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勇当科技创新“排头兵” 深市制造业公司在行动

目前深市汇聚了1945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总市值已达19.18万亿元

  本报记者 田 鹏

  近日,随着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一项项前沿技术与创新项目跃然于大众眼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精准制造核心技术与装备、超大容量风电能量转换系统的高性能服役关键技术及应用、面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

  从获奖项目可以看出,其主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聚焦“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与此同时,受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影响,获奖项目也正向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领域加速聚集。

  而这背后则离不开一众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勇当创新“排头兵”,在科技研发过程中敢试敢闯,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以下简称“深市”)为例,在参与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41家深市公司中,有36家隶属于制造业企业(以中上协行业为划分标准),占比高达87.80%,成为科研成果培育的“主阵地”。

  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此指引之下,近年来,传统制造业已成为科技创新成果培育的“主阵地”。

  “公司深耕研发创新,用领先的技术迭代和产品创新能力引领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阳光电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一直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凭借着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研发设施,不断推出高效、可靠的光伏、储能、风电等产品,进而推动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

  阳光电源仅是诸多制造业上市公司锚定科技创新、加速升级转型的一个缩影。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至2023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分别为0.92万亿元、1.10万亿元、1.20万亿元。

  赢合科技相关负责人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形成技术攻关团队,针对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高性能电芯设计、宽幅高速制造、长程精确调控的共性技术难题,建立优势资源战略联盟。历时十余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创立了大容量电池的异构电芯设计方法,突破了涂布—辊压—卷叠的宽幅高速制造工艺,攻克了液—固长程制造的智能联动精确调控技术,研制出自主可控的系列装备。

  再比如,宁德时代在大规模产业化的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上,聚焦于高比能材料、高安全电池、大规模高品质制造三大技术关键,进行了一系列突破创新。如,发明了亚微米金属复合高分子功能集流体、气动自断电保护顶盖、高温烟尘与高电压网络分离新技术等,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电池安全体系等。

  借力成长发力未来

  事实上,在制造业上市公司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过程中,除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之外,还少不了资本市场的助力。作为加速创新要素汇聚的重要平台之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制造业上市公司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深市为例,截至目前,深市已汇聚1945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合计市值达19.18万亿元。其中,包括489家先进制造领域上市公司,市值超过5万亿元。

  谈及资本市场如何助力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市场人士表示,一方面,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精准的融资支持和流动性管理;另一方面,借助资本市场工具,如股权激励等,相关企业得以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热情。

  在政策引领与资本加持之下,制造业上市公司继续锚定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才得以愈加坚固。展望未来,受访企业纷纷表示,将继续把科技创新摆在公司发展核心位置。

  秦川机床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将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复杂型面数字制造工艺装备、精密特种磨削装备、复杂刀具和精密传动部件的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齿轮机床、加工中心、螺纹机床、车削中心、复杂刀具、工业机器人减速器等高端产品,为集团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力量钻石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将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探索金刚石前沿科技领域新应用,拓展新空间,夯实基础,不但为国家关键领域解决金刚石材料的关键问题,也为公司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推动公司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