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D1版)
2023年主要预付对象及预付款期后结算情况:
单位:万元
公司产品主要为定制化集成类装备,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比例较高,其中,应急装备的发动机、发电机、车辆底盘等原材料处于卖方市场,产能供应相对紧张,故公司主要预付对象为应急装备业务的供应商。随着俄乌战争加剧,欧美进口发动机资源供应矛盾,为及时获取进口发动机等资源、保障订单按期交付,公司预付款备货采购有所增加。从期后结算来看,公司2021-2022年前十预付款采购基本在次年完成期后结算,但由于部分型号发动机及核心配套资源供应紧张,为锁定相应的采购额度,公司提前预付了资源材料采购款,致部分预付账款未结算账龄超过一年。随着公司24年中标三大运营商及数据中心项目,相关资源材料将在2024年下半年陆续派发结算,风险可控。从行业对比来看,同属应急装备领域的中船应急(股票代码:300527)年底预付账款额占营收比也相对较高,其2023年底预付账款额占营收比达到24.41%,1年以上预付账款占比46.63%。
(二)结合预付资金后续流向、公司与预付对象是否存在潜在关联关系等,说明预付款项是否存在被关联方变相占用的情形。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并说明执行的审计程序。
通过对近三年主要预付对象基本信息梳理,预付对象为公司正常开展原材料采购业务产生的往来且稳定的外部供应商,与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不存在预付款项被关联方变相占用的情形。
【年审会计师审核意见】
针对上述问题,年审会计师履行的主要审计程序如下:
1、访谈公司管理层,了解公司采购与付款的流程,了解、评价和测试与采购付款管理相关的关键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2、检查大额预付款项确认相关的支持性凭证,包括合同、验收单、采购发票、付款流水等,检查预付款项的确认是否准确、恰当;
3、结合函证,向主要供应商函证期末预付款项余额;
4、查询发生额重要供应商的工商信息资料,识别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经审核,我们认为公司预付款项的确认与公司实际业务模式相符,公司与预付对象不存在潜在关联关系,预付款项不存在被关联方变相占用的情形。
五、关于存货。年报披露,公司期末存货账面价值22.90亿元,同比持平,存货周转率为1.48,同比下滑31.5%,跌价准备余额735.87万元。其中,发出商品期末余额5.95亿元,同比增加7.79%;合同履约成本期末余额3.38亿元,同比增加22.91%,但上期报表附注中该项目金额为0。
请公司:(1)分业务板块补充披露期末存货的具体构成、库龄、存放地点,并结合德塔动力历年存货类别、金额占比说明本期公司未并表德塔动力情况下,存货账面价值仍同比持平的原因,相应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分;(2)补充披露发出商品的主要交易对方、合同约定及期后验收情况,说明发出商品金额较大的原因,是否符合行业惯例;(3)补充披露合同履约成本的具体构成、对应的客户名称及合同内容,说明合同履约成本增加且金额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上期年报披露是否有误。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并说明执行的审计程序。
回复:
(一)分业务板块补充披露期末存货的具体构成、库龄、存放地点,并结合德塔动力历年存货类别、金额占比说明本期公司未并表德塔动力情况下,存货账面价值仍同比持平的原因,相应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1、2023年存货情况
单位:万元
2、德塔存货类别及占比
单位:万元
按同口径比较(不含德塔),公司2023年存货同比增长7%,其中军工装备和智能电力板块的存货同比分别下降了2.7%和43.20%,但应急装备板块同比增长3.16亿,增长比例27.10%。这主要是:1)应急装备行业类客户延迟交付、海外电力工程类业务主动收缩影响,收入确认延迟,对应的存货尚未结转成本;2)俄乌战争加剧,欧美进口发动机资源趋紧,公司备货采购增加。公司存货库龄一年以内占比90.43%,1-2年占9.33%,2年及以上占比0.24%,一年以上存货金额占比较小,均为可正常销售的产品和合同履约成本,不存在积压、滞销情况。期末按照可变现净值与成本孰低原则进行了跌价测试,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准确、充分。
(二)补充披露发出商品的主要交易对方、合同约定及期后验收情况,说明发出商品金额较大的原因,是否符合行业惯例;
单位:万元
军工装备、应急装备、智能电力三大业务板块发出商品占比分别为2.76%、93.21%和4.03%,公司发出商品主要集中在应急装备领域。其中,1)军工装备业务存在先排产交付,后签订合同及审价结算的行业惯例,致部分产品未能和客户结算,产生发出商品;2)应急装备因产品涉及安装调试,一般验收周期为6-9个月,加之受到项目总体进度影响,年底发出商品较大;3)智能电力业务发出商品主要为工程类项目,待验收结算。故,公司发出商品符合行业管理。截止2024年4月底,2023年底发出商品已有20,574.46万元完成验收,验收比例34.58%。
(三)补充披露合同履约成本的具体构成、对应的客户名称及合同内容,说明合同履约成本增加且金额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上期年报披露是否有误。
单位:万元
公司合同履约成本主要集中在应急装备和智能电力领域,其中军工装备、应急装备、智能电力三大业务板块合同履约成本占比分别为11.22%、43.40%和45.38%,具体表现为工程施工、技术服务、劳务成本,其中智能电力合同履约成本较高,主要是因为在手订单主要为IT运维及系统集成业务的历史存续业务,随着公司对该业务板块持续收缩,待存续业务交付后将逐渐减少。2023年合同履约成本同比有所增长,这主要是:1)为履行合同投入的研发逐渐进入释放期,加之合同中的综合解决方案业务及技术服务业务占比有所提高; 2)因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2年左右,至年底未结算金额较大;3)公司2023年将上期工程施工附注明细科目列示至合同履约成本附注明细科目。
【年审会计师审核意见】
