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车企积极推动技术迭代升级

  本报记者 龚梦泽

  10月21日,长安汽车携手联通、华为共同打造的长安汽车数智工厂正式挂牌,阿维塔07成为该工厂首款下线车型。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中国汽车产业正迈入数智化新时代,智能网联新变革正催生出数智化新汽车和对于豪华的全新解读,带来了产业发展新模式,并推动企业与用户直通直连的商业模式。

  当前智能网联技术的蓬勃发展、高速迭代和大规模应用,给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在近日举行的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已有50多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开放测试道路3.2万公里,完成约1万公里道路智能化改造,安装路侧单元8700多套。建成了涵盖基础芯片、传感器、计算平台、底盘控制、网联云控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人机交互等技术全球领先,线控转向、主动悬架等技术加快突破。

  “中国是未来之所在,更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沃土。”宝马中国区研发高级副总裁雷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宝马在中国建立了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和数字化体系,全力推动智能网联技术的本土合作与发展,其中V2X(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量产应用就是优秀例证。

  车路云一体化受关注

  所谓车路云一体化,指的是在车路协同的基础上引入云端和其他支撑平台,通过利用地图、气象等平台信息实现更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是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产业化落地的关键,同时也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重要解决方案。

  自2018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统筹规划车路协同产业发展。2020年新基建政策和2021年“双智城市”试点政策的出台,率先推动了车路协同发展热潮。但此后由于诸多因素制约,发展放缓。直到进入2024年,车路云的发展才明显提速。

  今年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接下来不到半年时间内,五部委确定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重庆等20个城市(联合体)作为首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5月份,北京发布近100亿元车路云一体化新基建项目规划;6月份,武汉的车路云一体化重大示范项目获市发改委批准,备案金额达170亿元。国联证券研报认为,短期来看,部分城市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项目陆续落地,市场规模有望达千亿元级。

  在巨量资金与政策支持下,车路云一体化赛道升温。多家公司相继宣称“中标”车路云一体化项目。此外,包括蘑菇车联、希迪智驾、黑芝麻智能等在内的众多国内自动驾驶公司,近期也纷纷官宣自家车路协同业务。一时间,车路云一体化成为汽车产业的热门话题。

  朱华荣表示,汽车行业积极、创新地拥抱数智化、全球化,呈现出三大合作新模式。表现为中外车企之间、车企与ICT(科技)企业之间、车企与销售企业之间。首先,中国品牌与外资品牌的合作由技术引进向联合开发、技术共享、输出转变,协同开发全球化产品,共同推动了全球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其次,在数智化转型的大背景下,ICT企业在5G、AI(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的领先技术与汽车行业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另外,数智化发展推动销售模式产生新变革,由传统的分销模式向直通直连的智慧营销模式变革,进一步降本增效,用户体验更好。

  新技术与新车型竞相涌现

  朱华荣认为,数智化时代的新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具有“移动多功能空间、智能计算终端、数据采集载体以及移动储能单元”功能属性的可进化智能汽车机器人。对此,他给出了三点具象化的特点:形态可变、功能可变、软件可变。

  基于这一理念,长安汽车打造了全球首款量产的全景智慧可变SUV——长安启源E07。据悉,这是一款面向家庭用户的中大型SUV,采用中央环网架构,搭载新一代OS操作系统,已开启全球预售。

  与此同时,“新豪华”也成了数智汽车时代的重要特征。朱华荣认为,新豪华的内涵包括高颜值、高科技、高价值。以阿维塔07为例,得益于长安、华为、宁德时代资源与技术赋能,新车搭载了昆仑增程、华为DriveOne 800V碳化硅电驱等五大核心科技,为自主豪华汽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朱华荣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开放市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市场具有规模、成本、产业链、创新要素和政策等优势。为此,他建议,各国品牌在中国优先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并逐步扩展到全球。同时,世界各国加大开放市场,各汽车品牌进一步加强合作。

  聚焦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宝马集团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公司将于2025年在中国量产搭载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车型,以实现车端、路端、云端互联互通,进行实时数据交换及信息通信。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宝马集团纯电动车型销量增长19.1%,预计截至10月底,宝马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将累计达到40万辆。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