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凯赛生物展厅中的产品展示 图②:凯赛生物生物基聚酰胺热塑性连续纤维复合材料部分样品展示
图③:凯赛生物乌苏生产基地一景凯赛生物供图
本报记者 张文湘
见习记者 金婉霞
在凯赛生物总部展厅中,一罐罐玻璃瓶整齐地摆在架子上,瓶里装满了大小不同的白色颗粒或透明液体,瓶身的“姓名条”标记着每个瓶子内容物的不同:生物基的戊二胺、用生物法制成的癸二酸,长链二元酸、长链聚酰胺等。“它们是一系列生物新材料,后续,下游应用厂商们可以使用这些新材料进一步加工制成服装、工业用品、日用品等,以实现轻量化、高强、耐温、高耐磨、耐腐蚀等性能。”凯赛生物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些都是公司生产的特殊产品。
目前,这些新材料已陆续获得下游厂商的青睐,有望从样本研制逐步走向示范性应用,乃至成熟推广阶段。
“过去,对于新材料到底怎么用,大家并不清楚。这倒逼着凯赛生物自己去做应用开发、下游产品的研究。从去年以来,我们做成了一些下游样品;今年,已经有客户主动找上门来询问合作可能性。”凯赛生物董秘臧慧卿说。
率先实现规模产业化
提起凯赛生物,就不得不提合成生物学。公开资料显示,凯赛生物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生物基新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8月份,凯赛生物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国内合成生物学第一股”。
但合成生物这一新技术到底怎么用?又会为产业经济带来些什么变化?其实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在凯赛生物,记者实地参观了合成生物发挥作用的主战场之一——生物制造。封闭的生产车间内,一座座有大量微生物的巨大发酵罐连通着密集排布的管道笔直矗立。“这是一座特殊的细胞工厂。经过严格筛选、培育(通常为基因改造)的微生物充当了生产工人的角色,只需投入糖、淀粉等原材料,人类所需的特殊物质就会被生产出来。而整个生产过程,其实就是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凯赛生物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原材料绿色(多为淀粉、秸秆等生物质原料)、生产过程绿色高效,合成生物学也被公认为是新质生产力。
头顶生物制造“第一股”光环,凯赛生物一直备受市场关注。记者注意到,上市当日,凯赛生物以150.86元/股开盘,较发行价133.45元/股溢价13.05%,盘中股价一度探至198元/股,市值冲破800亿元。
市场的关注不无道理。在整个市场的合成生物板块中,凯赛生物的长链二元酸、戊二胺、聚酰胺三款主营产品率先实现量产。“用合成生物法在实验室做出一两个产品是不难的,难的是产业化。”一位行业人士对记者称,若要使用微生物菌进行生产,它们在实验室摇瓶和工业用大反应器中的表现是“天差地别”的。
对此,从业已近30年的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坦言,时间和积累是凯赛生物发展的宝贵财富。“创业之初,沿着合成生物产业化的轨道,凯赛生物也有过很多不同尝试、不同角度的观察。通过大量的实验,我们团队发现,有些生物法合成适合产业化,有些不适合。而这只能靠一点点摸索,根本没有参照物。”刘修才说。
目前,凯赛生物还在大力推进产能建设。据凯赛生物2024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系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年产能达11.5万吨;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已于2022年投产;生物基戊二胺年产能5万吨;系列生物基聚酰胺年产能10万吨,其中年产2万吨的长链聚酰胺项目于2023年年底结项,太原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正在建设中。
打开下游应用市场
目前A股合成生物板块上市公司已有多家,包括美妆、医药等不同赛道领域,凯赛生物则选择了新材料赛道。
然而,要替代传统材料又谈何容易。臧慧卿表示,在市场开拓的早期阶段,由凯赛生物开发的这些新材料能不能用?怎么用?有没有成本优势?凯赛生物也一度面临着迷茫。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证明新材料的应用潜力,凯赛生物一头钻进了复合材料的研发及工艺开发之中。随之好消息不断传来:生物基聚酰胺与玻璃或碳纤维形成复合材料被成功开发,其强度可以替代金属,密度仅为钢材的1/4、铝材的2/3,且碳排放更低;独创的一步法生物基高温聚酰胺制备方法在试验中被验证,聚合段时间从传统工艺的几十个小时缩短到不到半小时,产品熔点在290℃至310℃范围调节可控,解决了传统高温尼龙工艺面临的能耗高、时间长、出料难、易分解黄变等技术难题。
实力带来转机。2023年6月份,凯赛生物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定增的方式引入招商局集团作为间接股东。定增一旦落地,将为公司拓展生物新材料业务带来更大机遇。凯赛生物和招商局集团将携手共进,致力于将系列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复合材料开发成为双碳时代的生物基基石材料,打造绿色新质生产力,助力新型工业化绿色发展。目前,公司联合招商局集团与各地合作方洽谈的复材落地方案已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
如今,来自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合作意向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些领域市场竞争激烈,倒逼着厂家不断优化供应链及产业链,性能更优、性价比更出色的新材料因此受到关注。”臧慧卿称,目前凯赛生物正在积极对接需求。
属于生物新材料的舞台大幕已被拉开。2003年,凯赛生物在全球首次实现生物法长链二元酸聚合级产品大规模产业化;2015年,凯赛生物实现了对化学法同类产品的市场替代;目前,其系列产品在全球市场仍处于主导地位,传统化学法长链二元酸已逐步退出市场。
“替代只是短期目标,我们更向往去探索生物材料的新应用,即实现传统化工法无法实现的新功能,这将是更加广阔的市场。”刘修才说:“我是技术出身,只会干技术;快30年了,这辈子也就做了这一件事(指生物制造)。”
记者相信,只要锚定目标、坚定不移,类似凯赛生物这样的案例以后还会有更多。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