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中科星图高级副总裁陈伟:

让空天大数据走入千家万户

  本报记者 贺王娟

  近年来,从日常导航、气象预报、城市规划到资源勘探,空天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伴随着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赛道的快速发展,空天信息技术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其产业生态也在快速壮大。

  在技术突破和需求牵引的碰撞之下,空天信息产业迸发出新活力。面对即将爆发的空天信息产业市场,作为产业领军企业的中科星图将如何“排兵布阵”,实现战略新跃迁?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围绕上述问题专访了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伟。

  共建空天信息产业生态

  在接受记者采访期间,“生态”是陈伟提及最多的话题。他表示,在中科星图“集团化、生态化、国际化”三大战略中,生态化布局是现阶段公司发力的重要方向。

  “‘数字地球’涉及空天信息产业上中下游多个环节和众多企业。”陈伟表示,中科星图则是要发挥自己所长,将整个产业上下游生态联合起来,将空天信息数据通过生态平台触达更多用户,实现产业资源共享,共同推动产业繁荣和技术进步。

  据了解,生态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效应,以无锡为例,近年来,无锡欲推动商业航天产业聚链成势。作为空天信息领域的龙头企业,中科星图的核心技术能力与无锡市在空天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契合,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支持下,无锡市与中科星图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加速该市在空天信息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

  例如,中科星图与无锡经开区签署落地全国首个空天信息全产业链基地。无锡经开区表示,将以“链主”企业为牵引,携手空天院和中科星图,按照“五个一”(即一个卫星智能工厂、一个太空数据集运营平台、一组商业卫星星座、一个空天信息大模型训练中心和一个空天信息产业新型研发机构)的目标,建设全国首个空天信息全产业链基地。

  构建更智慧的“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即一个数字化、可计算的地球。先通过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等手段获取空天数据,再通过遥感数据解译与智能计算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可将该数据的处理结果赋能千行百业以及个人用户。

  目前,中科星图正通过十大圈层的数据能力建设,构建一个虚实相生的“数字地球”。

  “十个圈层的‘地球数据’包括天、临、空、地、海五大虚拟圈层,以及电磁、大气、水、岩土、生物五大实体圈层。”陈伟进一步对记者表示,“通过十大圈层的数据能力建设,一方面可以极大增强‘数字地球’的数据来源,包括卫星的数据,以及无人机、航空遥感、地面传感器等更加精细的数据。另一方面,通过这十个圈层数据的相互联动、共建共享,各个圈层的动态也能被更好地计算和掌握,从而构建更加智慧的‘数字地球’。”

  陈伟坦言,希望中科星图的“数字地球”数据来源更加丰富多元,同时,还具备更高的精准度。为构建更加丰富的“数字地球”数据源,中科星图未来会自主发射和运营卫星星座,构建自己的“天基能力”。

  与此同时,随着商业航天以及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数字地球”提供了更低成本、更优质的数据源。“卫星数据的好处在于收集到的数据广且成本低,尤其是商业航天的发展促使卫星成本进一步下降。此外,虽然无人机或航空遥感的清晰度及分辨率会更高,但是目前来说成本较高,预计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航空遥感数据成本也将大幅下降。”陈伟说。

  在陈伟看来,商业航天及低空经济不仅降低了数据的获取成本,还扩大了空天数据的应用场景。例如,在低空气象服务、电磁频谱管理、空域与航线及时计算等领域,需要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更高的天气预报。此外,在低空信息设施建设与服务或低空空域管理与安全运营等领域,都离不开卫星数据资源的保障。

  让个人用户用上空天数据

  据悉,目前空天数据的应用,更多集中在特种领域以及政府企业等领域。但对于中科星图而言,公司希望空天数据能触达大众。

  “对于空天信息数据,我们以前的理解都是比较高大上,离生活和工作十分遥远。”陈伟表示,中科星图发展空天信息产业新生态的核心理念,就是让空天大数据不仅赋能千行百业,还可以走入千家万户,让个人用户也能用到空天大数据。

  据陈伟介绍,公司于2022年推出了面向大众的在线数据地球产品,并不断提高产品的适应性和数据更新的频次。继推出在线数字地球产品后,公司又先后推出了空天灵眸大模型、星图云等产品,以求更加贴近大众。

  此外,据了解,个人用户对于空天数据的利用,在局部地区天气预报、火灾预警、三维地图导航等方面也有极大需求。在陈伟看来,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卫星遥感技术有望得到更多普及,普通用户也能享受到国家的卫星能力,“例如,一个钓鱼爱好者,未来可以像看导航一样,通过遥感数据提前了解到钓鱼目的地的真实环境情况。”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