业、跨国企业、中小企业、高净值客户和零售客户,主要客户位于中国。日渐完善的海外网络布局,将有利于公司开展境外服务,拓展客户来源。2023年,公司前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占集团营业收入的5.70%。鉴于公司的业务性质,公司无主要供应商。

  1.1.3 费用

  报告期内,业务及管理费情况具体参见公司年度报告“第九节 财务报告  五、合并财务报表项目附注 53、业务及管理费”的相关内容。

  1.1.4  现金流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53亿元,其中:现金流入640.05亿元,占现金流入总量的23.64%,主要是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242.70亿元,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249.47亿元;现金流出609.51亿元,占现金流出总量的20.80%,主要是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净增加额148.54亿元,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158.44亿元。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8.03亿元,其中:现金流入385.01亿元,占现金流入总量的14.22%,主要是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360.89亿元;现金流出473.04亿元,占现金流出总量的16.14%,主要是投资支付的现金465.02亿元。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5.40亿元,其中:现金流入1,682.41亿元,占现金流入总量的62.14%,主要是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1,140.35亿元,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541.41亿元;现金流出1,847.81亿元,占现金流出总量的63.06%,主要是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1,702.88亿元。

  1.2 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1.2.1资产及负债状况

  单位:元

  

  其他说明

  (1)资产状况

  2023年末,集团总资产7,545.87亿元,较上年末(7,536.09亿元)增加9.78亿元,增幅0.13%。主要变动情况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等金融资产增加230.39亿元,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增加41.38亿元,货币资金、结算备付金及存出保证金减少208.66亿元,长期应收款及应收融资租赁款减少45.99亿元。

  集团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等金融资产占集团总资产的39%,货币资金、结算备付金及存出保证金占总资产的24%,长期应收款及应收融资租赁款占总资产的13%,融出资金占总资产的9%,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5%,固定资产、使用权资产、在建工程及投资性房地产占集团总资产的3%,大部分资产变现能力较强,集团资产流动性较强,资产结构优良。

  (2)负债状况

  2023年末,集团负债总额5,797.87亿元,较上年末(5,759.87亿元)增加38.00亿元,增幅0.66%。主要变动情况是:应付短期融资款及应付债券增加147.83亿元,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增加108.70亿元,拆入资金增加84.36亿元,短期借款及长期借款减少174.63亿元,代理买卖证券款及代理承销证券款减少89.88亿元。

  1.2.2 境外资产情况

  (1)资产规模

  境外资产2,229.95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9.55%。

  (2)境外资产占比较高的相关说明

  境外资产情况请参见本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七)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的相关内容。

  1.2.3 截至报告期末主要资产受限情况

  所有权或使用权受到限制的资产,具体参见本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第九节 财务报告  五、合并财务报表项目附注1货币资金,8买入返售金融资产,9交易性金融资产,10债权投资,11其他债权投资,12其他权益工具投资,13应收融资租赁款及长期应收款,以及16固定资产。”

  1.3 投资状况分析

  对外股权投资总体分析

  报告期末,集团长期股权投资81.16亿元,较上年末(70.14亿元)增加11.02亿元,增幅15.71%。集团对外股权投资整体情况参见本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第九节 财务报告”中“五、合并财务报表项目附注14、长期股权投资”。

  1.3.1 重大的股权投资

  □适用     √不适用

  1.3.2  重大的非股权投资

  □适用      √不适用

  1.3.3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参见本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第九节 财务报告”中“十四、其他重要事项 1、金融工具计量基础分类表”。

  1.4 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1)海通创新证券,注册资本115亿元人民币,海通证券持有100%的股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通创新证券总资产为201.66亿元,净资产197.26亿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19亿元,净利润6.30亿元。

  (2)海通国际控股,注册资本111.80亿港币,海通证券持有100%的股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通国际控股总资产为1,085.42亿港币,净资产77.86亿港币;2023年度,实现收入-15.75亿港币,净利润-81.56亿港币。

  (3)海通开元,注册资本75亿元人民币,海通证券持有100%的股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通开元总资产为120.60亿元,净资产97.90亿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29亿元,净利润0.34亿元。

  (4)恒信金融集团,注册资本41.46亿港币,海通证券持有100%的股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恒信金融集团的总资产为1,246.32亿元,净资产210.49亿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87.62亿元,净利润16.16亿元。

  (5)海通资管公司,注册资本22亿元人民币,海通证券持有100%的股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通资管公司的总资产为59.02亿元,净资产57.29亿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净利润2.63亿元。

  (6)上海惟泰置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海通证券持有100%的股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上海惟泰置业的总资产为2.95亿元,净资产0.15亿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0.37亿元,净利润5.89万元。

  (7)海通期货,注册资本13.015亿元人民币,海通证券持有83.22%的股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通期货总资产为561.75亿元,净资产36.67亿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3.33亿元,净利润2.01亿元。

  (8)海富通基金,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海通证券持有51%的股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富通基金总资产为38.71亿元,净资产25.24亿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1.64亿元,净利润4.17亿元。

  (9)富国基金,注册资本5.2亿元人民币,海通证券持有27.775%的股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富国基金总资产为137.70亿元,净资产85.24亿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67.15亿元,净利润18.14亿元。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