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要根治上市公司回复问询函“一拖再拖”的顽疾

  本报记者 桂小笋

  今年5月6日,紫天科技披露称,收到了深交所向其发布的年报问询函。但对于回复问询函,公司却一拖再拖。截至9月27日,公司仍未回复问询。

  梳理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可知,在收到监管部门的问询函后,延期回复的现象并不少见。而对于延期回复的原因,上市公司大多表示“因问询事项涉及内容较多,工作量较大,在要求的时间内无法回复”。

  以紫天科技为例,公司多次披露,鉴于年报问询函涉及的相关核查工作较为繁重尚未完成,公司及年审会计师对年报问询函相关问题均未能形成明确核查结论,公司无法在原定期限内完成回复工作,为保证回复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公司将再次延期回复年报问询函。

  另据了解,紫天科技还出现了独立董事发函督促、深交所联系紫天科技董事长但对方拒绝实质性沟通等现象。在笔者看来,这些迹象皆表明,紫天科技延期回复问询的理由,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

  笔者认为,对于上市公司延期回复问询、消极应对监管的现象,要从多个层面着手根治。

  首先,让独立董事更好地发挥作用。上市公司在收到交易所发出的问询函后,原则上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回复。如果公司认为需要更多时间来准备和完善回复内容,可以向交易所申请延期。但是,申请延期也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期限。在延期回复发生后,独立董事应发挥监督作用,适时督促公司认真履行信息披露的职责。

  其次,对于无正当理由多次延期回复的行为要有警示。目前对于上市公司申请延期回复的次数,监管规则并没有明确的强制性限制。建议在上市公司延期回复达到一定时间或次数后,及时跟进其他监管措施。

  最后,对故意拖延回复的行为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笔者建议,如果上市公司发生故意拖延回复的行为,造成投资者损失的,应追究上市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综合来看,监管部门下发的问询函,提及的事项大多涉及公司经营的核心问题,这些信息是投资判断的重要参考,及时回复可以澄清猜疑。因此,回复问询函时,上市公司要谨慎使用延期申请,对问询事项不能“一拖了之”,更不能心存“大事拖小,小事拖了”的侥幸。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