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企业积极参与垂直行业大模型建设 构建生态系统扩大“朋友圈”

  本报记者 郭冀川

  在大模型领域,还有一个广阔的细分市场——垂直行业大模型。这些模型针对特定领域,如金融、医疗、教育、制造业等进行了深度优化,提供更为精准的解决方案。而构建生态体系,是大模型企业深化行业渗透、实现商业化闭环的关键步骤。

  “生态伙伴”

  助大模型应用落地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昆仑万维与中国移动咪咕音乐正式宣布建立AI+产品及行业应用生态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发布“AI一语成歌”AI音乐视频彩铃创作平台,推进人工智能产品的商业化落地。

  昆仑万维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AI一语成歌”的AI音乐生成技术基于“天工SkyMusic”AI音乐大模型打造。《证券日报》记者现场体验发现,只需要在App中输入一段简单文案,AI就能自动完成音乐的一系列创作,并生成一段视频彩铃内容。

  “生态伙伴”已经成为大模型应用落地的重要助力,而这些“生态伙伴”往往在某一行业细分领域具有扎实的基础,并且热衷通过大模型等技术优化企业运营效率、创新服务模式。

  对于大模型企业来说,积极与行业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将自己的大模型技术与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功能和用户体验,还能锁定客户,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生态伙伴”的网络效应,大模型企业能够快速触达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实现业务范围的横向扩展与纵向深化,有效扩大市场份额。此外,生态体系内成员间的资源共享,尤其是数据与算力资源的协同,也极大降低了单一企业开发和运维的成本,加速了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的速度。

  随着通用大模型的竞争日益加剧,许多大模型企业开始积极开发垂直行业的大模型,这些模型能更好地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在盈利模式方面,大模型企业也通过订阅制、按需计费或通过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来实现盈利,这种多元化商业合作模式,使得大模型企业能够灵活应对不同行业和客户的需求。

  为各行业

  数字化转型铺路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大模型已成为推动行业革新的核心力量,大模型企业通过建立生态系统,不断扩大其商业影响力,同时也为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铺平了道路。

  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讯飞星火大模型深度赋能教与学,为教师提供AI辅教,为学生提供AI辅学,持续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在金融场景,目前,科大讯飞面向远程银行、数字营业厅、精准营销、风控审核等场景,基于行业AI中台推出智能联络中心AICC、智能客服机器人、智能营销机器人、辅助审核机器人、数字员工平台等AI+金融应用,覆盖国有银行、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多家大型保险证券企业。

  在企业级大模型平台建设方面,百度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23年3月份,百度智能云推出一站式的企业级大模型平台“千帆大模型平台”,为企业、开发者提供灵活、多样化、高效的大模型服务,帮助解决大模型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的问题。截至2024年5月份,千帆大模型平台累计服务10.5万家企业用户,累计帮助用户精调了1.75万个大模型,帮助用户开发出了32万个AI原生应用。

  大模型的应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从智能客服、个性化推荐系统到自动化报告生成、智能设计,大模型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决策过程、促进产业升级的新工具。尤其在数据处理分析、知识管理、自动文档生成等方面,大模型显著提升了信息处理的效率与准确性,降低了人力成本与沟通障碍。

  此外,大模型对数据要素市场的推动和对数据安全技术的促进,进一步彰显了其重要作用。在生产领域,大模型能够通过对生产流程的优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沟通领域,大模型能够通过对自然语言的处理和理解,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率。同时,大模型还能够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为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市场预测和决策支持。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记者表示,大模型技术正以其强大的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成为推动商业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态圈的不断完善,有理由相信,大模型将在未来为更多的行业和领域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通过在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应用全链条上的智能化,大模型不仅优化了数据资源的配置,也强化了数据保护与隐私计算,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