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秋佳瑞图》卷(局部)
清代佚名《中秋佳瑞图卷》是一幅由清宫廷画家创作的,表现童子与宫妃在一起欢度中秋佳节的画作。
中秋夜,月亮本应是主角,但这幅图卷却反其道而行之,对月亮不着一墨,借祭月而尽情游戏的仕女和孩童,将欢愉团圆之情跃然纸上。自古中秋圆月,常常与玉兔和蟾蜍联系在一起。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就在《天问》中写下了“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的字句,“顾菟”便是人们对月亮上那片阴影形状的想象。闻一多先生考证“顾菟”是蟾蜍,或因蜍与兔音近,导致“蟾蜍变为蟾兔,于是一名析为二物”。到汉代时,蟾蜍与玉免捣药并存的形象便已完全成形了。因为兔子温顺可爱,颜值远高于蟾蜍,而且捣药制丸更具长生不老的寓意,因而更受百姓欢迎。图中便有孩童与兔子嬉戏的场景,而玉兔捣药的元素更是随处可见。
画中还多次出现了兔儿爷形象,祭拜兔儿爷也是明清时期中秋传统的习俗。兔儿爷大约出现于明朝中期,是民间为了祭拜月神而创作的一种玩偶,流行于北方以及京城周围。传说月宫中玉兔捣药为世间百姓治病去灾,人们据此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兔儿爷形象。
此幅长卷人物众多,但作者将艺术与生活结合,巧妙地通过情节与孩童之间的童趣,将画面统一为气韵生动的整体。同时,作者又着重描绘表现了童子嬉戏时活泼欢快的情绪,将他们形散神聚地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增强了画作的观赏性和生动性,表现了中秋佳瑞的喜庆主题。(文/如舜)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