针对上述问题,年审会计师履行的主要审计程序如下:
1、了解、评估并测试与存货相关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2、获取公司存货期末明细表、库龄明细表及期末盘点表,复核公司存货库龄、存货种类、存放地点、存货状态等信息;
3、检查发出商品确认相关的支持性凭证,包括合同、发货单、签收单、期后验收结算的资料等,检查发出商品的确认是否准确、恰当;
4、获取合同履约成本明细表,检查与供应商的项目合同、验收资料、采购发票、付款流水、期后结转收入对应的单据等,检查合同履约成本的确认是否准确、恰当;
5、对主要供应采购金额及大额发出商品执行函证程序;
6、访谈公司管理层,了解公司对存货跌价准备测算的过程及依据,结合公司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及在手订单情况,分析公司管理层对存货跌价的判断是否合理;同时获取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表,并重新测算,分析、检查存货跌价使用的各参数是否合理,验证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准确性、合理性;
7、对公司存货进行监盘,查看存货状态,观察并记录是否存在损毁、报废、长期未领用等情况,以判断存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8、获取公司在手订单明细表,检查在手订单期后执行情况。
经审核,我们认为公司存货跌价准备已按照相关会计政策执行,各类存货跌价准备测试依据合理,计提充分。发出商品、合同履约成本形成原因合理,符合行业惯例。
六、关于研发支出。年报披露,公司本年度研发支出6.03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4.10%,近三年金额持续增长,其中,试制材料、外协加工费一项本期发生额4.15亿元,占比近七成。公司研发人员数量634人,占员工总数37.45%,且近三年数量持续下降,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13.41%。
请公司:(1)说明各业务板块主要研发项目立项、结项时间、研发内容,关键流程节点履行的内部审批程序,研发成果及成果转化情况;(2)补充披露试制材料、外协加工费的主要构成,对应的研发项目,相关材料的采购和使用情况,采购与加工费用的支付对象,是否存在资金最终流向关联方的情况;(3)结合前述情况及公司对研发人员的认定标准,并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说明研发支出占比较高、金额较大且持续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并说明执行的审计程序。
回复:
公司研发项目具体情况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相关规定,同时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对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商业敏感信息的披露原则豁免披露。
(一)说明各业务板块主要研发项目立项、结项时间、研发内容,关键流程节点履行的内部审批程序,研发成果及成果转化情况;
公司聚焦军工装备及军工技术民用化的应急装备产业,一直较为注重研发,2023年实现新增专利授权及软著授权215项,年度投入超300万以上的研发项目45个(其中本年结题项目16个,新立项24个)。该45个项目研发投入合计45,830.62万元,研发费用合计37,230.84万元,资本化金额7,643.82万元。
公司研发项目核心关键节点如下图所示:
(二)补充披露试制材料、外协加工费的主要构成,对应的研发项目,相关材料的采购和使用情况,采购与加工费用的支付对象,是否存在资金最终流向关联方的情况;
公司本期试制材料、外协加工主要为卡板、各类底层信息系统、开发技术服务、发动机、汽车底盘等,其中预付超300万的客户有14家(合计预付27,594.4万元),均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
(三)结合前述情况及公司对研发人员的认定标准,并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说明研发支出占比较高、金额较大且持续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并说明执行的审计程序。
公司人资制度对研发序列人员有清晰规定,即研发人员为直接从事研发工作或为产品研发提供专业支持的人员,包括:(1)直接从事技术开发工作且进入具体项目组的人员;(2)研发部门辅助技术支持人员。截止2023年底,公司研发人员634人,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军工装备和应急装备领域。与同行业比较,公司的研发投入水平处于中下水平。
近几年,公司加大了对军工装备及军工技术民用的应急装备领域的研发投入。其中:
1)军工装备产业:公司立足信息化装备、军用能源、后勤保障领域,专注于部队、武警、公安及人防、应急保障等军民融合应用。在信息化装备领域,重点开展了新一代车载通信节点承载平台、新型隐身防弹方舱、战术式导航装备、卫星抗干扰导航定位+数据链、敌我识别系统等技术和装备研究。在军用能源领域,重点开展了航空供电系统发电机、多制式不间断供配电系统以及新型军械装备电站检测设备等的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在后勤保障领域,重点开展了新型野战炊事保障系统、淋浴车、指挥器材车等多种类型后勤保障车辆的研发、量产工作,成功中标多个部队、武警项目。
2)应急装备产业:公司以高功率密度、大功率应急电源以及新能源发电系统、储能系统为研发重点,助力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及算力中心建设。同时,在电力应急车智能化快速供电系统、超大功率集群并机/并网技术、应急供电快速接入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且得到广泛应用。
【年审会计师审核意见】
针对上述问题,年审会计师履行的主要审计程序如下:
1、获取公司花名册,检查公司部门人员构成,了解研发人员情况;检查研发人员工资分配情况;
2、获取合同研发项目投入明细表、研发项目台账、立项文件、研发成果转化等资料,检查分析研发支出的真实性、准确性;
