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吴玉如书法市场之我见

  吴玉如 四体杜诗条屏 纸本 1973年

  吴玉如 草书山色钓歌对联 纸本 1945年

  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大师吴玉如的作品熠熠生辉。吴玉如(1898—1982),名家琭,字玉如,晚号迂叟,后以字行。他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大学,曾在南开大学、津沽大学(现河北大学)任教,并参加了1958年《辞源》修订工作,为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点校了大量古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化艺术大师。启功先生称他为“三百年来无此大手笔”的书法家;赵朴初先生则认为“玉如先生书,龙腾虎卧,意态不可方拟”;收藏大家张伯驹先生称赞他为“晋唐之风,当代巨擘”。早在20世纪40年代,吴玉如与沈尹默就并称为“南沈北吴”。国家文物局2023年5月发布的《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将吴玉如作品列入“代表作不准出境”名单。

  吴玉如的书法作品,历来受到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的追捧。早在20世纪40年代,吴玉如的书法作品就由荣宝斋、佩文斋、云山阁等七家“南纸坊”垄断经销,当时统一定出的润例是非常高的:普通作品十块钱大洋一平尺,特殊书体、扇面、对联还要单独加价。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书法大家,其作品的市场价值到现在却长期被低估,其市场价格多年来虽逐年攀升,但增幅较小,价格水平始终与其艺术水准、影响力,以及其在文化方面的造诣与成就不能匹配。对于其中缘由,大致如下。

  一是吴玉如没有赶上商品经济繁荣的大时代。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对文化艺术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书法艺术逐步商品化,真正成为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热点,也是近三十多年的事情。吴玉如1982年作古,没有赶上商品经济发展的大潮。他不像启功先生等一批书法家,当中国市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艺术品市场也逐渐繁荣起来,他们正值人书俱老的艺术鼎盛期,作品大都是卖出去的,而吴玉如作品基本上是送出去的。

  二是吴玉如作品换手率低,交易量少,便阻断了价格的攀升。正因吴玉如的作品基本上是白白送出去的,而且收藏对象大多为吴玉如家属及学生,他们很清楚吴玉如的艺术地位和艺术价值,加上对吴玉如人格的敬仰,从情感上是不愿意转手出让的。况且他们手中的吴玉如作品成本为零,转手出让的意愿不强烈。即使少部分人因资金周转原因打算出手,他们的市场期望值常常与那些市场成熟、经过多轮换手的艺术家作品对价,最后吴玉如作品还是不能完全流入市场。其实,他们忽视了一个市场规律,即抛开人为炒作因素,作品的换手率是市场价格的助推器。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高买低卖,所以每经过一轮换手,其价格都要向上推进一步。吴玉如作品始终没有正式进入市场,换手率很低是影响作品价格的重要原因。

  三是吴玉如作品存世量与交易量存在巨大反差,收藏家不急于建仓。艺术品收藏的显著特点是利用时间成本换取作品的保值增值。艺术品市场的强弱与艺术家作品存世量有着密切关系。物以稀为贵,存世量很少的艺术家作品,只能满足少数人收藏需要,普通收藏家可望不可及,这些作品可以创造“天价奇迹”,但难成为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生力军。形成完整市场体系及价格上升的条件,还要不断有好的作品投放市场,其数量足能够满足不同收藏者的需要。吴玉如作品的存世量很大,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他离开了工作岗位,视书法为生命,终日笔墨遣兴,写字的数量大得惊人,保守估计其存世量不下万件。与其存世量相矛盾的是,由于藏家普遍存在的惜售心理等原因,真正流入市场的作品却少之又少。收藏家心里也很清楚,吴玉如作品艺术价值固然很高,由于缺乏建仓的必要条件,并不急于建仓。

  四是精品重器没有进入市场,影响了作品整体价格水平。近年来吴玉如作品也时常流入市场,但遗憾的是,市场上少见其代表力作。比如,吴玉如喜研墨作书,反对使用墨汁,而市场上多见的则是他在特殊条件下用墨汁写的无奈之作。此外,吴玉如作品不像其他人一样体现作者严整的“作品”意识,他的很多作品没有印章、落款,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就是不完整的,给真伪鉴定也带来一定困难。再有,吴玉如现存作品很多是为了便于学生们读书而作,他以做学问为目的,脑海里也就更没有“作品”概念了。很多人对吴玉如了解甚少,加上赝品充斥市场,投资者看到市场上流通的那些良莠不齐作品,认为吴玉如艺术本来就是这个水平,所谓的“艺术大师”徒有虚名,这严重影响了吴玉如作品的价格走势,收藏者的信心也大打折扣。

  当然,在一些知名拍卖行中,吴玉如书法精品也时有出现,其成交价格也并非人们想象中的超低。试举例说明:

  当前,吴玉如作品的市场收藏条件逐步成熟。一来吴玉如作品的市场投放量呈增加趋势,精品力作能看到的更多了;二来近十年来先后出版各类吴玉如书法图书十多种,特别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吴玉如全集》(全十九卷)的问世,是笔者所知的书法史上规模最大的个人书法作品与诗文合集,这些都促进吴玉如艺术的传播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三来吴玉如艺术馆在南开大学设立十年来,成为其书法鉴定的权威机构,面向社会无偿提供服务,使收藏者有了保障。

  这里提示广大读者和藏家对吴玉如书法作品市场关注的四个重点:第一,关注吴玉如书法壬午年款、丁酉年款的作品,这两个年份分别为1942年吴玉如第一次书法展和1957年为六十周岁准备的展览,后者因故没有办成。两次展览在吴玉如一生中很重要,所以他创作了精心而成的作品。第二,关注吴玉如自书诗稿、信札,这些作品往往都是他的自然率意、真情流露之作。第三,关注吴玉如书法作品的“重器”,如代表作《三体千字文》《离骚》《吴玉如自书诗稿》和一些精品手卷。第四,关注吴玉如用稀有材质书写的作品,如蜡笺、贡纱、绘绢等,他对这些稀有材质情有独钟,每遇佳纸,必出佳作,这些作品数量少、艺术价值高。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吴玉如作品的价值将会被市场认可和重视。

  (文/田正宪)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