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司代码:601696                                                  公司简称:中银证券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27.78亿股为基数,向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A股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34元(含税),共计分配现金股利94,452,000.00元。该预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从顶层设计角度强调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全面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为证券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2023年,中国证监会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积极践行“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发挥各方合力”的监管理念,为落实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引,有效提高资本市场自身质量、优化市场生态。2023年,中国证监会细化了融资端、交易端、投资端、机构端等多方面政策举措,包括优化IPO和再融资监管安排,鼓励分红、规范减持行为、推动印花税和交易经费下调、修改券商风控规则、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落地,重塑市场运行逻辑,夯实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

  证券行业全业务链转型提速,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核心竞争力。证券公司在行业变革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从以业务为中心、通道型向以客户为中心、专业化加速转型发展,投行、投资、财富管理、资本中介等业务机遇与挑战并存。围绕投资者核心需求,注册制下投行业务更加注重培育项目定价和销售能力,投资业务加快非方向性转型,经纪业务通过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配置、基金投顾服务等转型财富管理,资管业务积极向主动管理转型,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资本型业务积极拓展客需服务。

  证券行业资产规模不断壮大,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截至2023年末,我国证券业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为11.83万亿元、2.95万亿元和2.18万亿元,分别较2022年末增长6.96%、5.73%和4.31%;2023年我国证券业实现营业收入4,059.02亿元、净利润1,378.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7%和下降3.14%。

  公司始终以客户为中心,致力于打造包括机构金融与交易、财富管理、投资管理等业务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其中:

  机构金融与交易由投资银行业务、研究与机构销售业务、投资交易业务等组成。投资银行业务为大型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各类客户群体提供融资及财务顾问服务。研究与机构销售业务,为各类机构客户提供各种专业化研究、销售交易服务;投资交易业务包括债券投资业务、权益证券投资业务、新三板做市业务和FICC与衍生品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涵盖了证券经纪、融资融券、股票质押、股票期权、期货经纪、产品代销、投资咨询、公募基金投顾、PB业务、券商结算等业务。

  投资管理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另类投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提供券商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集合资产管理、单一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和顾问等专业化资产管理服务。

  2023年公司上下秉持“客户至上,稳健进取”的价值观,贯彻落实“科技赋能,转型协同”的发展战略,全面加强风险管控,严守合规底线,稳步推进各项业务转型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40亿元,同比减少0.6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1亿元,同比增长11.51%。公司各项业务运营稳健。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的主要奖项情况如下: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单位:股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1 公司所有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单位:亿元  币种:人民币

  

  5.2 报告期内债券的付息兑付情况

  

  5.3 报告期内信用评级机构对公司或债券作出的信用评级结果调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4 公司近2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取得来之不易的新成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保护主义及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加剧,全球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加大;国内经济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资本市场在内外部复杂多元因素交织作用下加剧波动,行业发展面临一定挑战。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为证券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在此背景下,公司坚定不移践行“客户至上,稳健进取”的价值观,贯彻落实“科技赋能、转型协同”的发展战略,全面加强风险管控,严守合规底线,高质量发展。公司着力推进科技赋能下的个人客户财富管理转型和机构客户生态圈建设,着力打造赋能型总部和全功能分支机构,加快资管主动管理转型,客户服务能力稳步增强。中银证券以实际行动和服务支持国家战略,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做好“五篇大文章”,以专精特新客群为重点,着力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报告期内,保荐2家专精特新企业首发上市,独家承销央企发行人科创债助力创新攻克卡脖子难题,独家承销全国首只主体评级AA+孵化类科技创新公司债,助力发行全国首单公司债券基准做市品种民企债券,科创债承销规模排名行业第19(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财富管理业务稳健发展。提高资产管理业务主动管理水平,公募基金规模排名证券行业第2(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客户服务能力稳步增强。研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一)机构金融与交易

  1. 投资银行业务

  (1)股权融资业务

  2023年是资本市场改革之年。2023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标志着全面注册制正式在全市场推开。2023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的相关监管安排,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在此影响下,A股市场发行家数和发行规模均呈现下降趋势。2023年,A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818家,募集资金11,344亿元,股权融资家数同比减少16.79%,融资规模同比减少32.80%。其中,IPO发行上市313家,募集资金3,565亿元,IPO家数同比减少26.87%,融资规模同比减少39.25%。股权再融资全年发行上市505家(含资产类定向增发),募集资金7,779亿元,再融资家数同比减少9.01%,规模同比减少29.37%。(数据来源:万得资讯)

