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向杲
见习记者 杨笑寒
随着财险公司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行业通称为财险“老三家”)前三季度车险经营情况也随之揭晓。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前三季度,“老三家”车险签单保费收入合计达4664.27亿元,占财险行业车险保费收入的71.3%。
受访专家表示,短期来看,车险市场的“马太效应”较难改变。未来,中小险企要持续提升特色化、差异化服务能力,打造局部优势和比较优势。
车险作为财险行业第一大险种,其经营情况受到市场普遍关注。
数据显示,财险“老三家”前三季度车险签单保费分别为2134.23亿元、1701.84亿元、828.20亿元,合计占财险行业车险保费收入的71.3%。
从增长趋势来看,“老三家”的车险保费增速与行业车险保费同比增速基本持平。前三季度,“老三家”的合计车险签单保费同比增长3.4%,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财险公司车险保费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546亿元,同比增长3.3%。
对此,燕梳新学堂创始人施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前三季度,财险行业车险保费收入增速比较稳定。3.3%的同比增速相对较低,说明车险保费经营主要是在存量市场里进行精耕细作。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车险业务在财险业务中的占比稳中有升,但不同公司间的业绩也呈现出分化趋势。
车险市场“马太效应”愈发显著。对比来看,“老三家”占据了超七成的市场份额,其他数十家财险公司合计市场份额不到三成。
周瑾表示,头部险企依托品牌和渠道优势,有足够的规模来摊薄成本,因此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并可以保持适当的盈利水平;相比而言,中小险企的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传统燃油车险业务缺乏优势,新能源车险还处于投入期很难盈利,因此整体呈现承保亏损状态。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行业“马太效应”仍会持续,并且大概率会加剧。
近期,人保财险总裁于泽表示,车险市场已进入存量市场,公司也做了积极的准备,要做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简单说叫‘车+一切’,提供从一张保单、一辆车、一个人到一个家庭全流程的风险管理服务,塑造发展新动能、新模式、新优势。”
施辉称,规模利润向头部险企集中的“马太效应”在短期内比较难以改变。中小险企要“破局”,就必须形成局部优势,精耕细作,练好内功。此外,还要加强和成熟保险科技公司的第三方合作,提升自身风控能力,降低内部运营成本。一些中小险企车险能实现盈利,说明在经营链条的某些环节建立了比较优势。一般而言,在车险市场如果仅是同质化竞争,中小险企的经营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对于中小险企如何探索自身发展路径,周瑾表示,中小险企应该要更多选择差异化和特色化服务路径,坚定立足和深度挖掘自身的资源禀赋,适当做“减法”,从股东、区域和细分领域等方面寻找差异点,聚焦核心资源打造专业化能力,才有可能找到出路。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