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科创债快速扩容呈现新亮点

中长期债券占比明显提升,民企发行人逐渐增多

  本报记者 吴晓璐

  科技创新公司债发行热度不减。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4月9日,交易所债市共发行83只科技创新公司债(以下简称“科创债”),合计募资958.91亿元,同比增长157%。

  在发行规模增长的同时,科创债结构亦有所优化,期限明显拉长,5年期以上中长期债券占比明显提升,另外,民企主体科创债发行逐渐增多。

  财达证券资本市场总部总经理郝晓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科创债的发行规模呈现出积极稳健的增长态势,且发行期限呈现出不断延长趋势。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科创企业融资需求较高;另一方面是基准利率下行压力增加,债券价格上涨,债券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而且,在基准利率较低的总体市场环境下,科技创新型企业更愿意发行长期债券以获得长期低成本资金。

  国企仍是主力

  民企发行明显改善

  2023年4月份,证监会发布《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出科创企业“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绿色通道”政策等多项支持举措,此后,科创债发行规模迅速增长。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2023年,科创债发行规模达到3573.9亿元,成为交易所债市创新品种中的“顶流”。

  今年以来,科创债发行势头依旧强劲。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债发行规模大增有多方面原因,首先,监管部门不断出台优化支持举措,如推出“绿色通道”政策,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发行效率,鼓励科技创新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其次,科技创新领域快速发展,企业融资需求增长,科技创新公司债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最后,随着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投资者对于投资科技创新领域的兴趣增加,科创债因其与国家战略的契合度高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从科创债募资用途来看,主要是对具有科技创新属性的公司开展股权投资,向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基金等进行出资,置换一定时间内科创领域股权投资或基金出资的支出,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偿还公司到期债务等。市场人士认为,科创债在支持各类科技企业加快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

  从发行人结构来看,因为自身实力较强,国有企业依旧是科创债发行主力军,民企发行科创债积极性亦有所提升。年内发行的83只科创债中,78单发行人为国有企业,发行规模达到912.71亿元,占比95.18%。

  在明明看来,这反映了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主导地位和重要性。国有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能够承担大型和长期的科技创新项目。另外,国有企业的信用资质较好,更容易获得债券市场的认可。

  与此同时,民企发行科创债情况有明显改善。去年同期发行的科创债中,发行人均为国有企业。而年内发行的科创债中,民企发行规模为46.2亿元,涉及5家民企发行人,包括TCL科技、南山集团、金雨茂物、中兴新、联影医疗技术集团等,覆盖民营科创企业以及民营创投机构,充分体现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

  另外,从发行人行业来看,今年以来,非银金融、建筑装饰、综合和钢铁等行业科创债发行规模较高,分别为176.61亿元、110.5亿元、107.3亿元和105亿元。从地域来看,科创债发行集中在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地区,发行规模均超百亿元。

  发行期限拉长

  契合科创项目资金需求

  科技创新项目通常具有长期性和高风险性,往往需要大量长期资金。今年以来,科创债发行期限明显拉长,中长期债券占比有所提升。年内发行的科创债中,5年期以上的数量和规模占比均为50%,较去年提升15%左右。

  明明认为,债券牛市行情下,发债难度大幅降低,拉长久期成为企业的优先选项。科技创新项目从研发到产业化通常需要较长时间,中长期债券更能匹配这类项目的资金需求。

  在郝晓姝看来,一方面,这是“资产荒”背景下,机构在信用下沉之后开始向久期要收益;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投资者风险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科创债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潜在收益的投资品种,吸引了大量寻求长期价值的投资者。

  从长期来看,作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一类债券,市场人士认为,科创债在服务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亦大有可为,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郝晓姝表示,首先,科创债能够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支持其进行长期、大额的研发和创新活动,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其次,科创债能够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最后,科创债还能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新质生产力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明明认为,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方面,科创债能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通过资金支持,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加速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