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代码: 601166 A股简称:兴业银行
优先股代码:360005、360012、360032 优先股简称:兴业优1、兴业优2、兴业优3
可转债代码:113052 可转债简称:兴业转债
一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本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28日召开,应出席董事12名,实际出席董事12名,审议通过了2023年年度报告及摘要。
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
普通股股息派发预案:每10股普通股派发现金股利10.40元(含税)。
优先股股息派发预案:“兴业优1”优先股总面值130亿元,拟派发2023年度股息7.22亿元(年股息率5.55%);“兴业优2”优先股总面值130亿元,拟派发2023年度股息6.02亿元(年股息率4.63%);“兴业优3”优先股总面值300亿元,拟派发2023年度股息14.70亿元(年股息率4.90%)。
二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2 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公司成立于1988年8月,是经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2007年2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已发展成为以银行为主体,涵盖信托、金融租赁、基金、银行理财、消费金融、期货、资产管理、研究咨询、数字金融等在内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不断完善覆盖境内境外、线上线下的多元化服务网络,已成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稳居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前20强、《财富》世界500强,荣膺英国《银行家》杂志“2023中国年度银行”大奖。在最新公布的明晟(MSCI)ESG评级中,公司由A级升为AA级,在中国境内银行业中是唯一一家连续5年获得最高评级的银行。
公司主要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代理发行股票以外的有价证券;买卖、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有价证券;资产托管业务;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结汇、售汇业务;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财务顾问、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经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保险兼业代理业务;黄金及其制品进出口;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证券投资基金托管。
3 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对兴业银行的寄语,以“从严治行、专家办行、科技兴行”为基本方略,以“服务能力突出、经营与管理特色突出、市场与品牌形象突出”为发展目标,朝着“一流银行、百年兴业”的愿景,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价值银行的总要求,继承和发扬善于创新、爱拼会赢的优良基因,努力建设成为战略目标清晰、经营特色鲜明、专业能力突出、科技创新领先、综合实力雄厚的主流银行集团,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战略目标清晰,措施有力
公司坚持“1234”战略久久为功,按照“轻资产、轻资本、高效率”转型方向,以“商行+投行”为抓手,不断增强“结算型、投资型、交易型”三型银行智慧内核,着力提升“重点分行、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价值贡献。同时,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不断丰富战略内涵。2021年,公司提出树牢擦亮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加快数字化转型。2022年,提出“巩固基本盘,布局新赛道”,加快科创金融、普惠金融、能源金融、汽车金融、园区金融“五大新赛道”发展,加速构建“数字兴业”。“三张名片”“五大新赛道”“数字兴业”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高度契合,体现了公司前瞻性的战略把握能力。执行方面,公司不断强化战略执行,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组织活力、增强专业能力、提升响应速度,更好、更快满足客户需求,持续推动资产负债表再重构,经营模式转型升级,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公司战略落地成效持续显现,在“五篇大文章”的细分领域具备先发优势,为下阶段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管理层凝心聚力,作风务实
公司经营管理层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同,具有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具备突出的形势研判、战略执行、策略制定、风险管理等专业能力,保持高度团结,作风务实高效,共同致力于公司战略目标实现。在公司经营管理层的带领下,全集团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展现出敢担当、善作为的良好精神风貌,各项战略、决策和措施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经营特色鲜明,功能完备
公司坚持走市场化、差异化、综合化经营发展道路,在多个细分业务领域打造新产品、新业务,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形成鲜明的经营特色。坚定将绿色金融作为集团战略核心业务,并前瞻性升级为ESG理念,率先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企业战略和公司治理层面,开创了“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实践模式;打造和贯通“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价值链,推动三位一体协同纵深,不断探索债券、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创新,引领FICC、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资产托管等业务发展;各子公司深度融入集团战略体系,聚焦主业、做精专业、功能互补、差异发展,形成横跨境内境外、融合线上线下,涵盖信托、金融租赁、基金、银行理财、消费金融、期货、资产管理、研究咨询、数字金融等在内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四)运作体系规范,专业高效
公司持续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核心作用、董事会战略决策、高管层执行落实、监事会依法监督”的公司治理机制。坚持从严治行、合规经营,不断提升专业化、精细化风险管理能力,在牢牢守住风险底线的同时,为业务发展有效赋能,形成穿越新的经济周期的核心能力。深入开展支行管理标准化、营销体系化和运营规范化“三化”建设,以及以基层员工、基本制度、基础管理为核心的“三基”管理提升活动,推进实现“为基层减负、向基层赋能”的目标,持续夯实公司基础管理和发展根基。主动拥抱数字时代,加快数字化转型,重塑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经营形态,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实施科技人才万人计划,深化科技、数据、业务融合,实施营销、财富、投行、运营、风控“五大企架工程”,推进流程、数据、模型、开发、运营“五个标准化”,科技赋能水平提升,“数字兴业”步入新阶段。
(五)文化底蕴深厚,行稳致远
公司始终坚守真诚服务、共同兴业的使命,追求理性、创新、人本、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兴业特色的文化底蕴。传承尽职履责的敬业文化、敢拼会赢的拼搏文化、务实担当的协作文化、协同奋进的家园文化,坚守稳健发展、合法合规、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文化,凝聚为全集团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公司在经营发展中稳扎稳打、锐意进取,各级机构协同发力、前中后台协同并进,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统筹发展与安全,保障公司行稳致远、基业长青。
