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大力推动能源技术革命 能源类上市公司科技创新显担当

  本报记者 田 鹏

  近日,中共国家能源局党组在《求是》杂志发布文章《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其中提到,大力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

  上市公司作为科技创新“主力军”,在推动能源技术革命过程中承担了重要使命。一方面,其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作用,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更好更快发展;另一方面,其充分释放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A股市场共计有84家能源类上市公司(以Wind行业分类为标准),合计市值达4.60万亿元。从研发支出上来看,前述84家能源类上市公司2023年度的研发支出合计为420.55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研发支出逾5亿元。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近年来,我国能源类上市公司不断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重大装备技术水平,催生一大批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从而助力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以杰瑞股份为例,作为一家油气工程及油气田技术服务提供商,始终把科技创新列为重点工作内容,并促成多项技术成果落地。

  杰瑞股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高端装备领域,关键设备的部分核心部件已开始自研试制并在现场进行验证;在油气田技术服务领域,实现在鄂尔多斯盆地低渗油田水平井重复压裂工艺及配套技术成功开发应用;在新能源环保领域,公司首套锂电池资源化循环利用成套装备完成研发及制造下线。

  事实上,杰瑞股份也是诸多A股能源类上市公司锚定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据Wind数据统计,近三年(2021年至2023年),A股市场能源类上市公司研发人员合计分别为5.54万人、7.08万人和7.19万人。从研发支出来看,2023年A股市场能源类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达420.55亿元,是2021年的1.56倍。

  正是基于对科技创新的持续高度关注,相关企业不断迎来发展新机遇,并为我国构建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例如,杰瑞股份借助锂电池资源化循环利用成套装备,解决了锂电池破碎分选效果不佳、电池粉回收率低的行业难题,并通过精确拆解、筛分,使电池粉回收纯度和回收率均达到98%,突破性地提高了锂电池的回收利用率,全面开启未来锂电池资源化循环利用业务的新机遇、新局面。

  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提升

  上市公司作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源动力”,不仅体现在助力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落地上,也体现在不断立足自身优势,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技术,进而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的过程中。

  “公司始终把握产业发展变动方向,专注研究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拓展新业务。”麦格米特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以2023年为例,公司以光伏、储能、充电桩核心部件、电动化工程机械产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部件、办公自动化设备电源为主的新型业务拓展顺利,并取得了预期成果;同时,在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智能卫浴、工商业及便携式储能、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核心客户开拓方面也取得较大突破。

  华明装备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体系的搭建,经过多年的深耕与精心布局,目前已建立起上海奉贤和贵州遵义两大全产业链生产基地,拥有从基材采购、零件加工到成品组装等全产业链整合和生产能力,确保了公司交付的产品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并实现了对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目前,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技术已然成为大多能源类上市公司的共识,相关企业也纷纷表示未来将继续锚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持续提升自主可控水平。

  麦格米特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继续贯彻“横向延伸做大,纵向深耕做强”的思路,以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技术为基础,各个事业部和子公司专注于细分领域。此外,公司将继续在上下游布局前瞻产业,整合具有协同性的行业资源,奠定未来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