3、对试制材料及外协加工费执行细节测试,检查材料采购合同、外协加工合同、发票、入库单、研发领用单、付款单据等,检查账面记录与原始单据是否相符;
4、查询试制材料采购及外协加工相关供应商的工商信息资料,识别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经审核,我们认为公司研发支出在所有重大方面已被真实准确的记录和列报;研发支出相关材料采购与支付不存在资金最终流向关联方的情况。研发人员的认定标准符合相关规定,研发支出金额较大具有合理性,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具有一致性。
七、关于三费增长。年报披露,公司营业收入和员工人数处于下降趋势,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均呈同比增长,三者合计7.65亿元,占营业收入之比由上年的10.86%增长至17.88%。其中,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中“其他”项目发生额1.56亿元。
请公司:(1)说明“其他”项目的主要构成;(2)结合各板块业务开展情况,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说明三费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相关费用列支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是否存在资金变相流向关联方的情况。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并说明执行的审计程序。
回复:
(一)说明“其他”项目的主要构成
(二)结合各板块业务开展情况,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说明三费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相关费用列支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是否存在资金变相流向关联方的情况。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并说明执行的审计程序。
1、各业务板块三费情况
单位:万元
备注:2022年应急装备主营业务收入及三费数据不含德塔
2、“三费”同行业对比情况
公司2023年三费同比出现增长主要来源于军工装备,具体原因有:1)计提军工引战利息6,876.95万元;2)市场拓展及产品质量保证费用计提有所增加;3)子公司天津764公司计提股份支付费用及中介机构咨询费增加。公司相关费用列支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不存在资金变相流向关联方的情况。
智能电力板块业务2023年销售费用增长较大,主要为公司加快原智能配电存量业务清理,售后服务、应收账款清收、业务管理及咨询等采取外包方式进行,本期结算的销售服务费增加所致。
【年审会计师审核意见】
针对上述问题,年审会计师履行的主要审计程序如下:
1、获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项目明细,进行按月及年度的对比分析,了解波动的原因,并分析其合理性;
2、对计入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工资薪酬,向管理层了解相关薪酬的计算方式,查阅工资表、工资支付凭证、员工花名册等,复核销售及管理人员工资发放情况;对于折旧摊销项目,结合固定资产、使用权资产、无形资产等折旧、摊销的计算进行复核;
3、对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其他构成项目进行细节测试,主要检查相关合同、发票、报销单、付款单等原始单据,将账面记录与原始单据进行比较,核实费用的真实性;检查利息收入及利息支出相关的银行流水,与账面记录核对;
4、检查相关借款合同,向相关金融机构函证期末借款余额、借款期限、借款利率等信息,重新计算相关借款的利息,复核利息支出的准确性;
5、抽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大额凭证,实施截止性测试。
经审核,我们认为公司2023年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在所有重大方面已被真实准确的记录和列报;相关费用列支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存在资金变相流向关联方的情况。
八、关于资金使用效率。年报披露,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14.42亿元,占总资产的10.61%,利息收入0.14亿元,占各季度平均货币资金余额比例为0.8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带息负债期末余额47.05亿元,以短期负债为主,债务水平在行业中居高,本期利息费用2.83亿元,已超过利润总额。
请公司:(1)结合经营需求说明保有高额带息负债且负担较高财务费用的原因和主要考虑,相关债务资金的主要用途;(2)说明公司期末货币资金具体存放情况,包括银行名称、地点、利率、金额等,是否存在与主要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联合或共管账户或其他协议约定等情形,并结合各月末货币资金余额说明利息收入水平的匹配性。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并说明执行的审计程序。
回复:
(一)结合经营需求说明保有高额带息负债且负担较高财务费用的原因和主要考虑,相关债务资金的主要用途;
公司2023年货币资金余额14.42亿元,其中受限资金4.09亿元,主要作为开具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等的保证金,非受限的银行存款为10.33亿元。
有息负债余额48.25亿元,其中银行借款余额35.71亿元、引战确认金融负债及利息11.15亿元、固定资产融资租赁1.39亿元。
