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88370 公司简称:丛麟科技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第三节 四、风险因素”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请投资者关注投资风险。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3.60元(含税)。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3,832万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人民币4,979.52万元(含税),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以后年度分配。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占公司2023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56.35%。本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送红股。
以上事项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尚需提交2023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及服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公司始终以无害化业务为托底,致力于做精做深资源化业务。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拥有近二十年环保产业经验,对于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具有深刻的理解,坚持在危废处理领域深耕细作。
公司的客户覆盖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积极支持科创企业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公司也为众多知名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提供一站式危险废物处理服务,支持基础研究与科研工作。
2、主要产品
公司主营业务为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两大模块。
(1)无害化处置
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是指消除危险废物污染属性的过程,通过焚烧、填埋、物化等手段,对危险废物进行减量、彻底的形状改变或与环境彻底隔离等方式,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目前,公司以无害化业务为托底,九大工艺技术中已包含焚烧及填埋的相关技术,并已在公司内部形成无害化业务协同模式,能够显著降低运营成本。
(2)资源化利用
危险废物的资源化是指采取工艺技术从危险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与能量,同时减少危险废物对环境污染的过程。危险废物实行资源化利用,既能减少原材料的消耗而降低成本,又能降低危险废物的排出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通过对回收的危险废物进行加工、循环利用、交换等方式,使之转化为可利用的二次原料和再生材料,助力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前的实现。
公司可资源化利用25大类危险废物,生产超过20类产品,主要包括:硫酸、磷酸、硫酸铵、磷酸氢二钠、再生氢氧化铜、再生桶(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二甲氨基丙胺、涂料用稀释剂、异丙醇、乙醇等。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危险废物处理业务主要分为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两种模式。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公司向上游产废单位收取危险废物处理服务费,结合危废的特性、组分,安排相应的处置方案,对于不具备再生利用的危险废物,公司则根据处置方案、处置难度和处置量与产废单位协商定价。对于具备再生利用价值的危险废物,公司针对大部分上游产废单位收取危险废物处理服务费,同时通过资源化利用产生的有机溶剂、无机盐类、基础油、重金属和包装容器等资源化产品对外销售,取得资源再生产品收入。对少部分高再生利用价值的危险废物,公司不收取危险废物处理服务费,个别情况下需要向上游产废单位付费获取。
2、危险废物接收模式
当上游产废单位有危险废物处置需求时,公司市场拓展部人员将与产废单位进行业务洽谈,了解上游产废单位的基本情况、产废种类、产废数量,并将危废信息提交至公司ERP系统,判断该危废是否曾入厂处理。对于曾经入厂过的废物,技术管理部将判定是否予以接收;对于未曾入厂过的废物,由市场拓展部人员将危废样品送至公司实验分析中心进行检测并出具报告,最终根据报告判定是否予以接收。对于予以接收的危废,技术管理部确定危废包装要求,估算危废处理全生命周期和危废处理成本,并对危废处理方式提出具体的建议。公司市场拓展部基于以上信息向客户提供报价,与客户协商确定最终的危废处理方式并签订合同。
危废由客户转移发运至公司时,客户填制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上传至当地环保部门系统,危废转移联单中载明了具体危险废物及其对应的处理方式,公司严格按照联单载明的方式进行危险废物处理。
3、危废处理模式
公司接收危险废物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要求的规定进行分类存放,生产部门将根据库存情况以及车间处理能力安排生产,并将相应计划传达至计划部。计划部协调危废仓库办理出库手续并按要求放到指定周转区域。公司通过核心技术的持续开发,实现了危废处理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公司无害化处置采用危险废物焚烧和安全填埋改变危险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危险废物数量、缩小危险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分的效果;公司资源化利用以危险废物为原料,在满足处理过程无害化的基础上,生产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资源化产品包括有机溶剂、无机盐、基础油、重金属和包装容器等。
4、采购模式
公司各部门如有采购需求,则通过公司内部的信息化系统进行申请,采购人员根据请购单,依据供应商报价生成询价单并报上级审批。履行完成审批程序后,采购人员将带有供应商信息和已确认价格的请购单转化为采购订单,分发至对应的供应商。
公司日常经营过程中的采购原材料及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处置填埋:公司将经焚烧等工艺后的灰渣运送给有相关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理,并支付相关费用。考虑到安全性、地理距离和处理成本,公司暂未使用蓬莱蓝天的填埋场。
(2)运输服务:公司选取有资质的运输公司,通过比较价格、服务质量和运输资质范围后签订合同,并支付相关运输费用。
(3)原材料:公司原材料主要包括处理所需的化学品和包装物资等,公司各部门及车间根据实际情况向采购部提交采购需求,由采购部统一对外采购。
(4)能源类:公司能源类采购主要包括电力和生产经营用水等的采购,与电网公司和水务公司定期进行结算。
公司推行集中采购策略,对集团内各子公司通用的设备、原材料、耗材、服务商等进行综合类采购项目的统一招标。通过招投标形式,公司预期能够进一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5、资源化产品销售模式
公司将资源化利用后再生的有机溶剂、无机盐类、基础油、重金属和包装容器等产品对外出售。公司销售部负责合同及订单评审的组织协调,并实施一般合同及订单的评审工作;在与顾客接洽的过程中,销售部门负责沟通商务方面的信息,控制合同及订单的重大修订,并收集市场信息和顾客反馈意见。公司对外销售产品主要采用客户自提的交货方式。在销售渠道方面,公司除了原有的销售渠道,报告期内,还新增互联网及APP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6、研发模式
以服务市场与科创为导向,公司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持续加大对公司五大核心技术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资源化产品研究开发工作,进而巩固与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能。产学研融合创新上,公司现已与同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放式创新的良性互动模式。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模式,促进研发项目的高效进行,技术管理中心构建了与开放式创新模式相适应的研发管理制度。项目立项环节,技术管理中心组织对相关课题从必要性、行业先进性、技术路线可行性、项目组织合理性进行研究论证,确保研发项目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完成立项后,技术管理中心牵头组建项目组,基于项目立项中技术、周期、费用目标,以控制过程关键节点开展项目研发工作,依次通过小试、中试等验证最终的研发成果,并且在中试过程中依托公司运营管理中心的生产实践经验,建设管理中心的工程实践经验及技术管理中心的专业能力,形成了快速高效协同模式、为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快速高效转化提供了保障。在研发成果产业化转化过程中,公司拥有健全的多中心协同模式,确保公司研发成果产业化的高效益产出。项目完成后,技术中心组织项目组完成研发项目总结,将其中的成果通过专利进行有效保护,并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等方式进行成果鉴定并推广,有效支持公司可持续发展。
