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和绿色经济

——专访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吉海

  本报记者 冷翠华

  “我国保险资管行业应当做中国经济转型要求的践行者,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和绿色经济,从而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更多力量。”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吉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加强数字技术

  创新与应用

  数字与信息技术是近年来有效提高生产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数据本身也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因此,加强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是形成新质生产力,做好“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大文章的关键。在彭吉海看来,保险资管行业可以从自身业务开展与投资等多方面提高数字化发展水平、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保险资管属于典型的数据密集型行业,通过积极推进自身经营全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既是依托数字化技术建设金融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实践,也为国内数字供应商提供了大量需求。”彭吉海表示。

  在加快自身经营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彭吉海认为,保险资管机构还要大力支持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数据基础设施是形成数字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前提,目前,国家已经启动“东数西算”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和数据流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保险资金也将继续发挥支持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传统,以多种投资形式服务国家数据重大战略。

  同时,保险资管机构可以为数字技术原始创新提供直接融资。保险资金期限较长,适合为研发周期长、初期投入大的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下一代信息技术提供股权融资支持。

  此外,保险资管机构还要在投资业务中寻找数据资产的投资价值。保险资管行业可以通过丰富数据资产的投资价值,加快形成基于数据要素的新质生产力。在非标投资中,探索数据资产作为增信资产的可行性;在进行信托计划投资时,研究以数据资产作为信托产品底层资产的可能性。

  助力制造业和小微企业

  智能化

  新质生产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智能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彭吉海认为,保险资管行业同样可以从自身业务开展与投资两方面帮助推进产业智能化进程。

  在自身经营中,保险资管机构应大力应用智能化技术。例如,在客户对接方面,引入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新型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大语言模型的人机交互优势;在投资管理方面,推广智能投研与智能辅助投资决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投资能力与投资效率,降低投资成本;在风险管理方面,利用好行业数据基础,构建大数据智能风控能力,在市场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加强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

  在投资方面,保险资管机构可发挥保险资金期限较长的优势,帮助制造业生产流程加快智能化。例如,加大对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专用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相关创新企业的投资力度。保险资管也可通过设立专注智能化改造的ABS(资产证券化)产品,为智能制造赋能传统制造业提供支持。

  此外,保险资管机构还可以通过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智能化改造,通过资产支持计划、私募股权基金、纾困专项产品等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推进小微企业智能化方面,保险资金可通过租赁资产形式向小微企业出租高端装备、工程机械等,直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智能设备支持。同时,积极开发基于数据要素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借助工业互联网与公共数据开放的契机,充分利用好中小企业的设备运行数据、工商税务数据、电力数据,精准给予中小企业供应链资金支持。

  三方面完善

  绿色金融投资

  从国际经验看,ESG投资(可持续投资)是在保险公司资产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我国ESG投资相较发达国家而言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多层次ESG投资产品和市场体系。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阳光保险可持续投资余额超500亿元,其中绿色投资超180亿元。展望未来,彭吉海认为,为进一步助力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我国保险资管机构可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将绿色金融结合ESG体系建设进行整体思考和规划。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绿色金融结合ESG体系进行建设。密切关注国家“双碳”政策动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提升对绿色政策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形成绿色金融与ESG整体思考和规划。

  二是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投资分析框架,做好优质绿色经济、绿色转型的价值发现,不断推动投资结构优化。保险资管公司应当积极参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在基于企业财务表现的传统估值体系之上,将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纳入投资评价流程,对于因绿色转型、国家战略需要、社会责任承担等因素暂时影响财务表现的企业,给予全面的价值评估。

  三是发挥引导作用促进社会低碳转型。顺应高质量发展,加大绿色投资的研究,加大成果转化,对投资起到推动作用。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