公司自2015年后无新增股权融资,但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从2015年的34.88亿元、71.58亿元至近三年平均值增长到55.12亿元、138.82亿元,基本实现翻倍增长。同时,在该时期内公司新建嘉兴特种空调产业基地、福州海外应急电源产业基地、上海区域总部基地、安徽宁国生产基地、衡阳新材料自动化产线等生产经营基地,现金并购上海红生、天津七六四、龙岩海德馨、北京泰豪装备、福州德塔动力等军工装备、应急装备产业公司及深圳中航比特等产业链上下游投资,资本性支出新增20余亿元。此外,公司近年来聚焦军工装备及军民融合相关应急产业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仅过去三年研发投入近17亿元。在无增发等股权融资的情况下,公司快速发展所需新增资金主要来自于各类新增有息负债。
此外,近年来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日趋偏紧,民营企业公司债等资本市场直融工具较难发行成功且成本过高。公司除主要在2022年-2023年新增10亿元军工引战资金外,在近五年累计偿还公司债、中票、应收资产证券化融资等达32亿元,导致公司有息负债主要以银行借款尤其是短期借款为主。短期银行借款会面临较为频繁的还款、续贷工作,且需要持续维持一定资金余额以应对续贷及周转问题,导致公司除正常经营所需外还需额外储备一定货币资金、融资规模。综上,目前公司为保障正常经营发展所需,需要维持一定融资规模,截止2023年底公司有息负债余额48.25亿元。
公司为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并降低运营风险,近几年公司在控制总体负债规模的基础上,逐步增加长期借款余额及占比,其中2023年银行借款余额比上年同期减少1.07亿元。同时,公司亦在加快非军工主业资产的剥离及处置工作,回收资金发展主业、优化产业结构并降低资产负债率, 2024年3月31日资产负债率降低至65.89%,较2021年底下降3.29个百分点。此外,公司将适时推动股权类融资,解决公司发展所需资金并降低债权融资规模。
(二)说明公司期末货币资金具体存放情况,包括银行名称、地点、利率、金额等,是否存在与主要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联合或共管账户或其他协议约定等情形,并结合各月末货币资金余额说明利息收入水平的匹配性。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并说明执行的审计程序。
1)期末货币资金具体存放情况
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14.42亿元,其中银行存款余额10.33亿元,其他货币资金余额4.09亿元,库存现金13.75万元。
期末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的具体存放情况如下表列示:
单位:元
利率:银行存款按照各地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利率区间在0.2%-0.3%,其他货币资金按照各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及协定利率确定,其中协定利率区间在1.1%-2.25%。
公司期末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均不存在与主要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联合或共管账户或其他协议约定等情形。
2)货币资金余额与利息收入水平的匹配情况
根据各月末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余额,按照活期存款年利率区间0.2%-0.3%,其他货币资金年利率区间1.1%-2.25%,测算2023年度银行存款利息及其他货币资金利息,测算利息收入合计金额为1,297.87万元,与账面实际记录利息收入1,352.72万元,差异较小,各月末货币资金余额与利息收入水平相匹配。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利息收入测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年审会计师审核意见】
针对上述问题,年审会计师履行的主要审计程序如下:
1、了解、评估并测试与货币资金、筹资管理相关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2、获取银行对账单、开立户清单、企业征信报告、银行流水,与账面记录核对;
3、对库存现金执行监盘程序,结合函证,向相关金融机构函证期末银行存款余额、存款利率、借款余额、借款期限、借款利率等;
4、获取利息收入明细表,检查利息收入对应的银行回单,重新计算利息收入,复核利息收入的准确性、完整性;
5、检查相关借款合同、借款利息费用计算表,重新计算带息负债的利息费用,复核利息费用的准确性。
经审核,我们认为公司报告期内的货币资金在所有重大方面已被真实准确的记录和列报,利息收入与各月末货币资金情况匹配。
九、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报披露,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2.34亿元,同比增长75.45%,主要因可抵扣亏损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76亿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62亿元。
请公司补充披露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依据,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回复:
1、会计准则依据
1)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十三条: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第十五条: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判断企业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通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如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所实现的收入,扣除有关的成本费用等支出后的金额。该部分情况的预测应当以经企业管理层批准的最近财务预算或预测数据以及该预算或者预测期之后年份稳定的或者递减的增长率为基础。