未来,公司将继续优化研发流程,提升研发效率,推动更广泛的开放式创新构建;同时,公司还将加大高端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为公司的科创引领提供有力保障。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2023)》,公司所属行业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N77);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中的危险废物治理(N7724);根据国家发改委2019年10月30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公司所属行业属于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类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鼓励类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公司所属行业为“7节能环保产业”项下的“7.2.5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服务”的“7724危险废物治理”。
(1)行业发展阶段
具体行业发展历程如下:
(2)基本特点
1)我国危险废物处理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
2004年5月,国务院公布《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至此,危险废物处理行业相关规定文件逐步成型,行业正式起步。
2016年左右,随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修改和两高司法解释的公布及完善,以及“无废城市”等国家战略出台,危废处理行业迎来高速发展。
根据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截至2019年底,全国各省(区、市)颁发的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共4,195份,相比2006年许可证881份增长376.16%,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行业参与者。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有6,000余家单位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数量仍在持续上升。
2)无害化业务竞争激励,资源化利用技术亟待提升、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无害化业务尚处于价格竞争、产能竞争的初级竞争阶段,无害化处置产能的快速增加导致市场价格有所下降,部分运营管理能力较弱的企业将被迫退出行业,最终将形成由龙头企业主导的市场格局。相比无害化业务,资源化对技术要求更高,而现阶段我国危废资源化的瓶颈在于技术亟待提升,管理相对粗放,目前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大多无法深度加工资源化产品,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造成资源浪费。未来,率先拥有先进、品类全面及产品附加值高的资源化利用能力的公司将成为毋庸置疑的行业龙头。
3)市场集中度较低,“散、小、弱”及单一化的特征明显
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业内公司数量持续增长,但处理规模普遍较小,大部分企业技术、资金、研发能力弱,处理资质和覆盖区域单一,呈现出显著的“散、小、弱”及单一化的特征。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及《生态环境统计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约有6000余家单位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9514.8万吨,利用处置量为9443.9万吨,平均每份经营许可证的利用处理量为1.57万吨,处理能力较低。
(3)主要技术门槛
我国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也使我国产生了全球总量最大、最繁多、最复杂的危险废物,其中主要涵盖电子半导体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行业及化工、冶金等传统制造业,还包括各类研发机构。不同来源的危险废物达万种以上,且其不同种类之间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我国危险废物处理技术面临处理对象存在极端不稳定、环保与安全风险控制难度极高、工艺技术柔性需求极强的“三极”特点,基于以上我国危险废物的特征,有效的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必须通过持续长期研发积累才能形成,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我国危险废物的复杂性,使其技术需融合化工、冶金、热能、材料、安全及环境等多学科领域,才能形成高效的处理技术。技术人员需要跨界融合这些领域技术,才能能够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和设备,进行高效的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同时,危险废物处理需要在安全操作的环境下进行,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损害。危废处理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安全操作的技能和知识,能够识别和应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并且由于危险废物本身带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感染性等高度的危害性;且不同类别、不同企业产生的危废差异性明显,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批次的废物也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处理难度和处理风险极大。基于上述特点,危险废物处理行业呈现较高的技术壁垒。
因此,相对其他环保行业,危废处理行业的技术门槛更高,需要危废处理技术人员具备跨界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并不断学习和更新技术,技术能力是危废处理行业新进入者面临的主要壁垒之一。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始于上海,布局全国。以子公司上海天汉为示范逐步推行危废综合处理新模式,目前已成功布局上海、江苏、山东、山西等区域,形成5大生产运营基地,掌握了9大处理工艺,可处理42大类危险废物,可资源化25大类危废,生产超过20类资源化产品,并通过政府备案23项,公司还参与起草制定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团体标准。
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客户优势突出,与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上海先进半导体、中国商飞、中国航发、万华化学、特斯拉(上海)、合全药业(药明康德)、复旦张江、齐鲁制药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客户覆盖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为工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配套服务,积极支持科创企业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公司为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一大批科研单位提供一站式危险废物处理服务,支持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基础研究与科研工作,助力我国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近年来,由于危废市场整体供求格局改变,危废处置利用价格下滑,行业竞争激烈,但公司仍凭借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新技术
危废处理技术具有明显的跨领域、多学科的特点,相比生活垃圾处理与水污染治理等其他环保细分领域,知识密集程度与技术含量更高。一方面,危废处理过程必须解决二次污染问题,因此相关技术覆盖废气治理、水污染治理等领域;另一方面,危废处理流程还会涉及材料、化工、冶金、安全、热工、地质等领域及学科的技术。近年随着我国环境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与监管督查的日趋严格,一系列适合我国目前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实用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资源利用覆盖危废种类和效率不断提高,无害化处置中的结焦、工况不稳定等情况也有所改善。
(2)新产业