4 战略实施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深刻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工作的新要求,立足实体经济转型方向,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助力经济增长模式加快向“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转变。一是锚定经济转型方向。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需要动态匹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的动能往往是商业银行优质客户、优质资产的布局方向,是银行产品体系、专业能力提升的重点领域。公司前瞻性谋划提出“三张名片”“数字兴业”“五大新赛道”,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高度契合,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打造价值银行提供了抓手与方向。二是将“三张名片”“数字兴业”与“五大新赛道”有机结合。发挥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的专业能力,依靠数字化转型支撑,不断创新优化产品体系,加大对科创金融、普惠金融、能源金融、汽车金融、园区金融“五大新赛道”客户的服务力度,并与“五篇大文章”有机结合、一体推进,以产品服务优质客群,以优质客群带动银行客户结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的优化调整,在为客户、社会创造效益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增强“研究、风险、科技、协同”赋能业务发展。针对“五大新赛道”客户的特点,以研究分析选取行业细分赛道与目标客户,识别风险、制定策略,增强客户服务能力;以“技术流”“链长制”“一城一策”等风控模式创新提高风险政策针对性和前瞻性,促进业务发展;以科技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线上平台,优化内部流程,完善风控模型,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路;以打造“投承、投贷、投私、投研”四大协同机制,纵深推进实施“商行+投行”战略2.0版,打通“企业融资需求-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居民投资需求”的投融资全链条,将客户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高效对接。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战略实施,通过干部交流任职、竞赛活动选拔、针对性培训等举措,提升员工对战略的理解,增强战略执行力和专业能力,支撑战略更好落地。
5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5.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注:1.基本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计算。
2.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发行票面金额共计人民币560亿元股息不可累积的优先股(兴业优1、兴业优2和兴业优3),2023年度优先股股息尚未发放,待股东大会批准后发放。
5.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5.3 资本充足率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注:本表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及按照上报监管机构的数据计算。
5.4 补充财务指标
单位:%
注:1.本表数据为并表前口径,均不包含子公司数据。
2.本表数据按照上报监管机构的数据计算。其中,贷款迁徙率根据2022年原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修订银行业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的通知》规定计算,往期数据同步调整。若按旧口径计算,报告期末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迁徙率分别为2.45%、33.64%、66.97%、73.17%。
5.5 报告期内股东权益变动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6 股本及股东情况
6.1普通股股东总数和前10 名普通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注:1.截至报告期末,福建省财政厅与其全额出资设立的福建省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并持有公司普通股3,965,181,00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09%,为公司合并持股第一大股东;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2.公司前十名股东中无回购专户;不存在委托表决权、受托表决权、放弃表决权、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等情况。
6.2优先股股东总数和前10 名优先股股东情况表
单位:股
注:1.公司已发行优先股均为无限售条件优先股。上述股东同时持有兴业优1、兴业优2、兴业优3优先股的,按合并列示。
2.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险分红、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个险万能存在关联关系。中国烟草总公司江苏省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中维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除此之外,公司未知上述股东之间有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3.截至报告期末,福建省财政厅与其全额出资设立的福建省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并持有公司普通股3,965,181,007股。中国烟草总公司江苏省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中维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为普通股股东中国烟草总公司的下属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合并持有公司普通股2,055,937,778股。除此之外,公司未知上述股东与前十名普通股股东之间有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7 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关情况
7.1 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情况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完成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发行工作,募集资金50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约499.20亿元。上述A股可转债已于2022年1月1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简称“兴业转债”,代码113052。兴业转债转股期自发行结束之日满六个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至到期之日止,即2022年6月30日至2027年12月26日止。
7.2报告期可转债持有人情况
7.3报告期可转债累计转股情况
三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1 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1.1总体经营情况
(1)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01,583.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62%;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1,370.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4,609.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59%;公司境外分支机构资产总额2,142.4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11%。
(2)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08.31亿元,同比下降5.19%,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77.55亿元,同比下降38.3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1.16亿元,同比下降15.6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64%,同比下降3.21个百分点;总资产收益率0.80%,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29.97%,同比上升0.60个百分点。