  2023年,公司投行业务积极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客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股权业务主承销金额59.56亿元。其中,IPO项目3个,主承销金额27.56亿元;再融资项目3个,主承销金额32.00亿元。报告期内,公司作为独家保荐机构助力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北交所上市,作为独家保荐机构助力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重庆溯联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创业板首发上市,作为独家保荐机构服务输电线路铁塔龙头企业宏盛华源铁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主板首发上市。此外,公司在审核项目执行取得明显进展,为投行业务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公司2023年股权承销保荐业务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万得资讯、公司统计,首次公开发行、公开增发股票、可转债、可交换债、定向增发、配股、优先股完成时点均为上市日。

  2024年发展展望

  2024年,公司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立足服务实体经济,重点聚焦专精特新客群上市业务,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提高项目储备数量,提高投行专业能力及市场份额。

  (2)债券融资业务

  2023年,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全市场债券融资金额71.04万亿元,同比增加15.45%,其中信用债总募集资金18.98万亿元,同比增加5.07%。(数据来源:万得资讯)

  2023年,本公司债券业务主承销规模(不含地方政府债)2,549.65亿元,位居行业第11名;金融债承销规模2,338.31亿元,位居行业第4名(数据来源:万得资讯)。公司积极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公司债承销规模市场份额相比去年大幅提升,完成多个国内首单标志性项目。报告期内,公司作为独家主承销商助力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全国首只主体评级AA+孵化类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作为独家主承销商助力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行交易所市场最大注册规模央企科创债。此外,公司继续发挥服务绿色金融业务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承销绿色债券项目14只,总发行规模2,701亿元。

  公司2023年作为主承销商参与的债券融资业务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万得资讯、公司统计,不包括可交债、可转债,其他主要包括资产支持证券等。

  2024年发展展望

  2024年,公司将继续夯实在金融债业务上的传统优势,加强金融机构客户的覆盖深度与广度,稳固债券规模排名第一梯队地位;聚焦重点客群和产品,推动以创收为核心的业务转型,在强化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销售对创收业务的支持作用。继续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做好投行融资服务,服务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重点国家战略。

  (3)财务顾问及新三板业务

  2023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数量和规模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员会和交易所共审核了26家公司,25家公司获得通过,整体过会率约96.15%。审核数量及通过数量较去年均有下降,通过率较去年有所提升。(数据来源:万得资讯)

  2023年,公司作为独立财务顾问协助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华锡集团持有的华锡矿业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本次重组通过资本市场整合了广西有色金属资源和产业链,有利于促进广西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新三板持续督导挂牌企业11家,其中创新层3家。

  2024年发展展望

  公司将聚焦并购重组产品,在央企、地方国企及大型企业并购重组等方面积极布局,助力国有资本高质量发展。新三板方面,继续强化持续督导业务管理,严格防控业务风险。

  2. 研究与机构销售业务

  公司研究业务在宏观策略、金融地产、TMT、大消费、大制造等重点领域和研究方向上保持优势。研究部在2023年“水晶球”卖方分析师评选中,获得了本土金牌研究团队第10名,共有6支研究团队上榜,2支入围,其中化工团队荣获基础化工第1名,银行团队荣获“东方财富最佳行业分析师奖”。

  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为研究业务赋能。积极发挥公司全业务链优势,持续拓展业务范畴和客户覆盖范围,不断提升业务粘性。

  报告期内,持续巩固并提高对机构投资者等各方的研究服务,完成研究报告2,847篇,其中总量研究报告711篇、行业报告847篇、公司报告1,029篇,其他报告260篇;完成外部路演4,240次,上市公司反路演和见面会697次,联合调研505次,专家访谈和反路演203次,公开电话会议306场,课题研究及数据点评3,568篇。