从危险废物产生的行业来源看,危险废物来自几乎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最主要的是工业、医疗和市政三大领域。其中:工业废物比重约为70%,一般源于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到33.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危险废物处置行业已发展成为工业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产业配套服务之一,“十四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中也强调,我国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发展需求应继续围绕完善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开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为目标,坚持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切实降低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实现危险废物安全处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危险废物处理行业仍具备发展潜力,其内涵也将不断丰富和延伸,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也将日益增大。
(3)新业态
目前我国危废处理行业的参与者众多,但普遍规模较小、生产能力偏弱,行业前十企业的市占率不到10%,能处理25种以上危废的公司仅占全国总数1%左右。大部分企业技术、资金、研发能力弱,处理资质单一,危废处置规模小于50吨/日,行业整体呈现出显著的“散、小、弱”特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较少。随着落后产能出清、政策日趋完善、技术相对成熟、管理水平提高,危废处理行业整体利润未来有望趋于理性,行业将回归平稳发展阶段。
(4)新模式
目前,行业内的大部分企业由于技术、资金、研发能力弱,处理资质和覆盖区域过于单一。随着上游产废企业的需求变化和危废处理技术的完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危废处理模式能够在安全、高效处理危险废物的同时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减少社会整体资源耗用,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5)未来发展趋势
a. 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为推动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与产废情况总体匹配,改善区域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能力严重过剩的局面,近三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出台政策和公告予以引导。单一、落后、闲置产能的逐步清退加之兼并重组潮的到来,危废处置行业整体的产能规划和布局更为合理,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大中型危废和以资源化、特殊类危废为主的处置设施会将有所增加,专业化区域化的危废处置企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b. 资源化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十四五”以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引领下,环境治理政策力度延续,《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量级环保政策先后出台,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格局。未来,率先建立技术先进、处理品类全面、资源化产品附加值高的资源化利用能力的公司将成为行业毋庸置疑的龙头。
c. 产业链延伸,拓展服务内容
针对危废处理产业链上游,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危废处理企业的经验,逐步开展现场分拣与预处理服务、安全运输服务等,提高危废处理的整体安全性和效率。同时,在上游产废企业进行相关产线设计和产线装配的阶段,向其提供定制化的工艺和装备设计服务,从源头上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在产废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切入生产流程的关键节点,依托先进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在客户工厂内完成资源的再生循环,赋能上游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践行循环经济和“无废城市”的国家战略。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479.76万元,同比下降13.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36.24万元,同比下降49.5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887.5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7.1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3.17%。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329,286.45万元,较报告期初下降12.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66,091.42万元,较报告期初下降6.85%;公司股本13,832万股,较报告期初增长30.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19.24元,较报告期初下降6.83%。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证券代码:688370 证券简称:丛麟科技 公告编号:2024-006
上海丛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 投资种类:合法金融机构发行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理财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券商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等。
● 投资金额:上海丛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子公司拟使用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12亿元(含本数)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在该额度内资金可滚动使用。
● 已履行的审议程序:公司于2024年4月23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以及第二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议案》,同意公司及子公司在确保不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的正常发展并确保公司经营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使用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12亿元(含本数)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用于购买合法金融机构发行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理财产品,期限为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在前述额度及期限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本事项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 特别风险提示:公司进行委托理财所投资的产品,均经过严格筛选和评估,属于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理财产品。总体风险可控,但不排除该项投资收益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系统性风险。
一、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情况概述
(一)投资目的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不影响公司及子公司主营业务的正常发展并确保公司经营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闲置自有资金,为公司及股东获取更多的回报。
(二)投资金额及期限
公司及子公司拟使用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12亿元(含本数)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使用期限为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在前述额度及期限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
(三)资金来源
公司及子公司闲置自有资金。
(四)委托理财产品类型
公司将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控制风险,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购买合法金融机构发行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理财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券商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等。
