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 月
受需求上涨、港口拥堵、运力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进入6月份以来,海运价格继续呈上涨态势。造船业也因此受益,接单到“手软”。
5月20日,中国船舶工业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造船新接订单量达241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9%,占全球总量近七成。此外,一季度我国造船业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和新接订单量三大指标同步增长,继续领跑全球。
截至目前,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笔者认为,我国造船业未来可继续从加大自主创新、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快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等方面发力,以保持领先优势。
首先,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稳步提升我国造船业的技术优势。我国船舶工业突出的创新能力、过硬的技术实力以及成本优势,是近年来订单接连不断的重要保证。比如,今年年初,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实现首航,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能力,集齐全球造船工业“皇冠上三大明珠”。
未来,我国造船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开拓更多市场份额,还需持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研制面向船舶工业的智能制造技术装备。
其次,提升造船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至关重要。我国造船业能够在国际市场取得优势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我国完备齐全的产业体系支撑。造船业被称为“综合工业之冠”,零部件多、供应链长、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钢铁、有色金属、机械、电子等50多个行业。以LNG船的产业链为例,制造一艘LNG船需要上百万个零件。10年前,我国LNG运输船的产业链配套企业只有65家,现如今,已经增至百余家。
最后,还要加快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造船效率,以保持行业优势。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除拼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之外,交船时间短也是我国船企的一大优势。船舶制造是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从零部件到最后的成品船,涉及8大环节、1000多道工序。而如何才能在运力不足的形势下,缩短交船时间,成为船东最关注的问题。
近日,得益于数字化新技术的应用,由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两艘集装箱船建造时间大幅缩短,集装箱船的建造时间从以前的1年多缩短至目前的11个月。可以说,近年来,由于自动化、智能化理念的兴起,智能船舶技术与智能船舶概念加速落地。智能船舶研究或将成为全球造船业竞争格局变化的决定因素。
放眼未来,中国造船业仍将面临诸多挑战,中国船企唯有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快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能力,方能持续保持竞争优势,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以质取胜谱写中国“船”说。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