  2024年发展展望

  公司将继续打造“经济专家”、“配置专家”、“产业专家”三大研究品牌,提高产业研究能力、定价能力、证券研究能力,同时赋能公司其他业务条线。研究销售向综合销售转型。

  3. 投资交易业务

  2023年,A股总体呈震荡回落,上证综指累计下跌3.7%,深证成指下跌13.5%,沪深300指数下跌11.4%。债券市场震荡中有所上行,中债综合全价指数上涨2.1%。(数据来源:万得资讯)

  公司投资交易业务遵循“稳健进取”的发展策略,通过进一步加强投研能力建设,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灵活主动布局与调整投资策略,确保了自营业务的平稳运行;同时,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各项业务风险指标均保持在良好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债券投资方面,以宏观研究为基础,以利率周期和区间研判为重点,基于对市场趋势和变化的充分研判,动态灵活调整投资策略,较好地把握市场节奏和交易性机会,绝对和相对收益均取得较好成绩,同时,加强交易策略的研发和运用,积极提高组合收益。公司权益投资方面,在市场波动较大情况下严控回撤,同时积极加强非方向性策略的开发和运用,有效降低组合波动性,报告期内自营权益投资表现平稳。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衍生品业务,场外期权业务持续拓展交易对手;已上线量化交易策略保持低回撤平稳运行。

  2024年发展展望

  公司投资交易业务将以“交易型、功能型、非方向性”为转型方向,努力提升投资回报及收益的稳定性,加快做大收益贡献。债券投资业务将秉承长期投资和绝对收益的理念,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稳步扩大业务规模。权益投资业务将积极推动“低风险”业务模式转型,探索多元化、非方向性投资管理模式,降低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以持续稳健的投资收益获取良好的长期回报。衍生品业务方面,继续推动场外衍生品业务平稳有序发展,同时拓展新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品种;权益量化策略方面加强策略开发、丰富策略储备、推动迭代优化。

  (二)财富管理业务

  1. 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

  2023年,A股总体呈震荡回落。指数方面,沪深300指数下跌11.4%,上证指数下跌3.7%。交易量方面,交易活跃度下降,股票基金双边交易量480万亿元,同比下降3.1%(数据来源:万得资讯)。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受市场环境影响,收入有所下滑。报告期内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围绕财富管理客户生态场景圈,全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聚焦攻坚做大客户。服务端,通过数字平台整合“研投顾”三大核心能力,为客户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一体化的顾问型服务。2023年11月获得个人养老金代销资格,投顾增值服务收入占比明显上升。获客端,在巩固原有获客渠道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线上渠道,加强客户运营,有效客户占比提升。

  2024年发展展望

  2024年,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将积极布局,服务“五篇大文章”,以“分层服务、平台运营、数字驱动、场景经营”为方针,不断推进财富管理业务做大做强。将提升服务品质作为重要的市场竞争手段,以股票增值服务产品和基金投顾产品为载体,以企业微信等构建系统平台,利用科技金融工具与手段,不断提升标准化、专业化、一体化顾问型服务的品质。进一步加大线上渠道的拓客力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客户营销与服务,进一步提升私域流量平台运营能力,做大有效客户规模。

  2. 信用业务

  报告期内,沪深两市融资融券日均余额16,025.79亿元,同比下降0.96%(数据来源:万得资讯)。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日均余额为117.67 亿元,同比增长5.6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表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余额为5.52亿元,正常项目平均履约保障比率达278%;无表外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余额。

  2023年,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全面注册制正式启动实施,各项监管制度不断完善,两融标的的扩容以及融资保证金比例的下调,进一步提升了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公司加强业务全面风险管理,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质量,融资融券余额规模得到扩张;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开展以审慎发展为首要原则,严格落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业务目标。

  2024年发展展望

  2024年,公司将继续践行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内外部协同,聚焦高质量发展,锚定价值创造,夯实客户基础,大力开拓高净值客户,充分挖掘客户价值,全力提升信用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和专业服务能力,推进信用业务的稳步发展。

  3. 期货经纪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期货从事期货业务。报告期内,中银期货实现营业收入19,083万元, 其中手续费收入9,171万元。报告期内,中银期货产业服务和国际化业务特色进一步强化,助力集装箱指数(欧线)与合成橡胶新品种期货达成首批交易 。

