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互换通”上线周年结硕果 优化措施“上新”更添中国债市吸引力

  本报记者 刘 琪

  一年前的5月15日,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正式上线。一年来,交易清算等机制安排运转顺畅,境内外投资者积极踊跃参与,业务量持续上升。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资本市场及证券服务部联席总监张劲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这些优化功能的上线,预计境外投资者的交易积极性和活跃度将进一步提升,这也有助于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特别是长期资金投资中国债券市场。

  2023年5月15日,“互换通”鸣锣上线。初期先行开通“北向互换通”,中国香港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投资者可通过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参与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

  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内地与香港首次在金融衍生工具领域引进的互联互通安排,“互换通”为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境内的利率互换市场提供了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更加多元的投资和风险管理策略。

  “互换通”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欢迎和关注。“互换通”上线首日,20家“北向互换通”报价商与27家境外投资者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62笔,名义本金总额82.59亿元人民币,覆盖境外银行、境外券商、境外资管产品等各个类型境外投资者。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末,20家境内报价商与58家境外投资者,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3600多笔,名义本金总额约1.77万亿元人民币,日均成交名义本金约76亿元人民币,按月计算的日均成交名义本金增长近3倍,从上线首月日均约30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4月份日均120亿元人民币以上。

  李冰表示,在“互换通”推出的一年里,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回暖,国际投资者的参与不断深入,对于使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可以看到“互换通”交易日渐活跃,呈现月均持续增长的积极态势。

  “过去一年,各类境外投资者通过‘互换通’积极参与到流动性更好、交易品种更丰富的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运用衍生品工具更好地管理利率风险。”张劲秋认为,“互换通”为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新活力,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活跃度不断提升,境内外金融市场的联动也在日益增强。

  在“互换通”上线将满一周年之际,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宣布支持“互换通”机制安排进一步优化,主要包括丰富产品类型、完善配套功能、其他便利举措等三方面。

  “随着‘互换通’机制安排的不断优化,交易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彭博也将继续发挥技术专长,升级‘互换通’解决方案,便利投资者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李冰表示。

  在张劲秋看来,一系列优化功能的推出,将推动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的交易品种和交易习惯进一步接轨,有助于境外投资者更有效地管理现金流,在交易中提高保证金的使用效率,并且提升境外投资者参与内地银行间利率互换市场的便利性。

  展望未来,张劲秋认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稳定的宏观环境。同时,监管机构不断推动各项业务开放和优化措施落地,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这使得人民币资产的投资价值不断提升,并将继续推动更多境外机构将人民币资产作为他们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境内外金融市场联动加强 参与机构积极扩大“朋友圈”

  ▶▶▶详见A3版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