(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584.9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03亿元;不良贷款率1.07%,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共计提减值611.78亿元,期末拨贷比为2.63%,较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45.21%,较上年末上升8.77个百分点。
1.2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主要财务指标增减变动幅度及其说明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2)会计报表中变化幅度超过30%以上主要项目的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2 资产负债表分析
2.1资产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01,583.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62%;其中,贷款(不含应计利息)较上年末增加4,780.48亿元,增长9.59%,各类投资净额较上年末增加1,769.60亿元,增长5.60%。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注:(1)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2)包括贵金属、衍生金融资产、使用权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其他资产。
贷款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贷款占比57.95%,较上年末上升5.14个百分点;个人贷款占比36.19%,较上年末下降3.42个百分点;票据贴现占比5.86%,较上年末下降1.72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合理确定主流业务信贷布局,保持重点业务平稳、均衡发展。
投资情况如下: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投资净额33,393.4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69.60亿元,增长5.60%。
① 按会计科目分类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② 按发行主体分类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2.2负债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负债93,506.0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412.34亿元,增长9.89%。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注: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预计负债、租赁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其他负债。
客户存款的具体构成如下: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的客户存款(不含应计利息)余额51,370.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00.91亿元,增长8.45%。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情况如下:
截至报告期末,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不含应计利息)余额18,449.9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38.23亿元,增长13.81%。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拆入资金情况如下: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拆入资金(不含应计利息)余额3,477.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19.31亿元,增长26.08%。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情况如下: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不含应计利息)余额4,163.8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29.60亿元,增长17.81%。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 利润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生息资产规模稳健增长,负债成本有效管控,利息净收入同比正增长;受理财手续费收入下降影响,非息净收入同比减少;加大数字化建设、业务转型、品牌及客户基础建设等战略重点领域的费用投入;合理计提减值,做实资产质量;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1.16亿元,同比减少15.61%。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1利息净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利息净收入1,465.03亿元,同比增加12.30亿元,增长0.85%。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2非利息净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非利息净收入643.28亿元,同比减少127.73亿元,下降16.57%。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报告期内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77.55亿元,同比减少172.86亿元,下降38.38%。投资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损益等项目之间存在高度关联,合并后整体损益352.59亿元,同比增加14.17%。
3.3业务及管理费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费用支出626.08亿元,同比下降22.35亿元,下降3.45%。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4减值损失
报告期内,公司计提减值损失611.78亿元,同比增加125.58亿元,增长25.83%。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基础,基于客户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量化参数,结合宏观前瞻性调整,充足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4 现金流量表分析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4,336.17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3,445.87亿元,主要原因是客户存款及同业存放现金流入增加以及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净减少。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1,169.01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20.59亿元,主要原因是投资支付的现金增加。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1,909.55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222.48亿元,主要原因是偿还同业存单支付的现金增加。
5 贷款五级分类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584.9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03亿元,不良贷款率1.07%,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844.4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4.34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1.55%,较上年末上升0.06个百分点。报告期内,部分地区和行业信用风险持续暴露,公司建立健全潜在风险项目的预警、监控和处置化解体系,推进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卡等重点领域的风险化解,增强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专业能力,强化风险成本管控,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6 业务分析