(五)实施方式
公司董事会授权管理层在上述额度及期限内,行使相关投资决策权并签署相关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决定具体的理财事宜、签署与购买理财产品有关的合同、协议等各项法律文件,并办理相关手续。具体事项由公司财务部负责组织实施。公司拟购买理财产品的受托方为银行或其他合法金融机构,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不构成关联交易。
二、审议程序
2024年4月23日,公司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议案》,本事项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三、投资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措施
(一)投资风险
公司将根据经济形势以及金融市场的变化适时适量地投资相关产品,由于金融市场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因此投资仍存在无法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甚至产生投资损失的风险。
(二)风险控制措施
公司将严格遵守审慎投资原则,以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和战略发展规划为前提条件,严格筛选发行主体,选择资产规模大、信誉度高、资金安全保障能力强的发行机构。明确相关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责,确立审批机制。公司财务部及时分析和跟踪理财产品投向、进展情况,一旦发现存在可能影响公司资金安全的风险因素,将及时采取保全措施,严格控制投资风险。独立董事、监事会有权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审计。
四、对公司日常经营的影响
公司本次使用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是在确保不影响公司自有资金安全和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实施,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进行的,不存在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情形。通过进行适时、适度的委托理财,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公司和股东获取更多的投资回报。公司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等相关规定,结合所购买理财产品的性质,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特此公告。
上海丛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4年4月25日
证券代码:688370 证券简称:丛麟科技 公告编号:2024-010
上海丛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23年度计提信用减值及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一、本次计提减值情况概述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政策的规定,为客观、公允地反映上海丛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及2023年度的经营成果,本着谨慎性原则,公司对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范围内可能发生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的有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23年度,公司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共计4,205.46万元。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事项的具体说明
(一)信用减值损失
公司考虑了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账款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相应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经评估,2023年度计提信用减值损失金额共计1,696.73万元。
(二)资产减值损失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2023年末公司对合同资产及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实施减值,并聘请资产评估机构分别对其项目资产组(含商誉)在评估基准日所表现的可收回金额进行评估。经评估,2023年年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共计2,508.73万元。
三、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公司的影响
公司本次计提减值准备计入信用减值损失科目和资产减值损失科目,2023年度公司合并报表口径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4,205.46万元,对公司合并报表利润总额影响4,205.46万元(合并利润总额未计算所得税影响)。
本次计提减值准备事项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基于公司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做出的判断,遵循了谨慎性、合理性原则,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资产状况,不涉及会计计提方法的变更,不存在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情形,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四、其他说明
本次2023年度计提减值准备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的相关规定,能够真实客观反映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和2023年度的经营成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公司实际情况,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上海丛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4年4月25日
证券代码:688370 证券简称:丛麟科技
上海丛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保证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是否经审计
□是 √否
一、 主要财务数据
(一)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未列举的项目认定为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且金额重大的,以及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三) 主要会计数据、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二、 股东信息
(一) 普通股股东总数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股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三、 其他提醒事项
需提醒投资者关注的关于公司报告期经营情况的其他重要信息
□适用 √不适用
四、 季度财务报表
(一) 审计意见类型
□适用 √不适用
(二) 财务报表
合并资产负债表
2024年3月31日
编制单位:上海丛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公司负责人:宋乐平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施成基 会计机构负责人:周艳玉
合并利润表
2024年1—3月
编制单位:上海丛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本期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为:0 元,上期被合并方实现的净利润为:0 元。
公司负责人:宋乐平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施成基 会计机构负责人:周艳玉
合并现金流量表
2024年1—3月
编制单位:上海丛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公司负责人:宋乐平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施成基 会计机构负责人:周艳玉
2024年起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或准则解释等涉及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的财务报表
□适用 √不适用
特此公告
上海丛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4年4月23日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