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多部门:到2027年初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基于碳足迹信息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

  本报记者 郭冀川

  6月4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衔接取得积极进展。

  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产品碳足迹应用环境持续优化拓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因子数据库与碳标识认证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质性参与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

  碳足迹通常是指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的特定对象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例如,塑料袋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资源,使用塑料袋会增加碳足迹;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进行加热,不需要使用传统能源,能够减少碳排放,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减少碳足迹。

  辽宁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刘佳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碳足迹反映了自然人或者企业、组织等的“碳耗用量”,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是深入推进碳减排的重要举措,有助于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随着我国在碳足迹的核算、评价、认证等方面逐渐建立起规则标准,将推动碳足迹的应用场景落地,以及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与互认。

  《实施方案》提出,丰富拓展推广应用场景。适时将产品碳足迹相关要求纳入政府采购需求标准,鼓励政府和国有企业加大碳足迹较低产品的采购和推广应用力度。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装饰装修材料和汽车等消费品为重点,有序推进产品碳标识在消费品领域的推广应用,引导商场和电商平台等企业主动展示产品碳标识,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碳产品。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将带动钢铁、建材、交通等能耗和碳排放大户绿色低碳转型,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将刺激对于绿色技术设备和服务的需求,进而带动绿色金融、绿色低碳咨询评级、绿色低碳设备等产业发展。

  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方面,《实施方案》强调,鼓励融资主体高效、准确、及时核算产品碳足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核算融资项目碳排放,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服务提供必要信息。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基于碳足迹信息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投资机构和评级机构将产品碳足迹纳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及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

  在吴琦看来,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使得企业碳排放可计量、可监测、可验证,有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面、准确、完整地了解企业和产品的碳排放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难题,进而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可以加速相关产业的转型和发展,同时也可以借助金融市场更好地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碳足迹管理的评估体系,可以对企业和项目的碳排放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相应的贷款支持,这样可以促进企业和项目的绿色转型,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