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王娟
5月27日上午,中国电影通过视频直播、网络文字互动等方式举办线上业绩说明会。会上,中国电影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等高管就公司业绩情况、电影市场变化、公司发展现状等与投资者进行充分交流。
作为影响影视公司收益的核心指标,电影票房仍旧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话题。傅若清在会上表示:“截至5月中旬,年内全国电影总票房超过200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恢复到了2019年的80%以上。今年春节档在票房创新高的同时,平均票价下降、观影人次上升;五一档票房、观影人次均超去年同期。整体来看,我们认为今年总票房有望超过去年。”
傅若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暑期档、国庆档等档期中,依然需要发挥头部影片的带动效应。相信在后续重要档期里,现象级影片仍会出现。未来,公司不会缺席重要档期,会有主控或者参与的影片上映。
“正是因为更多中小规模影片的内容更加精良、更具特色,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属于自己的观众群体。”傅若清认为,“这种竞争格局,符合当前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和产业的多样化创作格局。而对于年轻创作者、小众题材影片来说,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舞台,这些创作者和相关市场成长起来,电影产业才会更繁荣、更可持续。”
内容创作是电影票房的支撑,也是影视公司的核心业务。傅若清表示,中国电影这两年在创作方面一直坚定“看多”“做多”。当前创作中的项目近90个,其中包括原创项目50个。
据傅若清介绍,未来两三年,中国电影将继续推进多题材多元化创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展现中国电影工业最高水平的作品,如《流浪地球》系列;二是重大时点重点影片,如《志愿军》系列、《吉祥照相馆》、《得闲谨制》等;三是现实题材的商业类型片,如《天才翻译家》等。
此外,中国电影还将加大对中小成本影片的投资和开发,包括“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系列影片和其他多元题材商业影片。据了解,目前“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已经启动了15个电影项目。
而在电影投资的整体节奏上,傅若清表示,将会拓展多题材多类型的内容,丰富影片储备,并保持逐年投产、形成梯队、保障供应的发展态势。
在技术不断更迭的当下,“打造电影领域的原创技术策源地”成为中国电影的发展重点,据介绍,专项研究高格式电影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是中国电影牵头开展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傅若清介绍,高格式电影技术是中国电影科技板块的核心技术之一,公司已经围绕这项技术推出了多项产品,包括影院、科技馆的放映系统,拍摄制作领域的摄影机、制版工艺。
而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国电影已设立专门研究机构,开展电影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初步研究包括译制配音、数字演员、人工智能剧本评估等方向,以丰富电影生产工具。
此外,据中国电影董事王蓓介绍,CINITY作为中国电影高格式电影技术的代表性产品,目前市场表现出色。从CINITY推出以来,累计上映CINITY制版影片258部,基本涵盖国产与进口的头部影片。
在王蓓看来,随着高格式电影技术的普及,大多数影院实现放映设备的更新换代,观众的观影体验会有很大改变,影院与其他流媒体在体验性上区别会越来越大。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