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多家银行招聘催收管理人才 重视业务规范性

  本报记者 彭 妍

  近日,多家银行纷纷发布催收岗位的招聘公告,且对应聘者提出了较高的学历和经验要求,引发业内关注。

  据了解,催收是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之一,通常包括机构自身催收和委外催收两种方式。此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5月15日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提出,金融机构应切实履行贷后催收业务主体责任,不断加强本机构催收能力建设,审慎实施外包。业内人士认为,在此背景下,银行催收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与挑战。

  光大银行6月5日发布的招聘公告显示,零售与财富管理部客户营运中心——专属运营团队电话催收岗拟招聘3人,负责对分配的贷后账户进行管理,对违约客户及时进行电话告知;了解客户情况,登记客户信息和还款信息;建立管理台账并及时跟进并更新信息;协助进行过程管理和账户数据的分析与总结,并总结提供风险策略的优化建议;协助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规范。

  再比如,三湘银行近期发布的招聘公告显示,该行招聘岗位中包含“高级催收管理人才”和“高级电催人才”两类有关催收的人才,均要求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备5年及以上相关催收工作经验。记者了解到,这两个岗位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催收技巧,还要求能够独立主导催收技巧培训及催收任务指标的达成。

  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催收岗位中出现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表明银行对催收规范化管理、体系化建设的重视。而催收岗位职责中都强调了数据分析等内容,表明银行对数据作用的重视,催收数据从收集到整理、应用的全链路能力不断增强。

  谈及自建催收团队对银行有哪些积极作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自建催收团队有助于银行更好地管控催收流程,规避违规风险;有助于避免因外包催收不当行为而损害银行的声誉和客户关系;有助于减少对外包催收公司的依赖,降低成本;有助于更直接地管理催收活动,提高催收效率和效果。

  “催收成效对银行业净利润有显著影响。”杜娟认为,不良贷款、已核销贷款成功催回,表现为贷款损失准备的补回,补充银行风险缓冲垫,继而银行可少计提贷款减值损失,从而利于利润表现。

  如何能够规范、高效和创新式地开展自主催收工作也将是银行面临的挑战。田利辉表示,严格的监管环境要求银行催收业务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否则将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银行需要投入资源对催收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需要加强催收团队建设和管理,切实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同时,银行应该在合规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的催收方式和手段,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催收效率。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