  2024年发展展望

  展望2024年,期货市场的重视度将提升,市场发展的战略意义凸显。中银期货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集团战略,优化客户结构,坚守合规和风险底线,全面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立足自身专业,深耕优势行业不松懈、提高产业客户服务水平、建设新零售业务模式、解决交易型客户需求。

  (三)投资管理

  1. 资产管理业务

  2023年,公司资管业务以风险合规管控为核心,不断提升主动管理和专业服务能力,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公募业务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积极推进销售体系建设;私募资管业务持续深化重点客群服务,加快推进业务转型。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受托客户资产规模4,680亿元,市场排名第6(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5.41亿元,继续位居行业前列(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如下表所示:

  单位:人民币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司统计。

  注:以上数据不包含中银期货资产管理规模。

  2024年发展展望

  2024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将全力稳固特色优势,坚持规范运作、科学管理、开拓创新,始终以投资管理能力建设为核心,深入推进投研一体化管理模式,不断优化风险合规管控方式方法,提升资管数字化建设水平。展望新趋势,努力寻找适应新时代资管业务的转型发展路径,固本强基,推进资管业务高质量发展。

  2. 私募基金业务

  公司通过子公司中银国际投资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截至报告期末,中银国际投资及下设机构管理在管存续基金8支,合计认缴基金规模51.36亿元,合计实缴规模39.91亿元。

  2024年发展展望

  2024年中银国际投资将继续发挥专业投资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团队投研能力,持续布局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在医疗健康、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大投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3. 另类投资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资本投控从事另类投资业务。报告期内,中银资本投控主要开展股权投资业务,积极推进科创板及创业板跟投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业务。

  2024年发展展望

  2024年,公司将继续积极做好科创板、创业板项目跟投相关工作,坚持聚焦医疗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低碳新能源等兼有技术含量及发展空间的领域开展股权投资,适时开展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业务。中银资本投控将持续完善投资管理和业务发展模式,积极把握投资机会,加强投资业务的风险控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证券代码:601696                                                 证券简称:中银证券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保证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是否经审计

  □是     √否

  一、 主要财务数据

  (一)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未列举的项目认定为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且金额重大的,以及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三) 主要会计数据、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二、 股东信息

  (一) 普通股股东总数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股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单位:股

  

  三、 其他提醒事项

  需提醒投资者关注的关于公司报告期经营情况的其他重要信息

  √适用     □不适用

  (一)新设分支机构

  2024年1至3月,公司新设3家证券营业部,情况如下:

  

  (二)聘任合规总监

  2024年3月27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公司合规总监的议案》,聘任公司副执行总裁沈锋先生兼任公司合规总监,待取得监管认可后正式履职。公司合规总监亓磊先生因个人原因向董事会提交书面辞呈,申请辞去公司合规总监职务。在新任合规总监正式履职之前,仍由亓磊先生履行合规总监职责。详见公司于2024年3月28日在上交所网站(http://www.sse.com.cn)披露的《关于聘任合规总监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04)。

  (三)董事辞任及补选董事

  2024年3月,公司董事会收到股东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铜股份”)提名董事艾富华先生递交的辞呈。因江铜股份工作安排变动原因,艾富华先生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委员职务。辞任自江铜股份提名新任董事正式履职后生效。2024年4月12日,公司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选举公司第二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选举股东江铜股份推荐的沈金艳先生为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履职。详见公司分别于2024年3月28日、2024年4月13日在上交所网站(http://www.sse.com.cn)披露的《关于公司董事辞任及补选董事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03)、《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公告编号:2024-006)。

  四、 季度财务报表

  (一) 审计意见类型

  □适用     √不适用

  (二) 财务报表

  合并资产负债表

  2024年3月31日

  编制单位: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公司负责人:宁敏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刘国强 会计机构负责人:刘国强

  合并利润表

  2024年1—3月

  编制单位: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本期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为:0元,上期被合并方实现的净利润为:0元。

  公司负责人:宁敏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刘国强 会计机构负责人:刘国强

  合并现金流量表

  2024年1—3月

  编制单位: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公司负责人:宁敏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刘国强 会计机构负责人:刘国强

  (三) 2024年起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或准则解释等涉及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的财务报表

  □适用     √不适用

  特此公告。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24年4月30日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