6.1 企业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企业金融业务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积极巩固基本盘,布局新赛道,深耕细分领域,在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金融力量的同时,不断夯实客户基础、优化资产布局、改善负债结构。充分发挥集团综合经营优势,擦亮绿色银行名片,助力达成“双碳”目标;投资银行业务聚焦产品创新和协同联动,资产构建和资产流转能力持续提升;机构业务聚焦机构客户综合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重点业务的总对总对接;交易银行业务强化支付结算体系建设,积极拓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半径。
截至报告期末,企金客户数140.1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3.27%;本外币对公贷款(银行口径,不含贴现)余额31,680.2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319.74亿元,增长20.18%;本外币对公存款(银行口径)余额37,786.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97.70亿元;低成本存款日均余额21,021.0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05.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92%;本外币结算性存款日均余额19,213.6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5.90亿元;人民币对公存款平均付息率2.16%,较上年末下降15个BP。
6.2 零售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零售金融业务加强客户经营体系建设,深化集团内联动,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积极推进生态场景建设,不断深化“客户-业务-效益”的经营逻辑,持续畅通“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的大财富价值循环链,推动基础客群拓展与价值客户转化取得较好成效,经营贷、消费贷余额稳健增长。养老金融布局加快,重塑信用卡风控体系,持续提升消保水平。
截至报告期末,零售客户数10,127.63万户,较上年末增加952.43万户,增长10.38%;手机银行有效客户数5,607.67万户,较上年末增加687.28万户,增长13.97%;网络金融柜面替代率96.53%。个人存款(银行口径)余额13,598.9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08.70亿元,增长24.87%。零售贷款(银行口径,不含信用卡)余额14,883.2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1.15亿元,增长2.91%。累计开立数币个人钱包505.61万个,较上年末增加424.28万个。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424.91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95.75万户,增长85.42%。零售金融资产余额38,693.93亿元(银行口径,含三方存管市值),较上年末增长7.26%,实现零售财富中间业务收入54.99亿元,同比增长2.13%。
6.3 同业和金融市场业务
报告期内,同业和金融市场业务坚持基于同业合作开展金融市场业务,深入服务同业客户、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充分发挥同业自营业务、代理业务、撮合业务优势,不断拓宽转型发展空间。同业客户合作不断深化,存管结算、资金交易、资产管理、资产托管等业务优势进一步巩固,业务结构更加均衡,协同联动更加紧密,发展模式更可持续,综合价值和效益继续提升。
同业客户服务全面深入金融行业各领域,已与23家金融要素市场机构建立全方位业务合作关系,在持续提供高效稳定的清算、结算服务基础上,在融资服务、投资交易、系统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携手头部非银机构,开展“投行+投资”生态圈建设。依托银银平台数字化运营,聚合集团内外各类同业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力,服务同业客户多层次支付结算需求,携手中小金融机构共同成长。持续提升理财、基金、信托、期货等资管子公司专业能力,推进资管业务转型发展,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资产配置需求。资金业务专注打造“金融市场综合服务商”和“金融市场综合营运商”,建立“全市场、全客群、全链条、全生态”FICC业务体系。资产托管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主动参与行业创新,保持市场前瞻性,以运营服务带动托管业务发展。
6.4 金融科技
公司坚定规划引领,锚定“构建连接一切的能力,打造最佳生态赋能银行”愿景,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增加科技投入,完成大量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工作。报告期内,公司信息科技投入83.98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9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科技人员7,828人,较上年末增长16.85%,占员工总数比例为13.91%。深化集团金融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数字化转型体制机制。实施科技人才万人计划,优化数字化人才队伍结构。持续推进企架工程建设,探索“未来银行”建设。按照“企业级、标准化”方法论,推动业务架构和企业架构重塑,推进流程、数据、模型、开发、运营“五个标准化”工作,完成“五大企架工程”主体建设,焕新“五大线上平台”,初步实现企业架构建设目标。释放数据要素潜能,赋能数据洞察和数字化经营。持续夯实数字化底座,为业务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打造金融科技新高地。
7 主要子公司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8 其他重大事项
(1)公司股东福建省财政厅实施增持股份计划,自2022年7月26日至2023年1月25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39,366,968股,增持金额703,078,800.98元。截至2023年1月25日,福建省财政厅与其全额出资设立的福建省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954,548,00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04%。详见公司2022年7月27日和2023年1月31日公告。
(2)建设贵安数据中心: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2年12月16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在贵州省贵安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议案》,同意在贵州省贵安新区建设数据中心,项目投资预算约人民币68.80亿元。公司已竞得贵州省贵安新区的相关工业用地使用权,根据项目规划,拟建总建筑面积合计约2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包括数据中心机房、配套用房及其他建筑。详见公司2023年2月28日公告。
(3)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了2023年第一期和第二期绿色金融债券,总额分别为人民币270亿元和230亿元,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绿色产业项目贷款。详见公司2023年4月27日和2023年6月9日公告。
(4)发行金融债券: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公司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2023年第一期和第二期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人民币200亿元和50亿元,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详见公司2023年8月25日和2023年10月25日公告。
(5)建设金融科技产业园: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23年8月30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在福州滨海新城建设兴业银行金融科技产业园的议案》,同意在福建省福州滨海新城建设兴业银行金融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投资约人民币32.58亿元。根据建设项目规划条件,拟建总建筑面积合计约21万平方米。规划用途包括研发中心、数据中心、客服中心、作业中心、培训中心以及配套用房。详见公司2023年8月31日公告。
董事长:吕家进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二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