二是以前期间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将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
2)关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十一条 除下列交易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一)商誉的初始确认。(二)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1.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2.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十九章所得税“企业在确认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除所得税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基于谨慎性原则,为了充分反映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对未来期间的计税影响,除特殊情况可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外,企业应尽可能地确认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会计类第4号》4-8 关于租赁负债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中指出“公司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当考虑公司当前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将产生的可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对于租赁交易,即使预计未来期间公司根据相关税法规定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整体为负数,公司应当考虑预计未来期间转回的使用权资产等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与租赁负债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关会计处理
2023年报,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2.34亿元,较同期增加1.00亿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1.83亿元,较同期增加1.14亿元。其中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的增加主要因可抵扣亏损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的增加主要因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增加。
单位:万元
公司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较期初增加较大,主要系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期对国科军工的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核算转为按公允价值计量,在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列报,期末根据该项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7.02亿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05亿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公司针对已存在可弥补亏损未来也可能持续亏损的组成部分,由于未来期间可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具有不确定性,不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基于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使用权资产确认等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转回的当年,即形成了应纳税所得额,会被亏损公司的可弥补亏损抵扣,因此,需要以递延所得税负债为限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基于上述规定,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期对国科军工的公允价值计量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7.02亿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05亿元,同时确认可弥补亏损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05亿元。
【年审会计师审核意见】
针对上述问题,年审会计师履行的主要审计程序如下:
1、检查经管理层批准的财务预算或预测数据;
2、检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等资料;
3、检查、复核相关会计处理的准确性。
经审核,我们认为公司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相关会计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特此公告。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4年7月8日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