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 昱
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也成为赋能金融的重要推动力。天津市人民政府网站7月18日发布的《天津市算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将拓展算力赋能领域列为具体任务之一。
在算力赋能的“智慧金融”领域,《实施方案》提出,推动AI、云计算、大数据等在金融科技领域融合应用,在人脸识别支付、智能投顾、大数据风控、互联网银行等多个环节打造智能应用场景。
记者注意到,除天津外,其他地方也高度关注智慧金融发展,出台了相关方案。例如,今年6月份,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明确“智慧金融提升金融服务”,提出“将智能模型贯穿于产品服务的全部工序,运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字符识别等技术端到端重构数字化流程”“聚焦老年、残障、少数民族等人群日常高频金融场景,打造智能化服务体系”等。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赵喜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智慧金融技术不断升级、普及。比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区块链等技术已不再是“高大上”的概念,而是融入了日常生活中,比如刷脸取款机、接待机器人等。
各地在智慧金融方面也“落地生根”,成果颇丰。公开信息显示,今年5月份,国家数据局会同多个部门发布首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其中,浙江的一些金融机构融合农田遥感、农业生产、农户授权数据,优化授信评估模型,帮助了53万农户首次获得银行贷款。
再比如,在智慧金融支付方面,今年6月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的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入试运营。其支付服务窗口配备ATM和外币兑换机等自助设备,可以支持5种主流国际银行卡取款和20种外币现钞兑换自助服务。与此同时,还可为抵沪的境外来宾第一时间提供支付服务咨询、移动支付协助下载以及人工窗口外币兑换引导等多元服务。据了解,这也是上海首个建成启动的重点场所支付服务示范项目。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技术应用方面,多个地区已成功将AI、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融入金融领域。例如,前述的典型案例中,金融机构通过融合多种数据源优化授信评估模型,为大量农户提供授信,不仅提高了金融服务覆盖范围,还降低了金融服务门槛。这种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有效缓解农户融资难题,是智慧金融助力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这不仅展示了智慧金融的巨大潜力,也为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各地实践看,智慧金融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提升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增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领域方面的意愿。智慧金融落地成果的亮点包括提升服务效率、精准性、普惠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
展望未来,周茂华表示,应充分挖掘智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潜力,促进科技、产业和金融良性循环,推动教育、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
朱克力认为,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在智慧金融领域的投入,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智慧金融领域,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赵喜龙表示,也可鼓励金融机构与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等开展合作,共同推动金融科技的研发与应用,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