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中国船舶:超额完成2023年生产经营目标 在手订单充足

  本报记者 徐一鸣

  见习记者 张文湘

  5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集团”)组织旗下控股的12家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办了2023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

  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核心军民品主业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在本次业绩说明会上的亮相备受关注。中国船舶在会上表示,2023年公司超额完成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未来行业变化预计将对新造船市场形成有利支撑。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本次业绩说明会在上交所交易大厅举行,吸引了近200名投资者、分析师及媒体代表。《证券日报》记者在交易大厅看到,宽敞的大厅已经接近满座。

  会议中,中国船舶董事、总经理施卫东介绍了公司2023年的经营状况。2023年,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748.39亿元,同比增长25.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57亿元,同比增长16.15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2.13亿元,而2022年则为-4074万元。

  2023年,中国船舶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28艘,总计918.61万载重吨,按2023年底汇率计算的订单金额为728.78亿元(人民币,下同)。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261艘,订单金额1534.99亿元;修船订单77艘,订单金额13.46亿元;海工装备合同订单金额23.79亿元,应用产业合同订单金额8.31亿元。

  “公司超额完成了2023年的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我们践行‘绿色造船造绿色船’的理念,形成了‘主业优势明显、核心功能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布局。”施卫东表示。

  当前,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船舶工业的发展趋势,施卫东也介绍了中国船舶在上述领域的突破:“2023年,公司手持订单结构不断改善,中高端绿色船型不断涌现。我们瞄准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中高端产品领域,打造一批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公司通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部分订单排期至2028年

  进入2024年,中国船舶业绩实现快速增长。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152.7亿元,同比增长68.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1亿元,同比增长8.21倍。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排期已至2027年底,部分订单排期至2028年。

  此前,中国船舶董事会审议了公司2024年的经营目标,营业收入目标为722亿元。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船舶已完成年度目标值的21%。

  船舶行业2024年的前景,也是集体业绩说明会上众人关注的焦点。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9亿元,同比增长131.7%。中国船舶集团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包张静认为,从手持订单、订单结构、新船价格、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汇率等情况来看,船舶行业盈利状况加速改善,“今年一定比去年更好”。

  中国船舶在回复投资者问题时称:“展望2024年,一方面全球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速度加快,以能源运输为主的海运贸易格局重构,全球优质造船产能供给趋紧,对新造船市场形成有利支撑;另一方面,受多重因素交织影响,当前航运造船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有所提升,公司将密切研判市场走势,按照市场化原则并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实际承接订单。”

  业绩说明会上,中国船舶还对当前市场关注的毛利率问题进行了回复。中国船舶表示,公司2023年交付订单中,多为2021年上半年及以前签订的订单,价格处于相对低位。随着高价船舶订单交付比重增加,同时作为船舶主要原材料的钢板价格趋于平稳,预计后续毛利率将得到改善。资料显示,中国船舶2023年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的毛利率为10.13%,比2022年增加3.9个百分点。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